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么意思
“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意思是指,农历每年的一月和九月,天气寒冷,北风呼啸,即使有理想,也不愿轻易去做,更不要说去行动了。后来用以比喻在学习或工作中因为有困难而犹豫观望,以致错过时机。【词语】:一九二九不出手
【解释】:关键时刻不下决心。【出处】:郭沫若《百花齐放·迎春花》:“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光明的;总有一天要出手,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近义词】:三思而行、迟疑不决【反义词】:当机立断、义无反顾【成语故事】:早年郭沫若在日本求学时,有几个同学曾鼓励他回国参加运动,并且表示如果他回国,就可以给他安排工作。这位留学生回国后担任了安排工作的重任。但是他始终没有到满意的工作,最后只好到茶馆里去写剧本了。郭沫若心情郁闷,有一次写剧本,竟然连一些初中生都能读懂的文字也不能表达清楚。他又去打工,却被人家奚落了一顿。一天,这位同学再次鼓励他回国参加运动,并且希望他从此放弃剧本创作的工作,还给他介绍了一份抄抄写写的活儿。这位同学告诉他,日本正大举进攻中国,抗战形势异常严峻。如果他现在回国参加抗战,一定会到一个好工作。郭沫若经不住这位同学的劝说,终于回国参加抗战。郭沫若到前线后,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周恩来聘为军事秘书。太
一九是哪一天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随同美军参加作战,为美军起草各种电文,郭沫若每晚工作到深夜,还是有条不紊地将工作完成,成了美军中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军官。回国后,郭沫若的一篇散文《反正前后》,讽刺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这篇散文写成后,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文章展开了疯狂的破坏。后来,郭沫若被迫离开上海,转赴香港。抗战胜利后,郭沫若先后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务。 1948年,蒋介石下野,逃往台湾。 1949年3月,国民党特务组织策划暗杀郭沫若。由于共产党及时揭露,使阴谋未能得逞。这件事使郭沫若非常愤慨,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更加痛恨。此后,他在政治上转向进步,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成语举例】: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屈膝投降算什么英雄好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