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底在阴历十月还是十一月
【篇一:2016年冬至是哪天 2016年冬至时间 冬至是什么时候】
2016年冬至是哪天 2016年冬至时间 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
冬至是什么时候
201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2:47:55,农历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
2016年冬至时间:2016年12月21日 18:44:07,农历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 今日冬至,距下个冬至到来还有 0天2小时21分41秒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英文翻译:the winter solstice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deg;。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介绍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是哪天
201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2:47:55,农历 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
2016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8:44:07,农历 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0:27:53,农历 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6:22:38,农历 2018年十一月(大)十六
2019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2:19:18,农历 2019年十一月(小)廿七
2020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8:02:12,农历 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5:48:01,农历 2022年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1:27:09,农历 2023年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7:20:20,农历 2024年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3:02:48,农历 2025年十一月(大)初一
2026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4:49:55,农历 2026年十一月(大)十四
202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10:41:50,农历 2027年十一月(大)廿五
2028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6:19:19,农历 2028年十一月(小)初五
2029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2:13:45,农历 2029年十一月(大)十七
2030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4:09:13,农历 2030年十一月(大)廿八 2031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9:55:07,农历 2031年十一月(小)初九 2032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15:55:29,农历 2032年十一月(小)十九 2033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 21:45:32,农历 2033年十一月(大)三十 203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3:33:30,农历 2034年十一月(小)十二
【篇二:中国的农历中的24节气是阳历】
中国的农历中的24节气是阳历,公历是阳历的一种。农历是定朔定气的立法,而现行公历叫做格里历,与1582年10月15日实行。与现行公历的前身儒略历的换算规定为: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里历10月15日,从4年1闰改为400年97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
百年再闰),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而农历结合阴阳历的两部分,是定节气的立法,规定冬至为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没有误差,但规律复杂,不利于日子的推算。但现行公历是平历,采用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规定简单明了,便于推算,但准确性较差,春分点会在几天内移动,时间长了会漂移,经过3333年有一天的误差。举个例子,过了33330年,若按现行公历可能4月15日清明节了。比较有意思的是,西方以春分作为回归年的起止点,而中国的农历是冬至(历算,不是民用)。节气与公历统一在一起的是阳历,大家都是阳历的一种,但公历有误差。只是有点近似罢了。所以你会发现清明和冬至都有固定的日期段(考虑到现行公历的闰年设置,日期段为前后3天)。
定历与平历的区别举个例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是平历的历法,而我们假设把公历做个处理(打个比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改春分固定在3月21日,若两个春分所在日期间隔365日就不闰,否则闰在2月29日,这就是定历的历法。定理的特点是准确,但规律复杂,不利于日子的推算。
清明节本来就是按农历中的阳历部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算的。首先农历不是的简单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所以古代中国早就有阳历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
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其实是地球公转规律)制定的。所以属于太阳历。要知道这个太阳历是世界已知最准确反应太阳规律的历法。而公历(格里历)也是太阳历。所以看似“以公历计算”了。其实二十四节气对季节反应更准确。它每个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分秒不差。而公历因为闰年的关系前后会有一两天误差。
首先最先能确定的是“两至”,即冬至与夏至。冬至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昼最短;夏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夜最短。冬至、夏至那两天比较好测,一年中圭表表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规定从冬至点开始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年(回归年)。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气”,称为二十四节气。那时由于天文的知识欠缺,采用按时间等分的平气。从冬至开始,每隔一个气,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气;其余十二个,如:小寒、立春、惊蛰……等都叫节气。从清代时宪历之后采用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也
就是说,从冬至到寒食,中间相隔了105天。百度百科中原话: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大寒是几月几日2022
”、“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也就是说清明在冬至的106~107日之间。一个回归年长365.24219879日。将一回归年除以24,再乘7,就得到清朝时宪历以前清明的时间,约为106.5日,符合清明在冬至的106~107日之间的记载。从清代时宪历之后采用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代采用了更先进的天文算法,但历法基本没有变,而现代的清明通过实际这两年的数据,距离冬至 104.1日,反而在寒食之前了。
附:农历其本历法:
3.以冬至所在月为农历十一月,建子,为历算岁首。
4.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1个月,则无需置闰,随后安排农历十二月,次年正月、二月、三月……十月,正月为民用年首,建寅。
5.两个“冬至”之间间隔12个月,则需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例如:
2008年冬至至2009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即从农历2008年 十一月开始的第八个月。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08年 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08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09年 正月 (雨水中气);
农历2009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09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09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09年 闰五月 (无中气);
农历2009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09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09年 八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09年 九月 (霜降中气);
农历2009年 十月 (小雪中气);
又例如:
2032年冬至至2033年冬至间隔11个月,无需置闰,虽然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2年 十一月(冬至中气);
农历2032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
农历2033年 正月 (雨水中气);
农历2033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33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33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33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33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33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33年 八月 (无中气);
农历2033年 九月 (秋分中气);
农历2033年 十月 (霜降中气);
再例如:
2033年冬至至2034年冬至间隔12个月,需置闰,虽然有两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但置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其历月分别是:
农历2033年 十一月(小雪中气,冬至中气);
农历2033年 闰十一月(无中气);
农历2033年 十二月(大寒中气,雨水中气);
农历2034年 正月 (无中气);
农历2034年 二月 (春分中气);
农历2034年 三月 (谷雨中气);
农历2034年 四月 (小满中气);
农历2034年 五月 (夏至中气);
农历2034年 六月 (大暑中气);
农历2034年 七月 (处暑中气);
农历2034年 八月 (秋分中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