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培育出金鱼
中国最早培育出金鱼
金鱼,可以说是鱼类家族中品种最丰富,彩最鲜艳,最具观赏价值的一类鱼。
金鱼是世界各国普遍饲养的一种观赏鱼,它身姿奇异,彩绚丽,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也把它作为美好吉祥的象征。金鱼是中国人培育出来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智慧的又一杰出表现。
为了观赏而养鱼可追溯至西周,不过那时还都是鱼养在池塘中。古代作为观赏的鱼有:鲤、鲫、鳅等。人们从天然水体中专门捕捞彩鲜艳的鲤、鲫、鳅进行饲养。在自然界中,很难见到红的鳅,而在江南一带红的鲤和鲫则比较常见。生物学家陈祯对金鱼曾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从遗传学方面证明了金鱼和鲫鱼属于同种。所以现在饲养的金鱼是由鲫鱼驯养而成的,古人称它为金鲫鱼。从这种金鲫鱼到后来千变万化的金鱼新品种,能在数百年这样短的时期内完成人工选择,在世界野生动物驯化史上堪称奇迹。
野生金鲫鱼的发现在晋代(265—420)的文献中已有记载。隋唐时期,已经在池塘中饲养金鲫鱼了。正式将金鲫鱼当做观赏鱼,并且开始进行其家化的遗传研究是在宋代(96-1276)。宋朝时,杭州西湖南屏上,有一兴教寺池,饲养着十几条红黄颜的鲫鱼。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后,曾在游西湖时写下“我爱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的诗句。可见当时杭州已有供给其一定的食物,这是半家化的开始。那时的金鲫鱼只是彩鲜艳美丽,其他方面与野生鲫鱼没有差异。
南宋时,宋高宗赵构迷恋、玩赏金鱼,宫廷内外养金鱼成风,于是杭州一带应时出现了专门养鱼的行业。他们的养鱼池中只养金鱼,池中的金鱼就不会与其他鱼杂交,也避免了种间斗争,因而金鱼比较容易繁殖和保存新出现的变异。除给金鱼喂饼饵外,还喂污水中的小红虫,使金鱼得到充足的营养。为了迎合人们对新奇异种的喜好,养鱼者十分注重异种金鱼的出现与繁殖,此时无意中已经开始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了,使新的变异得了保存下来。至此,金鱼由半家化转入池养家化期。此外,宋代时,在鱼病防治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明代金鱼饲养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用盆来饲养金鱼,而且当时饲养金鱼已普及到民间,金鱼品种逐渐增多。盆养避免了金鱼在池中交配产卵的混乱杂交,分盆育种,特异优良品质容易保存下来。明代阐述金鱼的专著《朱砂鱼谱》强调了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性。指出养鱼如同国家选用人材,供选择的数目要大,选择要严格。在每年夏天从市场上买几千条鱼,分数十盆饲养,每日把不需要的金鱼拿掉,结果100条中可能只留下一两条,把留下的金鱼并作两三缸精心饲养,并且让它们进行繁殖,新奇的品种就能培育出来。300多年前,中国人对金鱼的遗传变异性进行了有意识、有目的的人工选择,从而培育出金鱼新品种。明朝时金鱼已有几十种,主要是以彩来确定名称,而很少区分品种。如有纯红、纯白、黑眼、梅花片、波浪纹、七星纹、金管、银管等。
在由野生经半家化、池养家化到盆养家化的一系列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而金鱼在各方面逐渐出现了变异。这些变异又被人工选择所加强,终于形成了形态和泽极为繁多的现代金鱼品种。由于盆养环境中金鱼活动范围小,不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金鱼变得短而粗,腹部膨大,鳍发展成长宽状而且分页,鳞片中的素细胞起了变化,分化成不同的彩。
达尔文查阅了包括金鱼培育在内的中国古代生物科学资料,这对完成他的进化论有极大的启发。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一再强调中国人民对人工选择及变异理论的卓越贡献。并指出,他在中国的著作中到了其生物进化学说赖以建立的重要事实。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生物进化和遗传育种理论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金鱼及其饲养技术在明代开始外传,1502年传入日本,17世纪末传到英国,
金鱼是什么鱼演变来的19世纪初传到美国。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饲养金鱼,金鱼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