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练习背诵古诗;
2.赏析古诗描绘的景,体会夕阳西下、黄河入海的不同风格之美;
3.初步感悟诗中“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鹳雀楼”导入
1.出的示图片(楼):小朋友,在我国山西省永济市黄河边上有一座楼,因为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图片)经常在里面停留,所以人们称它为“鹳雀楼”(指名读)。
2.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这座楼,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谁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
这首诗写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大意
1.出示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检查朗读:
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正音“尽”前鼻音;“入”翘舌音)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层,注意平舌音)
4.指名读完整的一首诗、男女生合作朗读
5.试一试,读出诗的节奏感(每一句之间有停顿、句与句之间也要有停顿。)
6.齐读整首诗
三、品读感悟诗景哲理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一二两行,读一读,结合图想一想,圈一圈)
2.组织交流:白日(就是指太阳)、黄河(板书:太阳落山、黄河入海)
(1)夕阳落山:
①出示夕阳下山过程图: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师生交流,抓住夕阳下山引导学生说出诗句表达的意思)
②诗人用那个词告诉我们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的?(出示“依”:了解它的字形演变和字理)你知道“依”就是什么意思?(依靠、依偎)你能把“依靠”或者“依偎”送进这几幅图中说一说吗?
③补充:依山傍水、依依不舍
④夕阳靠着山慢慢落下,最后,我们还看得见吗?从哪个词中看出来了?(尽)你能用“尽”来说一句话吗?指名口头练说
⑤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⑥一个“尽”告诉我们夕阳已经完全落下,你能写好这个字吗?“头偏小,尾巴长,撇捺舒展点对齐。”(学生练习一个)
(2)黄河入海
①指名读:黄河入海流变换词序朗读:黄河流入海(简介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人类的发源)
②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水流入了大海?(出示黄河奔流图)
③()的黄河水流入大海。(说一说)
()的黄河水流入()的大海。
④指导朗读:你想怎样朗读?试一试,指名读、如果说“白日依山尽”是安静温和的(点评朗读:安静温和),那么“黄河入海流”带给你什么感觉?(点评朗读:热烈奔放),男女生合作朗读。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远处山绵延,夕阳西沉,楼下黄河滔滔,奔流不息。你们猜,这些美景他看够了吗?为什么?读读下面这两行诗句,你就会明白。
3.读诗悟理
①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指名读)
②启发思考:想一想,哪个词告诉我们诗人还要看更远的风景?(千里目)这“千里”真的是指一千里吗?(很远很远)你能读出诗人这远大的志向吗?(指名读)从哪个词读出诗人很想看尽远方的风景?(欲——想要、穷——看尽)
③要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那就要——生读“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出
④是的,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生读哲理)黄河最后流入哪个海
⑤你们看,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新的道理,也可以说比原来“更上了一层楼”。你会写好生字“层”吗?
4.学习生字“层”:出示“层”,观察结构,得出书写要领:短横藏,长横露,撇折加点躲一躲。
四、配乐朗诵、背诵积累《登鹳雀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