地摊经济内容的介绍
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是一个较广泛的概念,大意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其合法性存在争论而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形式。
  “地摊经济”的放开,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已有的街边小店,不用受制于室内空间,可以将生意延伸到路边,在不增加租金支出的情况下,能多做生意,这样的“加法”对于小微店铺而言,很可能是助力其活下去的营养剂;二是对于想要做点小生意的人,由于“地摊经济”门槛低,不用承担店铺租金压力,即便没有资本没有学历,也可以从支个小摊开始“从0到1”的创业尝试。
地摊经济的由来与作用
  人类发展“地摊经济”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认为,商品交换(早期地摊经济),是因为人类劳动分工的存在和个体生产力的差异。偶然的物物交换与自发摆地摊,同属商业,均因劳动需要,最终都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真正将摆地摊上升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高度,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满足需求,扩大就业”,向个体经营户租赁铺面、柜台,允许摆设摊点、
走街串巷、流动收货,既解决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又发展了民营个私经济。现今的地摊不光便利市民购物、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民收入还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创造力,丰富了城市文化结构。“地摊经济”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摊经济”缓解了就业压力。摆地摊运营成本少,就业门槛低。而且行业和门类广,包容性强,对文化层次较低、缺少专业技能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城市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的创业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问题,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有利于创建社会文明和和谐社会。
  其次,“地摊经济”满足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较小,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对于购买相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会更倾向于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地摊商品相对较低的价格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
  再次,“地摊经济”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地摊摊主多数来自生活相对贫困的家庭,他们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福利和社会救助生活。摆地摊成为他
们谋生的手段之一,每天的盈余可以作为家庭的经济来源,稳定了家庭收入。这无疑对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最后,“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结构。地摊能够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摊点上摆放的物品常能体现一地的风土人情,不论是生活区、闹市地段、还是旅游景点,都能够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地方的特殊风味。同时,地摊也给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去处。现今的“地摊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用他独特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城市文化,展现城市风采。地摊经济火爆
地摊经济的社会成本
  不容置疑,“地摊经济”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良影响也客观存在。“地摊经济”在繁荣市场、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的交通、环境以及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地摊经营影响市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地摊经营者往往选择摆在交通主干道两则、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区或者居民区聚集的地方,摊点毫无章法的随意摆设会影响到交通的通畅,也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市容。在摆地摊的过程中也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果皮、塑料
袋随地丢弃,烧烤浓烟四溢,小商贩的吆喝叫卖声嘈杂无章。这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而且,摊主为了经济效益往往会经营到深夜,这严重影响了街道居民的正常生活。
  其次,地摊经营给城市社会治安增加了难度。地摊经营往往交易标的较小、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间不固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难以进行细致的规定,这些都增加了对地摊经营行为的管理难度。有的地摊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过政府管理敲门划定的经营地界摆摊设点;有的小商贩为了占据有力位置相互竞争甚至大打出手,自己受伤的同时还伤及无辜的市民;有些法律意识淡薄的经营者甚至以武力对抗城管工作人员管理,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地摊经营地域多是开阔的空间场所,客流量大,人员庞杂,多有闲散人员聚集,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时有失窃行为发生,这也使市民与摊主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最后,地摊经营者在交易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地摊上售卖的物品大都为一些低档的廉价商品,其中不乏假冒伪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产品和服务也不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求的更大的眼前利益而欺骗消费者,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由于地摊的流动性,商品售卖者对商品质量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一旦出现不诚信交易,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地摊经济的社会收益
  纵使地摊经济给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带来上述种种外部成本,但它的社会收益性亦不容忽视。
  1、便利市民的就近生活购物,降低交易费用。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地摊经济的存在给与了肯定的态度。在居民小区的聚居地设置早市、夜市,在行人较多的路边、道口、工棚区等售卖日用品,而且最佳销售时段掌握得特别好,这些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他们可以在晨练结束或下班时以较低的价格顺便买回蔬菜、瓜果、粮油及其他各种小商品。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几乎不用纳税,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同质商品售价较正规商场低,消费者可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用,节省双方的交易费用。
  2、迎合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是对城市消费层次的有利补充。“地摊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阶层购买力低,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买东西时对价格精打细算,地摊商品相对较低的价格正好适应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3、促进低技能人员就业。经济学有一个不太轻松的话题:穷人经济学。也就是研究如何帮助穷人摆脱贫穷的经济学。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一些既无资本又无技术的穷人来说,选择到有市场前景的地方做小摊小贩是无奈而又积极的生存行为。只要城市化进程中有大量穷人存在,而某些穷人又不甘于贫穷,那么现代发达城市的地摊经济就不会消失。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它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