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修改句中的错别字,依次将它们写在相应的方格中。(2分)
(1)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nián性很强的黄泥渗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2)老王一手拿着布,一手zuàn着钱,稚笨地转过身子。
(3)他读过私shú,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缭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4)如果shà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折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最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2分)
A、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月朗星稀)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B、他触目伤怀(触景生情),自然情不能自已。
C、(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怅然若失)的模样。
D、信客教地理绘声绘(惟妙惟肖),效果奇佳。
3、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B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C、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
这是不足取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
C、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也是值得纪念的。
D、赵州桥非常雄壮,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
5、下面有关语法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该句中“英雄”一词为名词用做形容词。
B、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个句子中有七个不同的动词。
C、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并列结构的短语。
D、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发生敬意”。
6、名言警句填空。(2分)
①天下兴亡,                    ②少年易学老难成,                                   
③绳锯木断,                    ④ 学好千日不足,                                     
7、据说,国民党败走台湾后,欲办一份报纸,要用“中国”二字作报头,遍览书后选定一个气势不凡的“中国”,后来人们才知道是所书。更有趣味的是,上庐山,参观美庐别墅,有外国记者问:“主席,你觉得蒋介石的‘美庐别墅’这四个字写得怎么样?”平心而论,老蒋的字写得还是颇有水平的,但是,怎能在这时候赞美他?主席听罢,沉吟不语,退后几步,眯着眼瞅着牌匾发现其中的“美”字写得略微有写松散,便到破绽,笑眯眯地反问记者:                     
                                     
(1)猜谜语。
①字谜:根据下列提示猜一字。(1分)
a、七十二小时(        )    b、田里雨后长青草(          )
②人物谜:根据下列诗句猜一人物。(1分)
a、不要说(猜一当代作家)(            )  b、火车出站(猜十大元帅一)(            )
(2)脑筋急转弯(1分)
①什么越洗越脏,不洗有人吃,洗了没人吃?(        )
②日记本掉了怎么办?(                    )
(3) 教授说:“某处要招一名侦察员。考试的方法是将所有报考的人都关在一间条件不错的房间里。每天有人按时送水送饭,门口有人把守。谁能第一个说服守门人,从房间里出去,谁就被录取。结果有一个人对守门人只说了一句话,守门人就放他出去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2分)
你认为这个人会说什么:                                                               
9、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共庆,国家从9月30日到10月7日为放假时间。举国上下,男女老少,莫不尽享黄金周给我们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也有一些烦恼伴随着国家、社会和个人。还是让我们重新走进那逝去不久的日子吧!
【活动一:回眸双节】认真观察下边两幅图画,或许勾起了你的些许记忆,任选一个角度,用一段感性的文字描述你的假日经历。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活动二:对“联”双节】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有人拟联云: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你拟出下联。(2分)
上联:中秋节国庆节 节节同庆节节高
下联:今年中秋节高速免费吗?                                                         
【活动三:思考双节】两节期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欢乐,也许也发生了一些“添堵”的事情,阅读下面一些材料,从中你有何感想,写出你的思考。(2分)
材料一:9月30日,中秋节、国庆节全国高速路小客车免费通行首日,京沪高速大动脉宛若停车场,有车主在堵车长龙中踢毽消磨时间,有车主在做体操,有小孩蹲在车顶眺望长龙。
材料二:有人说,国家根本就不该在节假日给小型车免费,大量的车子都跑到高速公路上来
了,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国家好心办成了坏事;也有人说,都是发卡惹的祸——免费不免卡,来一辆拦一辆,收费站成了交通瓶颈。高速公路利益部门故意制造拥堵,对抗国家政策。
材料三:双节期间,八天大假,中学生究竟该不该补课?有的老师表示,开学几周后,中小学生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诸如长时间不能进入状态,学习适应难,学科方法不当等,如果不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以后补救将事倍功半,所以应该补补。也有人坚决反对,认为有违国家精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的思考:                                                                             
                                                                                     
【活动四:创意双节】中国的节日一般都离不开吃,外国的节日多注重精神层面上的享受,你认为要发扬传统文化,可以搞哪些活动来丰富节日气氛呢?快快说出你的方案吧。(2分)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9分)
(一)阅读《王安石待客》,然后回答文后问题。(9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约饭                    (2)又久之,命坐                 
(3)惟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二)阅读《抗日狗》,然后回答文后问题。(8分)
抗日狗  顾坚
一九四零年,十八岁的我奶奶下嫁到爷爷这个村子时,陪嫁中有一件活物,便是那只叫做“阿黄”的两岁半公狗。
这以前,阿黄是在船上度过了整个漂泊的童年,而现在它可以由着性子在田野里奔跑,在芦丛和蒿草间追逐猎物,在阳光下的晒草上与母狗们打情骂俏。它幸福无比,它到了天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