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之人际关系
的本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自制与人贵知己
我们先来看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朋友圈里,有一种交情,叫做点赞之交。意思是说,除了点赞留言外再无其他互动。所谓一方有难,八方点赞。这样的关系,可以说是“无效人际关系”的典型代表了。
今天,我们由此入手,看看人际交往的关键词。
01
人际关系的关键词——有效人脉
谈到人际关系,一定会涉及到“人脉”这个关键词。
“人脉”重要吗?我们来看看百度关键词“人脉”相关书籍的结果,有很多,比如:《人脉——个人成功的第一生产力》、《赢在人脉》、《学识+人脉=成功》、《打造黄金人脉》、《如何认识上万人——拓展人脉的
55个步骤》、《90秒建立职场人脉》……
由这个现象可见:“人脉”很重要。
但问题是,其中真正有用的有多少?
我的观点是:人脉不一定有用,“有效人脉”才是真正重要的资源。
那些在通讯录里的几千个名字,有多少是你已经很久都没联系过的?你所谓花费的经营人脉的时间,其投入产出是否成正比?
想明白社交平台的本质是什么。比如,它的本质就是社交工具,我们用这个工具是为了让沟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多少人已经变成了的奴隶:每逢节假日发一模一样的祝福模板,每隔几分钟刷个朋友圈,只是点赞之交真有意义有价值吗?
回到习惯二以终为始。可以想想我们每一次社交活动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和别人的见面/聚会/酒局,到底是为了面子,为了合,为了融入?为了利益交换?为了刷存在感?还是为了情义,为了提升,为了成长,为了感恩?亦或是其他?它的价值有多大?基于此你要采用什么样的社交方式?
拒绝无效社交,聚焦有效人脉。
02
打造自己=打造有效人脉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有效人脉?靠经营,靠奉承,靠
金钱?
我的答案是:要想拥有“有效”人脉,就要先提升自己。
因为往往只有本身足够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处在同样“世界”里的人,他们的沟通成本几近于零,但彼此的交流受益则相对会无穷放大。正如同“吸引力法则”说的,人以类聚,这是一个交际中的良性循环。
双赢的关系,才是人际交往中最持久的关系。而要做到双赢,就必须要保持“进化”步伐是同频的。
因此,打造自己=打造有效人脉。
联系到书中Steven在上一章提到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要用“要事第一”的原则,专注自己的注意力在
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社交”这件事情上,我认为,第一重要的反倒是先提升自己,学习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用自己独立赢得尊重。
礼记中写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成大事者,必先修身。
欲成大事者,必先修身。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就无需社交了。其实人际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
团队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我们同样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和他人合作,如何有更高能地产出,如何成为让大家信赖的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口碑,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些都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我从不觉得人际关系的持续可以只是简单地依靠技巧,真正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关系一定是靠双方的经营,而这经营之本在于“品德本性”。
这里我只是提个醒,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眼下的这个阶段,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在不同的阶段,所谓“要事”极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的时候,就应该沉潜下来,专注打造自己,杜绝无效社交。在自己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时候,所谓的有效人脉自然会被“吸引而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也是我对于“修身”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03
个人反思:
基于此,联想到之前的“忙于奔波,各种社交”状态,我重新给自己梳理了新的“个人社交规则”:
1以终为始——到对“社交”的定位
发一次可以发多少人社交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进化,进化是为了看到“新”世界。目前阶段,我对于社交意义的定位是:建立协同进化的长期共赢关系。
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基于这个初心,在社交领域,我的资源(注意力、时间、精力、财富资源)也会依此聚焦。
2要事第一——不断思考如何发挥更大价值
人际关系的第一要事:互惠共赢。
而共赢的背后必定依托于“价值”的产生。此处,“价值”的定义不仅仅只是金钱名利等实体,也指思想、智慧、格局、心灵、情感等非实体。
“双赢”=彼此滋养=协同进化=长期价值
因此,我会不断思考:我如何让关系有更大的长期价值?
在关系中被滋养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能力、输出更大价值,滋养更多人。
3重新审视——复盘人际历史
1)分类不同的社交圈与社交关系
按照不同维度(圈子/网络/私人关系),想明白其定位和意义,基于此按照“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原则,决定如何分配资源、方式和主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