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异常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资料比较重要的章节,占80%左右。案例题多出。
第一节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
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1.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1保障人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保障人正常的进行人接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社会功能)
3保障人正常客观的反映世界的本质以及其规律性。
2.异常心理: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功能。
3.如何理解心理的正常和异常:
1正常和异常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个体形成体
2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时可以相互转化的。
3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在人中会永远并存(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
1.概念上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不包含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异常心理:有典型的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异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异常------精神病临床医生负责
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健康。
心理咨询师工作的范围:心理不健康的人。并不是心理异常人。
2.标准化的区分(四类判别标准)-----记住四个标题
三.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1统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幻觉、妄想、自知力)
2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的统一)
3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有无“自知力”是精神科在临床上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第二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1.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患者对于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显得难以忍受。-----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
2感觉减退: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减低。如强烈的疼痛刺激仅引起轻微感觉甚至无感觉。----癔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抑郁状态,木僵状态。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者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蚁爬感,游走感。----神经症,躯体化障碍,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
2.感觉障碍:
(1)错觉: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相符的判断性的视觉差。将实际存在的事物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2)幻觉:没有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企图说服出现幻觉体验的人不相信幻觉有时是徒劳的。幻觉偶见于正常人。
按幻觉产生的器官分:
1幻听:最常见。评论、争论、命令性的内容最有诊断价值。
2幻视:多见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可以是支离破碎的人形或令人惊恐的怪物猛兽。------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3幻嗅:较少见,病人可以闻到各种特殊的气味,异香,奇臭,烧焦味。-----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
4幻味:较少见,常与幻嗅或者其他的幻觉同时存在。----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
5幻触:病人感觉到皮肤黏膜有虫爬感、通电、火烧等异常感觉。----中毒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性幻觉(有性器官接触感者)
6本体幻觉:少见,包括内脏幻觉、运动幻觉、前庭幻觉。
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常有内脏幻觉。
运动幻觉:病人处于静止状态时有自觉身体某部位有运动感----精神分裂症多见。
前庭幻觉:病人自感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奇特姿势和行为。----精神分裂症,脑干器质性病变。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
1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2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管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受器官而呼吁的的。
(3)感知综合障碍
1视物变形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产生变形
2非真实感:客观存在的周围事物和环境均感觉呈虚幻的一种感知障碍。-----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3窥镜症:认为自己的面孔或者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病变。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特征为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联想快,常出现音联、意联,语言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多,快
2思维迟缓:与思维奔逸相反,表现为抑制性思维占主导的思维形式障碍。联想困难,对问题反应迟钝,思考的速度变慢等。-----抑郁症,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慢,难
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什么东西可想,沉默少语。-----精神分裂症单纯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空
4思维松弛(散漫):联想内容松散,缺乏主体,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间缺乏联系。表现为患者说话或
书写时,每一句话结构完整,可以理解,但整段话或书写内容没有中心思想,各段上下文之间缺乏联系,使感到交谈困难。
5思维破裂: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严重的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精神分裂症
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又称语词杂拌:患者的语言缺乏思维联想内容和结构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仅句子没有联系,而且语言中的细微语法结构也出现了混乱,词组或者词之间没有联系,形成互不相关的词的堆砌,多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
7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换恶化说话时
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是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断,续。
8思维被夺(思维被窃):患者不自主地感觉到思维突然停顿,此时并无别的联想来干扰,就好像被吸走了。----精神分裂症夺
思维插入:患者在思维过程中突然感到有异已的思想侵入,且对这种思维感到不由自主。占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一种不受患者意志支配的思潮,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患者脑中,内容杂乱、无意义、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溢满,消散
10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的简明扼要,一定要按照他的原来的方式讲完。-----癫痫,脑器质性疾病,老年性精神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思维:患者用无关的、不被共同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过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混淆,属于思维逻辑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12语词新作:创造出一些新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来代替仅有自己懂得的病态概念。
13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缺乏逻辑依据,或者毫无前提,人为设置前提,颠倒因果,缺乏应有的逻辑关系下得出结论导致思维离奇古怪。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它包括错误的判断和逻辑推理。三大特点:歪曲事实,甚至荒谬离奇;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个人独有,连最亲的人也无法理解。
1被害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坚信某人对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家庭,进行监视、攻击或者迫害。
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内容多是对患者不利的。
3特殊意义妄想:患者坚信周围人的言行、日常行为不仅与他有关,并且具有特殊的意义。病人对环境变化加以延伸,给予特殊解释,认为有特殊的含义。
4物理影响幻想:如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操纵,患者不能自主。患者认为这种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某种先进的仪器所发出的激光、射线、紫外线、超声波等物理因素。
5夸大妄想:患者无根据的夸大自己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并坚信不疑。内容受病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经历的影响。----多见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
6自罪妄想(罪恶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可以宽恕的罪恶,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7疑病妄想:对自己身体健康过分的关注、担心或者深信自己患有一种或者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种不是,反复就医,经过多种检查都不能证明疾病存在的心理疾病观念。
8嫉妒妄想:患者坚信爱人地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因此对爱人行为加以检查或者跟踪,但是即使不能证实也坚信如故。-----慢性酒精中毒伴有性功能减退的病人,更年期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9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人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遇对方的言词拒绝也会
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患者认为他所想的事情已经被人知道,虽然病人说不出是怎样被人探知的,但确信已经尽人皆知、甚至搞得满城风雨,所有的人都在议论他。
2.强迫观念(也称强迫思维):指某一观念,在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病人想摆脱但是摆脱不掉,包括强迫性回忆、计数、强迫性穷思竭虑,常继发强迫动作,如强迫怀疑、强迫性检查等。
3.超价观念: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常有一定事实基础,带有强烈的感情彩。这种观念因强烈情绪影响所致,虽然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接近正常思维,内容上是现实的反映。这些观念多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
三.注意记忆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病人对一定对象过分的注意,即使细节也不放过。一种是对外界对象过分注意,如有妄想症状的病人,对妄想对象的举动十分注意;一种是对自身状况过分注意,对自身的细微变化特别注意。--
---疑病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2.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致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受损,患者不能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失事物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看了很长时间的书,结果仍然不知所云,就像没有读过一样。------
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
3.注意狭窄:患者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意识障碍,应激障碍,智能障碍。
(二)记忆障碍:识记、保存、再认、回忆四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
1.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轻躁狂状态,偏执状态
2.记忆减退: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早期表现为记忆减退。----痴呆病人,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
3.遗忘:回忆的丧失,病人对局限于某一事物或者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
1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脑震荡,脑挫伤。
2逆行形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脑卒中发作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
4.错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进行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疑。如对过去事件发生的地点、情节、时间发生错误的回忆,特别是时间容易发生错误记忆。---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生性痴呆。
5.虚构: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其内容生动,带有荒诞彩,极易受暗示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