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因素
(一)影响应届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几个因素
1.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从80年代大学生难求到如今几乎遍地大学生的情况,一张本科文凭已经不再那么值钱,而更加转变为应聘必备的一张纸。也有人说,无论扩不扩招,每年的待业人数也摆在那里,因此,扩招和就业难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培养一个大学生要投入的精力金钱和时间绝对不是一个低学历的劳动力可以相比的,这么多年的投入下来,学生本身以及他的家庭都对他有很高的就业预期,而不会愿意再去做些比较底层的工作。另一方面,不仅是毕业生的数量在增加,每年出生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较体面的岗位供应却并没有大幅度的增长,因此,虽然不能说就业难就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但是越来越多的应届生竞争越来越少的优质岗位的确使很多人觉得“就业难”。
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
之前提到高等院校连年扩招导致大学生越来越多,同时一些需要操作的专业工人培养也越来越
难招到人,很少有人愿意去接受这种培训然后成为一个一线工人,而大学学到的大多数是理论知识,大多数在没有进入社会获得实践经验前只能“纸上谈兵”。更有甚者,很多专业热门到溢出,大量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出来发现周围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才,要在这种氛围里突出很难,自然竞争更加难。
越来越多的理论型本科毕业生和越来越少的专业技术工人与市场需求越来越脱节,大部分大学课程设置几乎只包含了理论课,然而没有实践经验和手工技术支撑的理论只是一盘散沙,这种理论型毕业生的过剩使他们中大部分毕业就成为失业者,然而对技术能力的不重视又导致很多专业技术工种缺人而断档,供需矛盾严重,人才结构失衡,加剧了“就业难”现状。
3.经济寒冬影响就业环境
国际性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使本来就少的就业岗位也面临缩减,很多企业减少了岗位提供来保证自己捱过寒冬,但是需要岗位的待业人员却不会因此减少,反而可能更多,供需矛盾激化,就业现状越发艰难。
4.用人单位的不合理门槛
很多单位筛选人才时设置了一些具有歧视性的要求,包括对性别、年龄之类。学历要求已经是最基本的了,现在没有本科学历根本敲不动用人单位的门,但是即使是本科生也只是起步而已,很多甚至直接要求研究生学历,这也是越来越多学生“死读书”的原因,当然这也是面对巨大的应聘人流时可以理解的一种筛选手段,有些单位的确需要素养较高的人才,但是很多单位明里暗里对性别进行了拦截,很多时候女性人才直接被拦在了门外,比如幼师招聘中,如果出现一个男性应聘者,会被用人单位当作香饽饽甚至直接内定,即使他各方面能力远不如在场的其他女性应聘者。
5.毕业生对自身定位过高
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期望过高导致他们很难接受不理想的岗位和薪资,就业心态还不够成熟,还不能理性地进行择业,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大多数没有经历过严重的挫败,因此在择业中屡战屡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打击,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更加影响他们的择业行为和想法。
在起步薪资上,因为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再加上没有对工资水平直观的感受,很多毕业生容易对薪资预期过高,笔者在对周围同学的调查中,有37个人参与了“
您对未来一年后的薪水期待值是?”。(饼状图统计见图3-1)
其中1个人选择了“1000-3000”,占2.7%;19个人选择了“3000-5000”,占51.35%;11个人选择了“5000-7000”,占29.73%;1个人选择了“7000-9000”,占2.7%;5个人选择了9000及以上,占13.51。
图3-1 “您对未来一年后的薪水期待值是?”统计结果饼状图
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薪资期待值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筛掉了一大部分底层起步岗位。另一方面,还是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较高的薪资期待值。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
1.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对口性
现如今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填志愿选择专业时大部分会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更多,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兴趣,最后四年下来发现专业并不是很适合自己的情况比比皆是,其中也包括志愿被调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面临毕业择业,很多人就不会选择与自身专业有关的职业,导致如今的很多毕业生就业都是专业不对口的。
图3-2 大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对口相关度排名(麦可思2016)
由图3-2可见,大部分专业都很难达到70%以上的专业对口率。在原因上,我们可以推测为几点,第一, 有些专业过于热门,让它的毕业生很难在就业竞争中博出一片天地,只能转战其他方向;第二,有些专业定位比较模糊,毕业生很难到完全符合自己专业的岗位;第三,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早早就改变了想法,开始寻觅其他岗位。[3]
所以,在考虑一个专业的未来就业对口性上,我们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坚持在这个方向的岗位上干下去,其次我们要考虑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实际性,也就是说这个专业的内容是否“接地气”,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的内容就偏于理论性,也过于宽泛,而“会计学”这样的专业就更注重专业能力,需要培养一技之长,所设课程、所学技能也只能针对范围较小的岗位。
现如今专业对口性强不强越来越不重要,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一下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但是想到对口性可能不够强时也会默默忽略,毕竟很大一部分人最后都没有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即使学习的知识没有真正在工作中起到作用,大学四年的经历对自己的社会能力也是一种锻炼。虽然如此,但是一个对口性较强的专业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为什么呢?第一,对口性较强的专业就业时指向明确,很多大学生在择业中其实是很迷茫的,面对各岗位,他很难快速地做好判断和选择,当自身专业有很契合的一类岗位时,只要本身并不是很抗拒所学专业,那么选择就很容易了。第二,方向比较明确的专业设置的课程也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理论在进入工作状态初期并不能很好提供帮助,经验的慢慢积累更为重要,但是技能确是实打实的能力,攥几个技能在手里也能很好提高自己的自信。
幼师考编时间那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对口性如何呢?就社会反应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的,学前教育的学生在三年内要熟悉弹琴跳舞唱歌绘画四项实际技能,理论上也是针对幼儿心理做研究,学习如何给幼儿上好课,走进社会大多数都选择了与早教相关的专业,另一方面,早教行业的从业人士没有经过专业的培养也难以承担相应的工作。笔者对周围的学前专业毕业生做了关于“您会选择和您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吗?”的投票调查,共有37个人参与投票,其中34人选择“会”,占91.89%;3人选择“不会”,占8.11%。(见图3-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