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名言名句大全
1. 关于地理的名人名言20条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长江后浪推前浪。
9、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10、天理地理,有钱有理。
1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12、与其不透彻地理解许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彻底。
13、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地理解。
14、天若有情天亦老。
1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7、纵你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 地理名言有哪些啊
、风景俗语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
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不到长城非好汉
登高望远
名山僧占多
永康萝卜,缙云蕃薯
五岳归来不看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芦沟桥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谁也数不清
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
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将进酒》
关于黄河的格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傲视天下;
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缥缈空灵;
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
李白曾为“将登太行雪满山”而黯然神伤;
岳飞欲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未酬而怒发冲冠;
更不必说因放逐而发出“山峻高尔蔽日兮”的哀楚忧君的屈原
;就连那被尊为圣人的孔夫子也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俯瞰天下的感叹。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真可谓就是一幅迁客骚人寄情山水的文化长卷。
3. 地理名言,环境名言
地理名言
不到长城非好汉
五岳归来不看山
背向太阳,总是看见自己的阴影;面向太阳,心里有一片光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涓涓细流,百汇成川归大海。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到迷人的大海。
登上峰颠,并非是要别人仰视自己,而是为了饱览世界。
环境名言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甘 地
“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
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 ——欧文
4. 地理名言
路再长也有终点,夜再黑也有尽头。
背向太阳,总是看见自己的阴影;面向太阳,心里有一片光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涓涓细流,百汇成川归大海。
顺着小溪坚定地走去,你定会到迷人的大海。
登上峰颠,并非是要别人仰视自己,而是为了饱览世界。
青藏高原历经6000—7000万年隆起,才成了“世界屋脊”;南极巨冰历时6000—7000万年积累,方形成“冰雪大陆”。
古老的金字塔之所以数千年安然无恙,是因为它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
5. 急:中外地理学家的经典名言有些什么啊
来了,看见了,就征服了。
我的官员需要具备如下品质:敢于参加危险的旅程,拿很少的工资,忍受刺骨的寒冷,要几个月不见光明,并且不确定能否安全返回。(谢克尔顿·英)
除非是最笨的老鼠,否则不会躲入猫的耳朵;但除非是最聪明的猫,否则不会搜察自己的耳朵。(史考特·拉夫)
去登山吧,看,山在那里。(乔治·马洛里 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中国)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中国)
1.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
2.当你第一次背起背包踏上远方的路,就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3.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
4.“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蔡康永。
5.除了记忆什么也 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林语堂
一个人单独旅行好处较多,因为他思考得多。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6. 关于地球的格言
地球是个天体,也是一个物质运动体;研究其它天体的成因与物质的运动,也就是研究地球成因与这一物体的运动。
地球是个天体,也是一个物质运动体;地球的形成和演变是“物质聚集、能量释放、陆地生成、地表形变”的过程。 地球是源于太阳星云外围物质的一部分,是由冷的固体粒子和气体尘埃冷凝形成,在旋转收缩中使物质得到了集中。
地球形成和演变与其它天体一样,是星际物质聚集下发生的能量释放过程,是地内能量的释放才发生了地表的演变。 原始地球是在物质聚集、旋转、收缩中形成,重物质聚集中心,轻物质分离外围,其后才发生内部膨胀与造陆现象。
原始地球在集聚、收缩中自传加快;当内部能量足以抗衡压缩的外部物质时,便发生膨胀,使其体积增大自转减慢。 地球形成初期是个水球,地球表面被原始“冰海”所覆盖,陆地是其后产生的,陆地的产生是地内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天体科学均在物质运动中产生,“整体科学统一场论”的问世,将使人类攀上科学理论的顶峰。 地球是本一个“中间膨胀造陆,大陆向两级移动”的天体,当大陆向两级的移动中,便发生了海陆变迁与地表形变。
地球先有海洋,后产生陆地,陆地产出是熔岩上涌的结果;地球水分子多,能量释放缓慢亦使陆地生成为缓慢过程。 地球形成和演变是先收缩后膨胀结果,物质聚集、收缩使能量集中,能量集中必然导致其释放,亦发生地球的膨胀。
地球形成和演变是“物质聚集、能量释放、陆地生成、地表形变”过程,从而使地球演变成一
个极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先有海洋,后有岛屿、岛弧;岛屿、岛弧联成一片形成了陆地,当大陆向两级移动中发生海陆变迁与地表形变。
地球是在三维运动下发生的“地球中间膨胀造陆与大陆向两级移动”过程,也是研究者 “地球释能大陆极向运动说”。 地内能量的释放,逐渐发生了“陆地面积增大,海洋面积缩小;海盆下沉,地槽上升;陆台隆起,海水变深”趋势。
地球固态地区释能强,液态地区释能弱,造成地内能量释放极不均衡,于是便发生“高者更高、低者越低”的状态。 地球所以绕太阳能发生公转运动,是由于太阳不断释放能量所产生的力作用于地球,于是就发生了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所以绕太阳能发生自转运动,是由于地球不断释放能量产生着斥力,于是发生地球对太阳同性相斥的自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原理,如同用绳子悬挂一块磁铁,用另一块磁极相斥的磁铁去触击它,悬挂的磁铁就会发生旋转。
地球所以绕太阳发生公转与自转,是日、地之间存在着引力与斥力;若丧失此力,它们只能是太空中质点不会永动。 地内物质向离心力大的赤道带运动,地表物质向两极的死点运动,两级的物质向地心收缩,构成了地球的三维运动。
地内营力、自传离心力、日月引力、三者共同作用,使熔岩易在较低纬度上涌,发生了地球的中间膨胀与造陆运动。 陆地主要生成在地内营力、离心力、日月引力的最强地区,在地表“球面”的张力下,大陆才发生两极方向的位移。
陆地主要是生成在较低纬度地区,当低纬度大陆生成并向两极移动时,便发生海陆再分布及地球上的各种震荡运动。 地球呈现“低纬度造陆,中纬度造山,高纬度大陆被极地引力所收缩”状态,就能证明“地球释能大陆极向运动说”。
地球内部还饱含着许多易挥发的轻元素,这都充分证明:“在地球的早期形成中,地球并没有发生过碰撞火成的机制”。 地球的早期是没有陆地的,陆地的产生则是熔岩上涌结果,也是“岛屿→岛弧→陆地→大陆”的生成与形成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