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要求适应体
3.实验法-条件限制
4.调查法-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
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
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
二、生物节律
【识记】
生物节律
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领会】
生物节律与睡眠
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
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期-α波、第二阶段-轻睡期-θ波、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波、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失眠的种类
1.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梦的特征与研究
1.梦境与自己有关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四、催眠现象
催眠的原理
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
催眠的概念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概述
【识记】
感觉的基本概念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领会】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阀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二、视觉系统
【识记】
视觉适应
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颜的特征
调、饱和度、亮度
【领会】
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觉理论
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觉。
视觉的机制:
1.眼睛:眼睛的构造、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2.觉理论:三原说、拮抗理论三、听觉系统
【领会】
基本的听觉现象
1.声音的属性
2.听觉的适应于疲劳
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听觉机制
1.听觉与耳
2.听觉的理论: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
【识记】
知觉的概念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领会】
知觉的机制
1.深度知觉
2.运动知觉
3.时间知觉
【简单应用】
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五、社会知觉
【识记】
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
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领会】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2.信息的整合过程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识记】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领会】
思维的机制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识记】
心理学复习资料概念的性质和分类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概念的功能
【领会】
概念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识记】
推理的概念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想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领会】
推理的一般过程
三阶段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一)算法式
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二)启发式
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启发式方法。
缺点:不保证能够准确的到答案
常见的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法核心:讲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以退为进
3、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识记】
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的概念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力培养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智力因素
2.人格因素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
创造力培养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
【领会】
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第六章智力
一、智力的性质
【识记】
智商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
比率智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