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掌握)
心理学把表象与知觉紧密联系起来,将表象看做是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记忆表象),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想象表象)。
表象的实质和功能
以Kosslyn等人为代表,认为表象是一种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自己的作用。
心理学复习资料以Pylyshyn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表象没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不能用来解释心理想象,信息是以命题表征的
3 Neisser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
4 Kosslyn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四个实验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
定位实验
实验逻辑: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以发现是否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情况。
实验条件:
知觉-记忆组
带栅格的表象组
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结果:
3个组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并且发现3个实验组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反应时模式。
1.测试点落在字母之内的反应时小于落在字母之外的;
2.落在字母之内的测试点的反应时,当测试点位于横竖线交叉处时更小;
3.落在字母之外的测试的反应时,当测试点越远离字母越小。
结果支持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锐敏度实验
Finke和Kosslyn(1980)测试了具有不同表象鲜明性的被试的边缘视觉锐敏度
和相应的表象锐敏度。
应用视觉表象鲜明性问卷,区分鲜明组和非鲜明组。
沿水平中心
沿垂直中心
实验结果
表象鲜明组的被试在知觉和表象两种条件下的锐敏度几乎没有差别,而且都岁
两点的实际距离增大而提高;非鲜明组的被试在表象条件下的锐敏度低于知觉
条件下的锐敏度。
McCollough效应实验
让被试注视一会儿红背景的纵方向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然后再注视绿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间条纹,如此轮换,过几分钟发生适应后,再呈现一个一半横向一半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让被试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
结果:被试报告图片上所有白竖条是紫红而白横条是绿
结论:由适应产生的颜互补效应,受测验图形的方向线索决定,脑内对待不同空间线索的视觉细胞是特异的。
选择性干扰实验
Segal和Fusella 要求被试形成某个视觉表象或某个听觉表象,接着对他们进行
视觉信号的觉察实验。
结果表明,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
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了解)
Paivio的两种编码说
⏹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贮
存、转换和提取
验证表象独立存在的实验
判定所画的东西或字词所标志的东西中哪一个在原来的印象上是比较大的。记录反应时。
实验假设:
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作出判定要慢于字词,因为在作出判定之前,需要将图画转换为语词;如果长时记忆也包含视觉表象,那么被试对图画的反应就不会慢于对字词的反应。
如果长时记忆包含视觉表象,那么不一致的图画将会引起冲突,即所知觉的画出来的一对东西的相对大小与记忆中的相应的客体大小发生冲突,这将延缓被试的反应,其反应时要大于一致的图对。但字词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实验结果:
被试对图画作出判定比字词更快;
对不一致的图对的反应时大于对一致的图对,但对字词的反应却没有这种差别。
结论:客体的大小主要是以表象来表征的,语言信息需要转换为表象再进行判断。
心理旋转(了解)
心理旋转概述
●最初的代表性试验shepard & Metzler(1971)
●应用了3种成对图形:
a)平面对
b)立体对
c)镜像对称
字母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反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
一步的研究。被试的任务是判定字符的正反。
●实验程序分以下几种种情况:无前行信息和有前行信息。前行信息又可分为
字符信息或方位信息或者两者都有。两种信息都有的又可分为分开呈现和结
合呈现。
实验结果
在没有前行信息的实验中,被试要将所呈现的字符与该字符在长时记忆中的正位样本进行比较。当呈现的样本偏离垂直的正位时,被试要将该样本的表象转回到正位上来,然后再与长时记忆中的正位的表征比较。
表象旋转既可沿顺时针方向,也可沿逆时针方向。
有字符和方位两种前行信息时,被试可以形成该字符的表象并将它旋转到正位,当测试刺激呈现时可以立即将它与已形成的表象进行比较。(也有旋转,只是事先进行了旋转)
心理旋转的理论概括(重点掌握)
1心理旋转是一种类比过程。所谓类比过程是说心理旋转也要经历一些中间阶段,与客体的物理旋转是类似的。
2表象的实质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关系(“二级同构”)
3命题表征对心理旋转的解释:命题之间的联系会发生系统的变化,命题可一步步地转换为每个中间状态,直到刺激样本的正位。
距离效应(了解)
Kosslyn(1973)的实验
Kosslyn等人认为,视觉表现也包含空间信息,表象的各部分描述所表征的客体的对应部分,所表象的客体部分的空间联系保留在表象的相应部分的空间联系之中。
对心理扫描实验的批评:
Pylyshyn认为心理扫描实验中,被试并没有真的对表象进行扫描,只不过是对
任务的要求作出反应而已。即被试根据要求对反应时进行了调整,以与他们有
关的知觉经验相适应。
大小效应(了解)
Kosslyn(1973)的实验
Kosslyn等人认为,评价其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即小的东西难以扫描。
批评:Anderson指出,被试在这个实验中不必借助于表象,反应时的差别可以从命题表征得到说明:当被试构成一个较小的表象时,只有少数命题得到激活,因而细节的东西就不容易发现;相反,大的表象涉及较多的命题,细节就不容易被发现。
表象的计算理论(掌握)
表象的两个因素:表层表征与深层表征
表层表征: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容量有限,极易衰退。
保留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
深层表征: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分为本义表征和命
题表征。
表象生成的4个过程:
●图示过程:将深层的本义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发现过程:在视觉短时记忆中搜索某个特定的客体或部分。
●放置过程:实现各种必要操作,使客体的各部分处在表象中正确的
位置上。
●表象过程:协调上述3个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