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军事思想精髓
孙武:先著《孙子兵法》,再从军。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到齐国避难,后改名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在齐国发动的一次战争中立了战功,被赐姓孙以示嘉奖,并得到安乐(山东惠民)作为采邑。

    公元前532年夏,齐国发生“四姓之乱”,田氏和鲍氏取得,田书(孙书)的第二世孙孙武却离开齐国来到了吴国都城姑苏附近隐居。孙武在姑苏隐居期间完成了《孙子兵法》,并结识了吴国大臣伍子胥。

    公元前516年,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缺乏将才。伍子胥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孙武带着《孙子兵法》与阖闾面谈后,阖闾立即任命孙武为将军。此后的4年中,孙武和伍子胥3次伐楚,一次败越,夺取舒、六、潜和居巢。


    公元前506年,孙武和伍子胥取得柏举之战的,攻破楚国都城郢(湖北江陵县西北)。

    公元前482年,孙武再次归隐,结束了他在吴国30年的军事生涯。此间,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春秋强国之一,孙武是有重要贡献的。孙武最后可能葬于江苏吴县东门外。

    孙武先研究军事理论,完成《孙子兵法》,再进行军事实践,在吴国从军30年,最后归隐。《孙子兵法》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军事思想的真谛,确立了亘古不变的军事原则。《孙子兵法》达到了人类军事思想的巅峰,此后的2500年无人超越。《孙子兵法》是2500年来的“军事圣经”。

    《孙子兵法》的事实基础

    春秋时期频繁的兼并和争霸战争,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加快了
各地区居民和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同化和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小,指挥简单,属于初级战争。交战双方的兵力一般不超过10万人,战车一般不超过1000辆,交战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天。春秋又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中,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服兵役。战争通常由诸侯亲自指挥,战场指挥的工具就是金鼓旌旗。虽然车、步、骑配合和水陆并用的多兵种作战开始盛行,但是车战仍然是春秋时期的主要作战方式。农业上的井田制使得道路整齐便于战车机动,畜牧业的发展为战车提供了大量的牲畜。各诸侯国通常以拥有战车的数量来计算军事实力。

    春秋时期,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铁器的应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人的自我意识大规模觉醒,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夺权斗争愈演愈烈,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和激烈,兼并战争、夺权战争、争霸战争和攻伐战争频繁上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权力斗争和政权更迭接连不断。公元前770年,周朝大约有1200多个诸侯国,其中有70个主要的诸侯国。经过兼并,剩下13个诸侯国。到公元前476年,只剩下7个诸侯国。在294年中发生了483次规模较大战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春秋无义战。
军事斗争是各诸侯国维持统治和争霸的主要手段。在近三个世纪的频繁的战争实践的基础上,诸子百家的争论中,汗牛充栋的文献和书籍中,诞生一部跨越时空的军事著作在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经五事,校七计,知胜负

    孙子认为通过“五事七计”的比较就可以判断出战争的胜负,否定了通过占卜问卦来预测战争胜负的方法。孙子认为可以通过对政府、民众、天时、地利、将帅、军法军纪、后勤、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等九个方面的对比判断出战争的胜负。孙子认为只要政治清明,民众与政府同生死共进退,占据天时地利,将领足智多谋,赏罚公正严明,爱抚部属,勇敢坚毅,军纪严明,有法必执,有令必行,军需充足,武器精良,士兵训练有素,就可以取得战争的。

    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X战略战术水平X军事训练水平(战斗力的基本公式),军队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数量X武器装备的质量X战略战术的质量X军事训练的质量
≈军费支出X科技实力X战略战术X军事训练(战斗力的表象公式)。武器装备的数量中包括人员的数量,不论是有人武器还是无人武器,最终都需要人来操控。有武器没有人操控,有人没有武器都不应计入军队的战斗力中。战略战术的质量中包括对不可抗逆的因素(不仅限于天时地利)的利用、军令军纪军法的贯彻执行和士气等主观因素。军队的战斗力=探测力X摧毁力X决策力(战斗力的抽象公式)探测力就是知己知彼和知天知地的能力,包括将传送各种信息的能力。摧毁力就是摧毁敌人和防止被敌人摧毁的能力。决策力就运用探测力和摧毁力的能力,即战略战术能力。战斗力持续能力=生产能力X兵源补充能力X运输能力X经济能力≈科技实力X军事训练X军费支出X经济基础(战斗力持续能力的表象公式)。战争意志=政府对战争的支持程度X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程度X军队对战争的支持程度X国际社会对战争的支持程度(战争意志的表象公式)。战争能力=战争意志X军队的战斗力X战斗力持续能力≈战争意志X战略战术X经济基础X军费支出2X科技实力2X军事训练2 (战争能力的抽象公式)。关于战争胜负的判断详细情况请参见曾大江的《未来战争论》。

    通过战争意志、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力持续能力三个方面的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战争的胜负,即通过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四个方面的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战争的胜负,亦即通过
政府、民众、将士、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军事训练、军费支出和经济基础八个方面的对比就可以判断出战争的胜负。政府、民众和将士的战争意志属于政治范畴。武器装备的质量取决于科技水平,武器装备的数量直接取决于军费支出,实际上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后勤和兵源补充等属于战斗力持续能力的范畴。伐谋、伐交、对天时地利等不可抗逆的因素的利用、军令军纪军法的贯彻执行和士气等属于战略战术的范畴。政府首脑、智库专家、外交家、将军和士兵等的谋略能力决定战略战术的水平。关于战争胜负的判断详细情况请参见曾大江的《未来战争论》。

    随着战争节奏的加快,战争总时间日益缩短,战争在客观上日益趋于速战速决,使得战争胜负越来越多地由军队的战斗力决定。因为战争意志和战斗力持续能力等因素还没有时间发挥作用战争就可能已经结束了。随着战争节奏的加快,在战争过程中调整战略战术的机会越来越少,战争前的作战计划日益成为战略战术的全部体现。因此,战争的胜负→→军队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数量X武器装备的质量X战略战术的质量X军事训练的质量→→战争前的准备=投入战争的武器装备的数量X投入战争的武器装备的质量X作战计划的质量X为执行作战计划而进行的军事训练的质量。(注:“→→”读作“日益取决于”。)战争的胜负日
益取决于战争前的准备,先胜而后求战日益成为一条越来越严格的战争规律。

    未来战争,经四事(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校四计(投入战争的武器装备的数量、投入战争的武器装备的质量、作战计划的质量、为执行作战计划而进行的军事训练的质量),知胜负。速战速决的战争和没有过程的自动化光速战争校四计,知胜负;其他战争经四事,知胜负。关于战争胜负的判断详细情况请参见曾大江的《未来战争论》。

    修道保法,胜败之政

    孙子认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孙子认为修明政治是战争制胜的先决条件。军事与政治、科技和经济等密切相关,孙子最早揭示了军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和军事是国家实力最核心的五个领域。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和军事是硬实力,只有拥有强大的硬实力,才可能拥有文化等软实力。软实力是硬实力
的外延,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就无从谈起。软实力的崛起是硬实力崛起的必然结果。虽然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和军事是国家实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但是政治具有龙头作用,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是决定性的因素。古今中外,帝王或君主或政府励精图治的必然结果就是军事强大、经济发展、教育和科技进步。古今中外,政府软弱或腐败的必然结果就是军力衰退、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和科技停滞或倒退。劳动关系是文明社会的基石,经济是文明进步和劳动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政治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经济和劳动关系最强有力的途径。科技进步、教育进步和政治进步最终都将体现在经济进步上。科技从客观上决定文明的发展,政治从主观上影响文明的发展。修明政治不仅是军事强大的先决条件,也是经济、教育和科技快速进步的先决条件。

    修道保法,胜败之政,兴衰之治。修明政治和确保法制是战争制胜的先决条件,是国家强大的先决条件,即修明政治和确保法制是军事强大,经济、教育和科技快速进步的先决条件。A国进步的速度在较长的时间内总是快于B国,实际上就是A国兴B国衰,其必然原因就是A国的政治比B国的政治修明。

    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百战不殆

    孙子认为了解自己,了解敌人,懂得天时,懂得地利,百战都不会有危险。对敌我情况一清二楚,并且懂得利用天时地利等不可抗逆的因素,任何战争都有不败的把握。在战争全局上“经五事,校七计,知胜负”,在战场全局上“知胜有五”。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知道兵多兵少的用法、全军上下意愿一致、以己之有备对敌之无备、上级不制约有能力的下级,这5种情况可以取胜。在战争全局上,孙子主张用智慧非凡的敌方平民、敌方官员、敌方间谍和我方人员对敌人进行战略侦察以了解敌人的情况。在战场全局上,孙子主张用“相敌32法”和“形兵4计”以判断敌情。

    可以通过人和科学技术两种途径掌握与战争有关的信息。建立高效的机制和实时的信息网络从内部了解自己,用侦察设备构成的侦察网络从外部了解自己,通过自己公开的信息迷惑敌人。用侦察设备构成的侦察网络从外部了解敌人,用渗透到敌国的间谍和侵入敌人信息网络的方法从内部了解敌人,通过敌人公开的信息研究敌人。通过科学技术掌握天时地利等不可抗逆的因素的情况。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欺敌究敌,百战不殆。了解自己,
了解敌人,了解不可抗逆的因素,欺骗敌人,研究敌人,任何战争都有不败的把握。

    了解自己容易,高估低估自己更容易,了解敌人困难,判断敌人的意图更困难,低估高估敌人容易,对不可抗逆的因素往往了解得较少,再加上必要的军事尝试,能够实现先胜后战的情况就非常少了。实际上,只有自己比敌人强大十倍以上,才能真正的稳操胜券,先胜后战。以石击卵,百战百胜,以十击一,百战不殆。企图通过局部的迫使敌人屈服或迫使谈判的作战意图往往会落空。因为,敌人在局部受挫后是否会屈服或谈判,取决于敌人而不取决于自己。企图通过局部的迫使敌人屈服或谈判的作战计划实际上就是把战争的主动权交给了敌人。企图通过局部的迫使敌人屈服或谈判的作战计划实际上就是先战而后求胜,是不能以先胜后战自居的。

    先胜后战

    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必胜的把握之后再发动战争就一定会取得战争的,先发动战争企图在战争中获得往往会失败。军事的基本原则就是没
有原则,即兵不厌诈。但是,兵不厌诈只是获得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更非充分必要条件。先胜后战是获得的充分条件,只要做到先胜后战就一定能获得。先胜后战不是获得的必要条件,获得了不一定做到了先胜后战。做到以石击卵,就一定能做到先胜后战。以石击卵,先胜后战,百战百胜。

    在战略上必须先胜后战;在战术上首选先胜后战,可以先战而后求胜。在战争前必须先胜后战;在战争过程中首选先胜后战,可以先战而后求胜。评估一个作战计划的优劣的第一标准就是是否做到了以石击卵,是否做到了先胜后战。

    慎战原则

    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兵非益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孙子反对盲目用兵。没有利益不能用兵,
游戏取名字大全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紧急或危险时刻不能用兵,不能因为个人的喜怒哀乐而用兵,没有深谋远虑不能用兵,轻视敌人不能用兵,轻敌冒进不能用兵。

    慎战原则的要求就是:先胜后战,因危而战,因利而战。进攻必须先胜后战,防守必须因危而战,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必须因利而战。如果有利可图而无必胜的把握,就不能发动进攻。如果无利可守,就不能参与战争。如果守则必败,那就投降。在希特勒的纳粹军队面前,巴黎不设防,丧失了尊严,留住了青山。纳粹军队后来也大量地向盟军投降。人类内部的战争就是自相残杀。在全人类没有统一之前,自相残杀是不能避免的,但是要避免自相毁灭。不战而胜可以避免自相残杀,先胜后战可能导致自相残杀或自相毁灭,承认战败或屈服投降可以避免自相毁灭。慎战原则的含义就是:强者要不战而胜或先胜后战,弱者要以弱胜强或避免毁灭。

    有备无患

    孙子认为“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能希望敌
人不来,要靠自己准备充分;不能希望敌人不进攻,要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备战的第一目的是遏制战争,第二目的是先发制人,第三目的是后发制人。防守的第一目的是遏止进攻,第二目的是错位攻防,第三目的是阻挡进攻。建立绝对军事优势就能遏制战争。建立相对军事优势并且先发制人就能速战速决。势均力敌并且先发制人胜率就大。弱于敌人并且后发,要么战败,要么付出巨大的代价后才能取得。一己之力不足以遏制战争时就可以考虑军事联盟,一己之力不足以应对敌人的先发制人时就必须寻求军事联盟。对于中小国家来说,不结盟并非上策。不备而无患,世之罕有;有患不备,自取灭亡;备而不足,自苦吃;有备减患,足备无患。

    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认为“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战争的主动权就是先发制人。战场的主动权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进攻是调动敌人的最直接的方法,敌人
对进攻不能不有所反应。进攻要么攻其所必救,要么出其所不趋,要么出其不意,要么攻其不备,要么以石击卵。攻防就是正面攻防和错位攻防,即对称攻防和不对称攻防。充实一个方面的防守可以降低敌人进攻该方面的可能性,但还不能说是调动敌人。兵不厌诈,诈敌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根本。

    随着战争节奏的加快,在战争过程中调动敌人的机会日益减少。因此,必须在和平时期就搞好战略欺骗和战略伪装,例如:让敌人确信我方不会先发制人,实际上我方要坚决先发制人;让敌人确信我方会攻击某个方面并且让敌人高估我方攻击该方面的能力,使其在该方面过度投资,实际上我方不会攻击该方面;制造一个假的大型军事基地,吸引敌方大量飞机和导弹。

    未来战争中,攻击消耗战术是一种很好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按照大量低价战斗力和少量先进战斗力组成过饱和攻击力对敌实施攻击的战术就是攻击消耗战术。例如:同时发射大量造价低廉的导弹和少量先进的导弹,超过敌人导弹拦截系统的拦截极限,既消耗敌人先进的拦截导弹,又用突防的先进的导弹精确摧毁目标,还用漏网的造价低廉的导弹
较为准确地摧毁目标。又如:大量造价低廉的无人战斗机、少量先进的无人战斗机和少量先进的战斗机,超过敌机的拦截极限或超过敌人防空系统的拦截极限,即使在敌人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造价低廉的无人战斗机吸引火力,用少量先进的无人战斗机、少量先进的战斗机和漏网的造价低廉的无人战斗机强行攻击目标。假目标如果被识别出来就可以不拦截,低价值的导弹和无人战斗机即使被识别出来,如果不拦截,就会遭到打击。这就是攻其所必救的一个应用,也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一个实例。如果低价值的导弹与先进导弹的可探测特征相同或相近,如果低价值无人战斗机和先进的无人战斗机的可探测特征相同或相近,攻击消耗战术的效果就会屡试不爽。关于攻击消耗战术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曾大江的《未来战争论》。

    我专敌分

    孙子认为“胜兵若以镒称珠,败兵若以珠称镒。使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敌虽纵,可使其无斗。以石击卵,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只有建立绝对军事优势,才能确保赢得战斗的。战斗力上必须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只是战斗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一个方面。
军事实力上的优势是赢得战争的基础,局部战斗力或局部兵力上的优势是赢得战斗的基础。我专敌分是以弱胜强的必然要求。弱者必须通过局部优势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以弱胜强。我专敌分是强者实现速战速决必然要求。强者进攻弱小分散之敌必可速战速决。我专敌分是各个击破先决条件。游击队以人民为掩护进行的游击战迫使敌人处处设防,处处薄弱,积袭击为攻击,积小创为大创,疲惫消耗敌人。对于过度分散的游击队,正规军需要部分化整为零组建反游击小组不断寻歼游击队。正规军的数量达到游击队的6倍时也可以消灭游击队。我专敌分,以强击弱;我专为一,敌分为十,以十击一。

    避实击虚

    孙子认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以众击寡,避实击虚。”作战方向和作战对象都必须针对敌人的薄弱部位进行进攻或防守,才能实现攻必取,守必固。怯、弱、乱、饥、劳、寡、惰归和无备均为虚,勇、强、治、饱、逸、众、锐气和有备等均为实。

    敌人依赖卫星,就攻击卫星;敌人依赖网络,就攻击网络;敌人飞机先进,就攻击机场;敌人拦截系统先进,就实施过饱和攻击;敌人空军强大,就攻击陆军;敌人军队强大,就攻击平民;攻击敌人本土困难,就攻击其海外设置和人员。我专敌分,避实击虚,以强击弱。

    因敌制胜

    孙子认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胜不复,应形于无穷。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知己知彼,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兵力和变化战术。每次取得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敌情的发展而变化无穷。作战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以获得战争的。

    战争中必然出现而且经常出现作战计划所不能预料到的意外情况,必须根据战场态势和敌情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改变作战计划,以获得战争的。对自己了解得不够,对敌人了解得不足,对不可抗逆的因素了解得太少,高估或低估自己和敌人,对敌人意图和反应判
断失误或不够准确,对战争的进程估计得不够准确,......,使得战争中必然出现而且经常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意外就是双刃剑,利用好就有利,利用不好就不利。先胜后战,因敌制胜。“先胜”始终是理论上的,只有“因敌”才能取得实际上的。写人的四字词语>佛歌大悲咒歌词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进行空地一体化作战,在科索沃战争中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在阿富汗战争中进行网络中心战,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快速决定性作战。美国每次战争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敌情而变化。如果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局部战争,美国将进行海空一体化作战。空地一体化作战、外科手术式打击、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和海空一体化作战等严重依赖空中力量的平台优势作战都会被刀刃优势作战(陆海空天导弹战或陆海空天光速战)所击溃。2040年之前,在陆、海、空、天、电磁和网络等一切方面的优势,最终都必须体现在“发现目标,发射导弹,制导导弹命中目标”的导弹优势上。2040年之前,空战就是空空导弹、地空导弹、海空导弹和雷达的战争。2040年之前,海战就是空舰导弹、舰舰导弹、岸舰导弹和雷达的战争。2040年之前,所谓的高科技战争就是导弹、和雷达的战争,就是“发现目标,发射导弹,制导导弹命中目标”的战争。雷达可以是导弹上的雷达,也可以是导弹外的雷达或卫星。2040年之前,因敌制胜就是根据敌情灵活运中国最美的女明星
英文歌曲排行榜用导弹和雷达获得。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则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弱者以守为攻,强者以攻为守。弱者依靠我专敌分、避实击虚、错位攻防和不对称作战等获得局部优势,以期以弱胜强。强者依靠先发制人和以石击乱等实现速战速决。十倍于敌就可以讹诈、胁迫敌人并随时先发制人。五倍于敌就可以威胁敌人并先发制人。两倍于敌就必须先胜后战、因危而战和因利而战。势均力敌就必须因危而战和因利而战。弱于敌人就只能因危而战,还必须寻求军事联盟。导弹战中,攻击飞机需要2倍于飞机的导弹齐射,攻击舰艇需要10倍于舰艇的导弹齐射。攻击消耗战术是导弹战中屡试不爽的战术。按照大量低价战斗力和少量先进战斗力组成过饱和攻击力对敌实施攻击的战术就是攻击消耗战术。例如:同时发射大量造价低廉的导弹和少量先进的导弹,超过敌人导弹拦截系统的拦截极限,既消耗敌人先进的拦截导弹,又用突防的先进的导弹精确摧毁目标,还用漏网的造价低廉的导弹较为准确地摧毁目标。又如:大量造价低廉的无人战斗机、少量先进的无人战斗机和少量先进的战斗机,超过敌机的拦截极限或超过敌人防空系
统的拦截极限,即使在敌人拥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造价低廉的无人战斗机吸引火力,用少量先进的无人战斗机、少量先进的战斗机和漏网的造价低廉的无人战斗机强行攻击目标。关于攻击消耗战术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曾大江的《未来战争论》。

喷绘分辨率    全胜原则

    孙子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敌则全歼,己则全存。”要么不战而胜,要么大获全胜。只能通过存己歼敌来获得战争的。己方人员零伤亡和装备零损失,敌方人员全部伤亡和装置全部损失,就是获得全胜。化异为己;化敌为友;不战而胜;先胜后战,存己歼敌;毁器留人,双方零伤亡;杀敌夺器,已方零伤亡;敌则全歼,己则全存。敌方人员全部伤亡和装置全部损失,己方人员零伤亡和装备零损失是全胜。敌方人员全部伤亡,装置全部被缴获,己方人员零伤亡和装备零损失是杀敌夺器,已方零伤亡。敌方装置全部损失,人员零伤亡,己方人员零伤亡和装备零损失是毁器留人,双方零伤亡。如果要发动战争就必须先胜后战。把敌人变成朋友就是化敌为友。与朋友不断融合统一就是化异为己。

    谋略制胜

    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诈立,以利动,悬权而动,分合为变。兵不厌诈。” 孙子军事思想就是以谋略为核心的军事思想,用谋略获得战争的,即谋略制胜,诡诈制胜。实际上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对战争胜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但是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在战争前就已经基本确定,在临战和战争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战略战术最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军事训练、军队制度和后勤管理等也可以归为谋略的范畴,所以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都是谋略制胜和武器制胜。战略战术上的优势可能转瞬即逝,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则相对难以改变。武器装备先进与否完全由科学技术确定。因此,武器制胜就是科技制胜。

    谋略制胜,武器制胜。教育为本,政治为根,经济为盾,科技为矛,军事决胜。《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晚期,以军事谋略和战略战术为核心,对武器装备和军事工程关注较少,但在军事谋略和战略战术上达到了巅峰,从而导致春秋战国的军事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被完全继承下来,形成了以军事谋略和战略战术为核心的中国军事思想体系。时至今日,
中国的军事思想体系仍然以军事谋略和战略战术为核心,而理想的军事思想体系必须以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为双核心。中国的军事思想体系缺乏武器装备这个核心,或者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军事思想体系中不具有核心地位。

    先胜后战,因敌制胜。“先胜”始终是理论上的,只有“因敌”才能取得实际上的。先胜后战可以策力和集思广益,因敌制胜主要依靠将军和参谋。因敌制胜是最为复杂且充满意外的过程,对谋略水平、判断力和指挥力等要求极高。因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