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教学思路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根底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翻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纳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援助学生加强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畏惧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闭上眼我想看见你屏住了所有的呼吸是什么歌
  师:现在,淘气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肯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愉快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愉快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忠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愉快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唱歌,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愉快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愉快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