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心理学》复习资料题
2011年教师继续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发生、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A.心理活动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个性心理
2. 个性心理是通过(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3.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  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
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
  A.发展法      B.观察法    C.系统法      D.实验法
4.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
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
A.问卷法        B.测验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
5.通过被试者对已拟定的问题的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叫做(    )。
A.问卷法   B.测验法      C.个案法        D.产品分析法
6.因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所以(    )。
A.心理是在人脑中自生的
B.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C.心理是人的心脏活动的产物
D.心理是神经元活动产物
7.脑神经属于(    )。
A.植物性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大脑神经系统
8.反射弧包括(    )。
A.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B.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D.感觉神经→中枢神经→运动神经
9.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理性条件反射
10.人主要的无条件反射是(    )。
A.食物性反射    B.防御性反射    C.性反射      D.A.、B.、C.
11.下列不是动力定型的是(    )。
  A.习惯                            B.技能
C.手碰到针刺就缩回              D.生活方式
12. 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叫(    )。
心理学复习资料 A. 感受器      B. 反射弧        C. 中枢神经      D. 效应器
13. 需要的基本特征是(    )。
A. 动力性      B. 周期性        C. 稳定性        D. 非周期性
14. 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叫(    )。
A. 直接兴趣     B. 间接兴趣     C. 短暂的兴趣    D. 稳定的兴趣
15. 注意是一种(    )。
A. 独立的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 个性心理特征                    D. 个性心理倾向特征
16.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有意注意      B. 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D. 有意前注意
17.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指(    )。
A. 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B. 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C. 注意保持在非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D. 注意保持在不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18. 学生听课时,同时听、看、想、记这是(    )。
A. 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稳定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19. 刚能够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叫做(    )。
A. 感应性      B. 感受性    C. 感觉阈限   D. 差别感觉阈限
20.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    )。
A. 对比        B. 适应      C. 联觉       D. 错觉
21. 理学是(    )学科。
A.社会                      B.自然
  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D.人文
22. 心理学是研究(    )及其规律的科学。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认识过程
23. 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    )。
A.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2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性、系统性、实验性    B.实验性、客观性、发展性
  C.系统性、发展性、实验性    D.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
25.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
2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系统法     
27. 通过对被试者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叫做(    )。
A.问卷法        B.测验法     C.活动产品分析法 D.个案法
28.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    )。
  A.想象          B.意志        C.情绪、情感      D.个性心理特征 
29. 一个神经元一般是由(    )构成。
A.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和细胞核 
C.细胞体、树突和突触          D.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30.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
  A.树突、轴突、胞体            B.脊髓、植物性神经
    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脑和脊髓
31. 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32. 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33. 无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
A.由先天与后天共同形成的      B.后天形成的
C.先天固有的                  D.一部分是先天固有的
34. 吃饭时分泌唾液是(    )。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35.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
  A. 反应        B. 反射        C. 兴奋          D. 抑制
36. 需要是(    )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A. 生理        B. 社会        C. 生理和社会     D. 物质
37. 动物的生理需要和人的生理需要是(    )。
A. 基本一样  B. 完全一样      C. 有本质的不同  D. 没有本质的不同
38. 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分为(    )。
A.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B.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C. 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D. 志趣和情趣
39. 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A. 比奈      B. 马斯洛        C. 冯特          D. 斯金纳
40. 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有意前注意
41.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    )上的特征。
  A. 广度      B. 时间        C. 某个方位      D. 某个空间
42. 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
  A. 注意的分配  B. 注意的转移    C. 注意的分散    D. 注意的起伏
43.(    )是指同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A. 注意的范围  B. 注意的稳定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
44. 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种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    )的过程。
  A. 升高        B. 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先升高后降低
45. 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学习程度为(    )。
A.100%        B.150%      C.200%      D.80%
46.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
  A. 空间知觉    B. 错觉       C. 时间知觉  D. 运动知觉
47. 人把事物的属性集聚在一起的知觉称之为(    )。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整体性
  C. 知觉的恒常性              D. 知觉的理解性
48. 军人的迷彩服利用了知觉(    )规律。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49. 根据预定的目的,自觉地去回想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叫做(    )。
  A. 无意识记    B. 无意回忆  C. 有意识记  D. 有意回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