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塔式起重机防台风措施
浅谈塔式起重机防台风措施
摘要: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装置,对施工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由底架、塔身、套架、回转承座、转台、塔帽、起重臂、平衡臂等组成。用以完成水平和垂直的材料转运,协助各工种完成施工任务。因塔吊型体为高而瘦,故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呈几何倍数增加,特别在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导致塔吊出现倾斜、弯折、倒塌的情况更是不在少数。对施工现场的财产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出有效的预防、加固措施,在台风过后做出有效安全检测和补救措施则变得十分重要。
1、塔吊受损情况
1.1塔吊主要受台风损坏类型
根据2016年厦门市受“莫兰蒂”台风影响的情况来看,台风造成的塔吊损坏主要是下面的6种形式:片装式标准节塔身主弦杆屈服变形、整体式标准节塔身连接破坏、附着装置破坏、基础节底板焊缝断裂、地脚螺栓破坏、起重臂掉落等,具体统计数据如下图。
整体式标准节连接破坏和片装式标准节主弦杆屈服是塔吊在强台风中受损的主要类型,两项占比高达总数的81%。
图1 片装式标准节塔身主弦杆屈服变形
图2 整体式标准节连接破坏
1.2台风下塔吊受损原因
(1)台风风力超过塔吊设计标准。根据我国设计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等规范均提出在塔吊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抗风等级为13级,而根据厦门市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登陆时,风速约到14~15级,甚至最高阵风风速达到16~17级,作为登陆点,在厦门的破坏力接近超强台风,远超设计规范的13级。当台风等级超出设计标准时,塔吊的安全便无法得到保障,这是导致此次重大事故的重要原因。
(2)塔吊设计时安全裕度偏小,部分厂家还为降低造价,对塔吊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导致塔吊设备的抗风能力进一步下降。在相同型号的塔吊使用说明书里,部分独立使用高度超出规范1~2米,部分独立使用高度超过规范5~6米,导致塔吊的安全性和抗风能力进一步下降,台风“莫兰蒂”将所有的安全隐患揭露无疑。
(3)抗台经验不足。厦门虽然位于东南沿海,每年经历的台风数量也是不在少数,但台湾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拦截了大部分台风,超强台风鲜少正面登陆厦门。施工人员对于台风重视不足,导致了塔吊防台措施不到位,在超强台风到来时,塔吊不可避免出现抵抗力不足,坍塌、弯折等情况。
(4)塔吊老旧损耗等质量不过关、主弦杆与法兰盘接加强加板数量不足、焊接时的焊缝存在明显的未融合、塔吊和部件接近报废年限等塔吊质量问题,正常使用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当面对台风时必然会出现倾斜、倒塌等安全工程事故。这类问题存在的原因极大概率为塔吊单位的偷工减料和项目班子的监督疏漏。
(5)塔吊基础积水严重,塔吊基础是塔吊工作的基本,数据显示,大量塔吊安全事故是由塔吊基础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而积水是塔吊基础一个主要的问题。建筑工地上的废水很多带
有腐蚀性,一旦塔吊地基长时间浸泡,地脚螺栓、塔吊基础、基础节、十字梁等容易造成锈蚀和损坏,对塔吊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台风等级划分几个等级
2、塔吊防台措施
2.1应急响应标准
依据2018年厦门市发布的DB3502∕Z 5036-2018厦门市《建筑起重机械防治台风灾害安全技术导则》,按台风的大小和影响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为Ⅳ、Ⅲ、Ⅱ、Ⅰ四个等级。防台应急小组根据厦门市气象局发布的台风预警安排防台工作,针对不同等级的台风,实施不同的措施。
2.2预警信息
当施工时间处于7~10月份之间时,项目部应多注意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信息收集工作,提前对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塔吊司机等人员做好防台风培训工作,确保他们能够在收到灾害预警后迅速做出反应,项目部则提前对灾害来临时的人材机做出调整布置,确保能够安全、有序地应对。
2.3措施
(1)项目部应在塔吊上设置风级风速报警器,当塔吊上风力超过6级时,停止一切塔吊工作。
当预测风力大于6级而小于11级的情况下,除了塔吊停止工作、切断电源以外,还需要检查塔吊的自身结构,附墙杆,以及塔吊上的附着物是否牢固,将吊钩收到最高和最内处,减少晃动,而起重臂和平衡臂则需能根据风向转动,并且在转动范围内无任何障碍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