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取消黄金周
黄金周的基本解释
黄金周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节和国庆节两个节日的每个节日的连续七天休假。劳动节七天休假称为“五·一黄金周”,国庆节七天休假称为“十·一黄金周”。相对于其它公休假期,“黄金周”又被称为“长假”,通常冠以节日名称,分别为“五一长假”、“国庆长假”、黄金周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新年为“全体公民假日”,其中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为三天,元旦为一天;还规定这四个属于“全体公民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2000年国庆放假开始,对国庆、春节和劳动节这三个节 的休假时间进行了统一调整,移动节日前后的二个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这样共计7天时间。自此实行这种休假制度以后,每逢这三个节日的休假称为“长假”,通常前面冠以节日名称。
黄金周的出现背景
黄金周制度出现的动因之一,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中国人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与此同时,百姓的休闲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等的消费与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这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从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转向消费——生产模式,人们开始从有限发展自己阶段进入到全面发展自己的新阶段。
黄金周的主要目的
“长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启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相对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
黄金周的历史变更
1999年
中国开始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此后几年,相关部门讨论取消其中两个长假,但因争议过多维持现状。
2004年
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改变黄金周制度。
2004年2月27日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取消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
2005年6月
中央部门发布文件详细说明增设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
国家发改委到人民大学听取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意见。
2007年2月
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
网友的不满
在涉及放假安排的问题中,超过七成的网友不满意现行的放假安排。在持“不满意”意见者中,有些网友认为,长假应该放得更加平均,从而避免出现春节和国庆长假的人流拥挤;还有网友认为,现行的假日安排需要“挪用”双休日来“拼凑”出假期,很折腾。
对于“7天长假是否应该保留”,支持与反对的人数很接近,分别为46%和50%,对“有无必要将1天的节日调借周末形成3天小长假”这个问题,42.4%网友认为有必要,51.8%网友认为无必要。
八成网友不满意小长假“吃力不讨好”?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10日在多家网站发
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截至记者发稿,超过八成网友对现行放假安排不满意,其中七成反对现行的小长假调休。
世界旅游组织咨询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等均指出,热门景区在节假日屡屡爆棚,其实是在节假日集中爆发的游客需求与给定时间内有限的热门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带薪休假还要等七年扩容假期有多难?专家指出,要解决有限的公共资源和集中爆发的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扩容假期需要科学精神。一方面是顶层设计更为合理、更为现实的假期安排,另一方面,更要全面落实和捍卫带薪休假制度,分担法定节假日形成的旅游出行高峰期带来的压力。
调休混乱让假期质量打折扣
有时要连上5天以上班才能换来一个小长假,这种调换方式让假期的质量‘打折’了。
“十一长假休完,我的生物钟很混乱。”网友“咸萝卜”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时,在“是否满意现行的假期安排”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不满意”。
“咸萝卜”是一个企业白领,今年中秋节和十一的“上3休3上6休1上2休7”让他“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要调来调去,弄得我们这些上班族天天查日历才知道哪天上班、哪天休息。”而十一长假“黄金粥”也让他颇有怨言。“咸萝卜”说,10月2日他和家人去山东泰山爬山、看日出,看到山路上比肩接踵的游人,“咸萝卜”笑言,“哥爬的不是泰山,是人山。”
有网友说,不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长假虽然多了,但这种借调周末形成的小长假更像是延长版的双休日,“代价是有时要连上5天以上班才能换来一个小长假,这种调换方式让假期的质量‘打折’了。”
不少网友认为,现行放假安排,让长假更加聚集,由此带来的旅游出行难、购票难、住宿难等问题更加严重。
假日安排网上调查结束,进入收集分析整理阶段;小长假“挪2做3”反对声最强烈
饱受吐槽的“中国式休假”或将迎来改变,全国假日办自10日发布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调查12日正式结束。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自征集意见以来,约211万人填写了调查问卷。
据新华社电记者13日从全国假日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获悉,下一步数据收集后,将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进行分析整理,调查结果将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记者分析网上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网友对现行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表示不满,而对于是否调借周末形成7天长假、3天小长假的问题,意见分歧严重。特别是针对3天小长假“挪2做3”,反对声尤为强烈。
对于节假日安排的建议部分,网民呼声最高的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希望恢复五一黄金周;二是呼吁延长春节假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希望恢复五一长假,还是延长春节假期,都表明我国长假短缺的现实。缓解之策只能是增加长假的供给,而不是遏制需求。要考虑在进一步增加黄金周的同时,加快落实带薪休假逐步使长假消费“分流”。
记者街头采访发现,“挪假”引起一边倒的不满,主要在增加的3个所谓“小长假”方面。挪2天工作3天,小长假不长,意义有限但频繁零碎,打乱了公众日常生活节奏。
数据
八成网友不满现有调休假期
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在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等网站,发布一份“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调查问卷共涉及6个问题,主要内
容包括“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等。
据介绍,按照2007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现行的放假调休方法是,通过调借双休日,分别形成春节和国庆2个7天“长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小长假”。
对于“您认为调借周末形成的7天长假应不应该保留”的问题,凤凰网网友赞同和反对的基本持平,分别为46.3%和49.6%;而新华网网友则观点鲜明,70%表示“必须保留”;新浪网友中,赞同保留的只有39.2%,反对保留的为56.5%。
现状
拼接双休日形成的错乱工作日,让人叫苦不迭
承担众人期望的“黄金周”长假制度,是否保留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1997年,时值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疲软。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当时,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国家决定,将旅游当成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
1999年,“黄金周”便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迅速拉动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和经济发展,至2005年,仅国庆黄金周全国接待游客就突破了1亿人次。
然而,各种弊端也随之而来。人流庞大、交通拥堵、旅游安全隐患增多等问题频发,不断有人呼吁取消黄金周。
时间进入2007年,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开始,取消“五一”黄金周,改为3天短假期,同时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至此,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达到115天。
当时,这一调整引发公众的广泛争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曾表示,调整节假日安排,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着缺乏传统文化特、假日安排过于集中、以法定节假日代替个人假期三点不足之处,需要进行调整。
如今,调整已过6年。在弘扬传统文化、调节出行上,现有的假期确实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集中出行所带来的问题,拼接双休日形成的错乱工作日,让很多人叫苦不迭。
刚刚过去的“上3休3上6休1上2休7上5休1”的假期,就让很多网友精神错乱。
争议
反方
应该取消黄金周长假
10月6日,经济学家汪丁丁在博客上撰文,称每年两次长假,假前假后的低效率、心态调整,大约等于每年损失10个完整工作日。长假旅游,主要是年轻人,其中劳动力约两亿人日。全国损失20亿人日。据2012年城市人均产值数据,劳动生产率以每天百元计,即损失2000亿元。其建议进一步取消3天以上的法定长假,争取两年之后普及弹性休假制度。
在“取消黄金周”的问题上,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也态度明确。他说,连续休息7天的黄金周,意味着有时要连着上8天班,挪假的放假方式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集中放假的方式,必然造成了互相干扰,造成了交通拥堵,造成景区人满为患。
正方
取消小长假,增加黄金周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黄金周不宜取消。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解开“黄金周”症结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落实带薪休假,二是增加黄金周,同时“取缔”小长假,“不能再通过挪双休日来形成小长假,因为两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却把大家的节奏打乱了。”同时,由于小长假与双休日的区别不大,取消小长假对经济影响不会太大。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称,目前我国仅有“十一”和“春节”两个黄金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黄金周不能简单等同于旅游黄金周,它还有休闲、探亲访友的作用。从宏观和战略的视角,黄金周的社会效益已经大于经济效益。
综述
从一周休一天到一年休115天
1949-1994年
每周只休礼拜天
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直实行一周六天工作制,每周只能礼拜天休息。法定节假只有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国庆放假2天等这些全体公民假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