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
目录:
一、洪涝灾害的定义
二、具体分类
三、洪涝灾害发生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四、洪涝灾害的分布
1、世界分布
2、中国分布
五、洪涝灾害的特点:
1、范围广
2、发生频繁
3、突发性强
4、损失大
六、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地理位置
2、地形因素
3、气候条件
4、地质条件
5、人为因素
七、等级划分
八、危害
九、洪涝灾害的防治
十、洪灾来临时,如何应对
十一、案例分析
中国1998年洪灾
一、定义
洪涝灾害:暴雨、急剧融化的冰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自然现象。一般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洪灾:一般是指河流上游的降雨量或降雨强度过大、急骤融冰化雪或水库垮坝等导致的河流突然水位上涨和径流量增大,超过河道正常行水能力,在短时间内排泄不畅,或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流暴涨漫溢或堤防溃决,形成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
涝渍灾:由于大量降水汇集在低洼处长时间无法排除(涝),或者是地下水位持续过高(渍),使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含量降低,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使得作物减产、烂根、甚至死
亡。
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二、具体分类
1、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
✧ 洪水:大雨、暴雨引 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又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 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2、洪涝灾害四季都可能发生。中国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
按时间可分为:
✧ 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 夏涝:夏涝是中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
✧ 秋涝:多为台风雨造成,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和华南。
三、洪涝灾害发生条件
洪涝灾害的属性: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经济属性,所以洪涝灾害的发生条件可以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 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洪水是形
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2、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四、洪涝灾害的分布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从地形因素看,洪涝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地区。
1、世界分布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2、中国分布
我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五、洪涝特点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1、范围广
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 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
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台风等级划分几个等级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3、突发性强
中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洪涝灾害的突
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发性更强,—旦发生,人民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
4、损失大
1991年,中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厂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
六、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
1、地理位置: 我国处在欧亚大陆的东岸和太平洋的西岸,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东部和东南部面临大海,气候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湿润多雨;西部和北部地区受西风带东移气旋影响,气候干旱少雨,
全国的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沿海在正常年份的降雨量大于1600mm,淮河、秦岭以南大于1000mm,华北和东北为400~800mm之间,西北地区少于250mm;地区之间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2 、地形因素
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向东南倾斜:
大山、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分布错落有序,对暴雨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
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
③地形对气流的阻挡会起到两个作用。暖气流在行进中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遇冷凝结降水,因而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大,而在山地背风坡则形成雨影区,降水量少。中国大山为东北西南走向,如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东部由于在山地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而西部地区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干旱的气候。
3. 气候条件:气候变动对洪涝灾害影响,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大,各年的雨量变化不稳定,也是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之一。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我国的降雨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一般年份4月初至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在北纬15º~20º,故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带发生暴雨洪水;6月中旬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移至北纬20º~30º,江淮一带产生梅雨,引起河道水位上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副热带高压脊线移至北纬30º以北,降雨带移至海河流域、河套地区和东北一带,而此时热带风暴和台风不断登陆,使华南一带产生暴雨洪水;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脊南移,故华北、华中地区雨季就结束。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雨季长,3-6月或4-7月为雨季,正常年最大4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出现较迟,6-9月为雨季,正常年份4个月雨量的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其中以华北降雨最为集中,大部降雨集中在七八两月。因此,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
为集中。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暴雨的地区分布一般是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地少。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4、地质条件
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西部地区为黄土区,土质均匀,缺乏团粒结构,土粒主要靠易溶解于水的碳酸钙聚在一起,抗冲能力极差。在暴雨时大量泥沙的冲蚀和山坡的坍塌和崩塌,极易产生泥石流。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使黄河河水的含沙量很高,以致河流的中下游河床淤积严重,由于河床淤积使得河底高出两岸地面达5~10m,而且这种多沙河流的河床极不稳定,如遇特大洪水,河堤极易漫溢和溃决,泛滥成灾。
5、人为因素
1)林木的滥伐,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使植被减少;
2)在河湖内围垦或筑围养殖,致使湖泊面积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河道的行洪发生障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