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注:应包括拟设专业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人才需求分析、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比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专业办学条件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 一、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贯彻落实省、市决策的重要举措 贵州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在“十一.专科专业目录五”期间,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2006年3月召开的贵州省旅游人才教育工作会议,其主旨就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落实“大旅游、大文化、大市场、大人才”的开发观念,旅游人才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适应新变化、适应新要求,创新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旅游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安顺市委、市政府在2002年就提出了“旅游兴市”战略。因此,在安顺学院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安顺市委战略意图的具体举措,是振兴和促进贵州省旅游事业的迫切需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多民族的贫困山区省份。贵州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周边省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为使贵州旅游业有大的发展,“十一五”期间(规划纲要)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近年来,随着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总数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与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贵州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富省,一直就缺少需求量大的各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其主要原因是旅游教育资源不足,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不够。大力发展旅游业教育,缩小我省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贯彻“科教兴黔”战略,全面推动我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促进安顺旅游经济大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障 安顺是贵州腹地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最为密集、也最呈多样性的一个地区。安顺旅游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旅游生产力水平逐年提高,综合接待能力逐步加强,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尽管安顺市的旅游业有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旅游教育和旅游培训工作滞后,教学设施、条件较差,致使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素质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安顺和贵州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摆在眼前的主要问题是: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因此,强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是旅游业成为安顺市支柱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基地,它以培养旅游业高素质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这无疑是最及时也是最受欢迎的。 从安顺旅游业的发展来看,特别是从安顺旅游业在安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来看,旅游人力资源在量上还是质上均远不能满足需要。开发安顺旅游发展所急需的人力资源,并使之形成合理的结构,是安顺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省委、省政府把安顺作为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支持安顺旅游业率先在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安顺确定为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支持安顺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率先突破……。”2006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首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安顺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6〕18号),进一步明确“把安顺综合旅游区率先建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全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持安顺市加强旅游人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支持安顺市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行政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教育培训师资人才”、“优先安排安顺旅游区建设项目”、“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从政策、资金、项目安排方面对安顺市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等等。 近几年来,安顺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安顺优先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促进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目标,全力以赴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旅游业已经成为安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正在带动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 在加快把旅游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同时,安顺市不断加大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将旅游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安顺市“十一.五”人才开发重点工程,把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与旅游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明确把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为相关行业培养和输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抓好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培训教师,重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完善的专业实训室为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提供设施保障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加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创造现实的学习环境。“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须创设职业岗位环境,通过校内训练和校外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使学 生毕业后能及时进人岗位角。目前,安顺学院在校内建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有:基础实验室(语音、形体、舞蹈及礼仪训练实训室等),主要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酒店管理实验室(设有酒店客房、旅游餐饮、酒吧综合管理实验室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技 巧的掌握;旅行社管理实验室(设有导游模拟、旅游产品研发、接待和计调模拟实 验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旅行社各部门服务和管理的技能和技巧;景区管理 实验室(设有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监测和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室等),其目的是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能力。 (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转变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近年来,安顺学院一直在探索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旅游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保证大量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需要。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黄果树、龙宫、格凸河、天龙等景区和宾馆饭店以及其它旅游企业,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旅游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讲解员、导游员等创造条件。 (四)具备开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师资条件 我院为了切实办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整合全校优秀师资,组成了一支专业坚实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培养,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组成的师资团队。目前我院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教师4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26人;教师中有省管专家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7人,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师队伍学术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思想活跃,具有创办该专业的教学实力。 (五)具备一定的科研力量和研究基础,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立足于本专业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几年来,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贵州省省长基金1项、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研究3、贵州省教育厅规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和安顺市级项目5项、学院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2006~2008年获得贵州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三等奖一项、安顺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两项。 三、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十.五”期间,贵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学历层次逐年提高,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趋于完善,岗位培训力度加大。但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着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旅游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紧缺;旅游教育结构水平较低;旅游教育的市场机制仍待形成等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市场迅速扩大,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贵州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数据显示,2004年底全省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5.2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6.05万人。据《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预测,到2010年,全省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18.08万个,缺口人数为12.87万人;到202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38.17万人,缺口人数为32.96万人。现有的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全省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加之旅游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特别是实训条件的不足,更导致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总量和质量的严重不足,亟需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养方向,加大培养力度。因此,我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开办,将缓解我省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为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四、专业培养目标 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培养能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各级旅游部门从事旅游业务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旅游资源研究和旅游规划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五、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 根据该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其主干学科为管理学,本着厚基础、大专业的原则,主要学科基础有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的考虑是: (一)加强基础课程 在较大程度上加强旅游行为、旅游活动即旅游经营管理相关的基础课程,以此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我院原来的“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是历史与文化旅游方向,课程设置较偏。当然,学习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课程,对于加强学生文化底蕴无可厚非,但开设太多不利于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必须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为从事旅游管理行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文化素养,如哲学理论、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原理或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精选出来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旅游社会学、旅游法规和旅游研究前沿等课程。而专业课则主要是旅游管理的各个部分,如旅游技能训练、旅游财务管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项目策划管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同时,为了适应大专业发展的需要,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尽量减少专业课数量,而将多数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 (二)增加选修课程 必选课与选修课的设置以构筑宽适的基础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设为必选课,而多数专业课则设为选修课。列入选修课尤其是任选课的课程,并不表明该课程的重要程度降低,只是表明随着专业程度上升,与学生个人发展方向更为紧密,无需强调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掌握。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注重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技能,有的侧重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有的注重外语导游的技能培养,有的专注于景区经营管理业务等。主要的专业选修课有旅游管理学原理、旅游公共关系学、旅游法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文化学、旅游英语、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实训课程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来进行选择,如酒店管理方向可分为旅游技能训练Ⅰ(仪容、仪表、仪态及礼仪行为规范)、旅游技能训练Ⅱ(托盘、斟酒、口布折花、摆台、上菜、分菜等;前厅预定、接待、排房、结帐、做房等基本技能)、饭店管理、前厅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工程管理、酒水知识等课程。导游发展方向可选择诸如地方民族文化、客源国概况、旅游文学、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宗教文化、英语导游等课程。 (三)强调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适当搭配,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课程设置中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占有相当比重。实践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只是在不同兴趣和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性质的实习单位及部门。学生的校外实习可以分为专业实习和课程见习,课程见习每个学期均要安排,时间不少于1周,专业实习集中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为了确保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效果,校外实习尽量安排在旅游旺季。 (四)注重品德培养,确保德育为先 品德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爱党、爱国教育,另一方面是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三是强化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品德的养成细化到每一天、每一刻,强化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让学生的良好品德成为求职就业的根本,伴随能力的提升而不断锤炼。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