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老师重点部分:单选2*10 判断1*10 填空1*10简答6*5论述15*1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知、情、意)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1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先行组织者:这种预先提供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认为, 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弗洛姆的动机期望理论:M(激励力量)=V(效价)*E(期望值)
激励力量:为达到学习效果而做的努力程度;期望值: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励的可能性。效价:指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意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时,要注意帮助学生调整期望值。
成败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非可控性归因。又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是记忆的最终目的,是识记、保持结果的表现和加强。
记忆保持时间长短时间不同:分为
瞬时记忆 转入短时记忆 长 时 记 忆
(0.25秒-2秒) 选择性注意 (不超过1分钟) 复述及深加工 (1分钟以上到终生)
消退 丢失 遗忘
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应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环节。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1认知阶段2动作分解阶段3动作联系阶段 4自动化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制的加强4运动图式的形成5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倒摄抑制。
复习应注意的方面:1及时复习 2、复习时间的适宜3复习次数的适宜与过度记忆法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四大功能: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和调控。
学习内容是死的,学习策略是活的。
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学习心态、学习的调控技能等作为静态的要素存在于学习策略之中,而学习策略本身是对这些静态要素的选择、运用和调控的动态过程。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 2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 3、元认识 4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控。
提出遗忘曲线的是艾宾浩斯,也称为保持曲线。遗忘的进程可以简述为“先快后慢”,告诉我们要及时复习。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量大。知识遗忘的原因有: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
学习迁移的分类:1、按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按层次分;纵向和横向迁移 3按顺序分为:顺向与逆向迁移
4按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3经验概括说(贾德)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5认识结构说(奥苏贝尔)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认识结构的概括性 ;认识结构的可辨别性 ;认识结构的巩固性。
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首创)和类创造(非首创,是个体而言的独创性)之分。
创造的心理过程: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验证阶段
创造力的主要特征是:
流畅性(解决方案的多少)、灵活性(可选方案的种类)、独创性(最重要,方案的独特程度或与众不同)。
“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皮亚杰在儿童道德的发展的研究方面采用了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科尔伯格则采用了“两难故事法”
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1过矫正 2防范协约3强化暂停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
体的特点:1具体共同的目标与规范 2、具有特定的组织结构 3、成员相互作用和情感联系。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
去个性化是指在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原因:匿名性2责任分散3自我意识。
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大学生交往的特点: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观念的自主性4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以定势效应作用于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
往的进行。2主动交往 :人际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3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两种智力测验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部分。
.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判断:
智商 | ≥130 | 110~129 | 90~109 | 70~89 | ≤69 |
智力水平 | 超常 | 偏高 | 中常 | 偏低 | 低常 |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
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心理学复习资料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坦率急躁情绪强 )、多血质(活泼敏感易变)、粘液质(沉着安静慢稳定内向)、抑郁质(慢孤僻脆弱)四种气质类型。
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一般智力因素分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多半不依赖与学习。属于人类基本能力)和晶体智力(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不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腾伯格的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分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 2智力发展教育 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有: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3)强烈的
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 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 5)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 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从结构形式上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又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系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