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精品面点
淮安面点久负盛名,
《扬州画舫录》记载“淮饺”
间已经成为扬州市
场上的名品。此外,教师节送老师什么礼物好?
淮安茶馓、淮安文楼汤包也是制作极精、风味极佳的精品。
淮安精品面点
文/冯祥文 王建中
文楼汤包
主辅料
制法
调料
文楼汤包又称淮安汤包,为清代淮安府山阳县河下文楼茶馆名厨陈海仙创制。据传,道光皇帝南巡时,食后龙颜大悦,夸道:“真乃人间第一鲜呀!”并驰名京都。
朱自清在《说扬州》一文中写道: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产……
现代诗人王辛笛在《淮安家乡烹饪杂作》中写到“蟹黄汤包”:“冻肉凝脂拌蟹黄,薄皮敞口一包汤;蒸笼抓取防烫手,齿舌从容着意尝。”        文楼汤包是淮安传统名点,选用新鲜猪皮煨焐成胶质状,掺以蟹黄、蟹肉、鸡肉、虾仁、海参等作馅,皮是精白面擀成的,极薄如纸一般,
入笼蒸熟后,汤汁充盈,十分诱人。文楼汤包食法讲究,民谚:“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吮汤,再吃光。”成品皮薄,汤汁肥厚鲜美,
爽滑不腻。1997年,文楼汤包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味型:鲜咸            特点:皮薄、汤满而不溢,用汤制馅独具一格,爽滑不腻。
1、制汤:将鸡宰杀治净,与猪肉皮、骨头、猪肉一起放沸水锅中焯水,捞出洗净后,放冷水锅中,加葱、姜煮至成熟,取出切成丁,肉皮绞成茸浆。螃蟹蒸熟,取出黄、膏、肉。 入锅中加姜米等调料炒成蟹粉。将原汤加入肉皮茸烧开,撒去浮未,待汤粘稠时加入鸡丁、肉丁、蟹粉、葱、姜未、料酒、精盐、白糖,小火熬至稠浓,装入盆内冷却,不停地轻轻搅动,使汤汁中各原料均匀相溶,凝固后,用手揉搓成茸。
2、制皮、上馅:将面粉加冷水、精盐、食碱一同和成硬面团,醒透后,反复将面团叠揣光滑有筋力,搓条,摘剂70只,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直径5寸的圆皮,包入馅料,双手向上对折后推捏成皱折,去剂头即成汤包生坯。
3、成熟:将生坯置笼中足汽蒸7分钟即成熟,用手将包子提抓到热水烫过的小盘中即成,食时佐以香醋、香菜即成。
精白面粉 2500 克活老母鸡一只 2000 克猪五花肉1500克螃蟹1500克鲜猪肉皮1500克猪圆骨1500克
葱姜未各25克精盐90克料酒100克味精10克白胡椒粉10克熟猪油300
白酱油100克食碱100克香菜80克香醋100
五寸照片是多少厘米克
淮饺三吃
淮饺,俗称“雀头馄钝”。清代淮安震丰园店主黄子奎师傅创制,《扬州画舫录》记载淮饺在乾隆年间已负盛名。饺皮薄如纸,覆在书上字迹可辨,点火即燃,每500克面粉可制作饺皮800张,馅细无渣,入口爽滑味美,形似麻雀头。可煮,可炸,可拌,淮饺三吃即为汤饺、火饺和炝饺。
朱自清学生季镇淮,淮安人,在《诗味和口味》的散文中,谈到了家乡的馄饨、鳝鱼和狮子头;说馄饨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有汤的,一种是无汤的,只有少许香油和酱油。馄饨一进口不用嚼,皮薄,馅儿细,一口一个,只觉得好吃,有味。有人讲北京的馄饨好极了,没得说的,我心里想,你大概没有吃过淮安馄饨……
主辅料
制法
选择专业
调料
1、制皮。将面粉放入盆中加冷水、食碱和成硬面团,醒透,揉匀揉光,用菱角粉为拨,擀叠成长方形面皮,改刀切成一寸九分长、一寸六分宽的面皮800张。
2、制馅。猪精肉剔除筋膜,斩成细茸,放盆中加葱、姜汁水、精盐、料酒、酱油、味精、胡椒粉、麻油搅拌上劲。
3、成型。左手托皮,右手挑馅料刮在面皮上,滚卷面皮,使馅心全部包入饺皮中,退出刮子即成淮饺生坯。
4、成熟。将熟猪油、酱油、味精和烧沸的圆骨汤分装碗中,锅中放水烧沸后倒入生坯,轻轻推动以防互相沾粘,水沸后激冷水,再沸浮起,捞出分装碗中,撒上胡椒粉、青蒜花、淋芝麻油即成汤饺。火饺是将包好的淮饺生坯放油中炸至金黄成熟,撒上椒盐同食。炝饺是将煮熟的淮饺打去多余的饺边皮,然后加酱油、蒜泥、胡椒粉、麻油拌匀同食。
精白面粉500克猪后腿精肉1000克
精盐25克料酒20克
酱油300克味精 15克菱角粉150克白胡椒粉20克熟猪油250克麻油150克葱姜汁水500克
食碱25克圆骨汤7500克青蒜花100克蒜泥50克椒盐25克拉油1000克(耗100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特长
克)
味型:鲜咸            特点
:形似麻雀头、馅细鲜嫩、皮薄馅多、吃口爽滑。
淮安茶馓
茶馓因多用于非正餐与茶饮同食,故名茶馓。之
前是人们食用了两千多年的环饼、寒具。《齐民要术》
云:“细环饼,一名寒具,脆美。”以其形为妇女之
钏环得名。馓子因其形如细枝,亦名馓枝。
淮安茶馓又名鼓楼茶馓,制作于唐代,成名于清
代。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赋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
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玉人缠臂金”。
据《淮安县志》记载,清咸丰五年,淮安人岳文广将
原有家传茶馓制法加以改进,以芝麻油取代豆油,制
成了享有盛名的岳家茶馓,因岳家住鼓楼附近,人们
粤L是广东哪里的车牌
习惯称之为鼓楼茶馓。四寸长,一寸宽,细纤纤,黄
亮亮,宛如金线绕成套环,圈圈相连,以其“香酥细脆,
美味可口”名闻天下。有梳子、扇子、菊花、宝塔等
精美形状,清代贡品,1930年获巴拿马国际赛会金奖,
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部优产品,并获中国名点
心情个性签名称号。
主辅料
制法
调料
1、面团调制。面粉、 黑芝麻、精盐、水和成面团,揉光醒制1小
时左右,用双手揣面张开后,折叠再揣,醒1小时。
2、开条。取出面团放案板上按扁 ,面上涮少许油,用刀切成条,
双手将条搓成直径为1厘米粗的大条盘在盆中醒1小时,取出再搓
成筷子粗细的均匀小条,盘在盆中,每盘一层涮上一层油 ,一盆中
的条只有一根 ,醒制两个小时。
3、成熟。锅上火放入麻油烧至180℃,将条饶在手掌上,用两根长
筷子挑住放入油锅中,炸至两面金黄,呈梳子等形状即成。
精白面粉 2500克黑芝麻75克麻油 5000克(耗500克)精盐50克
味型:咸香            特点
:泽金黄,香脆松酥,宛如金丝环环相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