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知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知识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风险”目的在于: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本部分主要介绍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与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告知等5个方面内容。
一、风险点确定
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的划分、排查、确认。
1、风险点划分
一般应遵守“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进行划分。
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点和动态风险点。
(1)静态风险点: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简称“设备设施风险点”。
(2)动态风险点: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操作及作业活动的风险点,简称“作业活动
风险点”。
企业可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场所(单位),生产系统、重点岗位(作业地点)、关键设备、操作规程等划分风险点,应涵盖临时性特殊的作业活动。
2、风险点排查
2.1 排查的内容
(1)风险点排查应对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全过程场地内部、外部因素和作业导致的风险进行风险点排查;对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山体、水文、气象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
的物理实体、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气象分析、管理情况等进行排查。
(2)住建部《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中明确的危大工程应全部纳入风险点排查内容。
2.2排查的方法
(1)风险点排查前应广泛收集工程项目相关资料,主要包括:①工程周边环境资料;②工程勘察和设计文件;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④现场勘查资料等。
(2)企业应组织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等专业人员,按照施工工艺流程,从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3、风险点确认
企业应对排查出的风险点进行确认并汇总,形成《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
(1)《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内容主要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区域/部位、活动频率等,如表1所示。
作业活动风险清单表1
(2)《设备设施风险清单》内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类别、名称、属性、型号、编号/所在位置等,如表2所示。
设备设施风险清单表2
(3)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对新的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风险点进行风险排查,并纳入清单管理。
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企业应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辨识方法
风险辨识方法的选取宜根据辨识对象的性质、特点、所具备的基础资料、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风险辨识人员的知识、经验、习惯等综合考虑。通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也可以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故障假设分析法(WI)、预先危险分析法(PHA)、事故树/事件树分析法(FTA/ ETA)、情景分析法、头脑风暴法(BS)等某一种方法或组合方法进行辨识。
台风等级划分几个等级(1)工作危害分析法(Job Hazard Analysis)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
安全检查表法(SCL)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施工现场及周边构筑物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已确认的工程项目《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中各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包括:
(1)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2)事故及潜在事件的紧急情况;
(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4)施工现场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5)人为因素(包含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6)施工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化;
(7)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3、辨识组织与实施
3.1 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针对《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的风险点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
3.2 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在自然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自身特点、周边环境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台风、暴雨、冬期施工、夏季高温、汛期雨季等;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因素:触变性软土、流砂层、浅层滞水、(微)承压水、地下障碍物、沼气层、断层、破碎带等;
(3)周边环境因素:城市道路、地下管线、轨道交通、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周边河流及防汛墙等;
(4)施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5)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等方面的因素;
(6)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因素;
(7)施工管理因素。
3.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将《作业活动风险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然后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要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工作步骤或作业内容太多),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工作步骤或作业内容),要把主要步骤、关键环节以及易存在危险源或潜在事件的作业活动划分出来。
3.4安全检查表法(SCL)辨识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风险清单》中的设备设施、场所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个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3.5 危险源辨识是动态的过程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
(1)与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化;
(2)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3)施工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4)应急管理和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企业组织机构变动的;
(6)实施了重大风险或重大危险源治理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