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制陶的工艺流程
第三章 制陶的工艺流程
第一节 炼 泥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炼泥是陶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第一步,炼成的好陶泥能为后期制作陶艺精品提供可靠地保证,反之,会给后期制作带来困难,甚至是功亏一篑的遗憾。
泥的炼制一般可分为手工炼泥和机械炼泥两种。
1. 手工炼泥:( 1 )晒泥。 一般粘土(陶土)从矿山开采出来后,要经过 3 ~ 6 个月的自 然风化,通过风吹日 晒和雨淋,坚硬的粘土矿会松散,便于粉碎,同时雨水也会冲去部分可溶盐类及其他对制陶无益的矿物,从而提高粘土的纯度;( 2 搅泥。 将晒好的陶土放入水中慢慢搅拌,使陶土融化变成泥浆;( 3 )过浆。 把一大块海绵放在竹扁上, 使泥浆通过海绵, 过滤掉其中的碎屑、杂质, 得到干净细腻的泥浆。 再将过滤后的泥浆沉淀,排放掉表层的水,就得到了完全细腻的泥浆;( 4 )晾晒去水。 将完全细腻的泥浆堆放在平台上晾晒,待泥浆边缘出现裂纹、表面已无水分为最宜;( 5 )柔泥。 先用棍子打泥,目 的是将经过一系列过程后结成块的泥打松散,然后再用手不断地揉搓, 去除泥中的气孔, 使泥的质地更细腻,这样才得到最终用来做陶的陶泥。
2. 机械炼泥: 开采出来的粘土矿经过晒泥之后得到松散易于粉 碎的粘土,将粘土放入打浆机中强行打成浓度较低的泥浆,经除砂间除砂去杂后,放入沉淀池中存放一段时间, 再使用水泵抽取沉淀后表层的水, 然后直接通过过滤机使泥浆压滤脱水成泥饼, 再经真空炼泥机炼泥, 炼好的泥需放入真空室, 通过压力差,排除泥中的空气,最终得到适合做陶的陶泥。真空炼泥机的优点:制作陶泥耗时短,
可使陶器生产过程连续化, 并可排除泥饼中的残留空气,提高泥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组织均匀,改善其成型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烧成后的强度。真空炼泥机的缺点:真空炼泥机在使用时,泥段容易出现螺旋状开裂、断裂等缺陷。炼好的陶泥要通过割泥器分隔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制作时使用。
第二节 泥料成型
陶器的造型千变万化,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精巧玲珑的小碗,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更是让人惊讶不已。 根据造型实现的不同途径,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泥料成型方式划分为泥板成型、手工捏制、盘条成型和手工拉坯四种。
1. 泥板成型。 该手法最常用到的工具是擀泥杖、泥拍。
用擀泥杖操作时,( 1 )将所需量的泥料置于平整的底板上,擀泥杖从泥块的中心擀起(就像擀面一样),使泥块像四周伸展开来,伸展的范围要四周兼顾;( 2 )擀制过程中,达到的范围最好是大于所需大小,厚度亦达到所需即可。 对于厚度的掌控,可以借助已知厚度的木条,将木条置于泥板两侧作为参考;( 3 )待泥板晾干到一定程度后,按所需尺寸切好;( 4 )用刀片将泥板四周修齐整。用泥拍操作的方法也就是陶艺当中的拍片法, 该方法最常用于紫砂壶的制作。 其滚压原理与运用擀面杖的原理相似。 根据以下步骤,制作一个简易的笔筒,再根据喜好进行装饰。
a. 制作一块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泥板。
b. 裁出一块块较小的长方形的泥板和一块圆形泥板。
c. 把圆 形泥板放在桌垫上, 再把长方形泥板沿着圆 形泥板边缘竖起围 成筒状,切除多余的泥后进行粘接。 d. 成型后,晾晒到一定程度,再在表面刻画各种图案。 2. 手工捏制。 在陶器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是最生本的方法。 作者可按照自己所需捏制动物造型、人物造型等,还可以借助雕塑刀进行刻花、勾画等。 此种手 法能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思, 也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
“简单”。 通过手捏成型这一过程,作者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俗话说熟能生巧,时间久了,经验就学到了;也能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象力。捏制时应该注意,选择的泥料软硬度要适宜。 泥料太干燥就不宜成型或成型后会龟裂,反之,成型后容易垮塌。 此外,一件作品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泥料中的水分蒸发,导致不易塑形。手工捏制不易控制坯壁的厚薄,所以,此法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凭借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个立体的海底世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