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陂杏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生字。
2.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陂怎么读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请同学背诵古诗
(三)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四)结构分析
1.学生自读诗句,试着给诗句概括大意。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全诗共4句,前两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后两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五)读懂诗意:
学生读诗句,教师讲解诗句含有
1.学生读:“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2.教师讲解: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
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以其特有的轻柔圆转之美,赋予“春水”以爱花、惜花和着意护卫、滋润“花身”的人格力量。春水尚且如此钟情,足见此花确实非常可爱。“花影妖娆”是说树上繁花似锦,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同样妖娆美丽;树上水下,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艳的照人光彩。“各占春”,表面上是说各自包含着浓郁的春意,实际上亦即各有其美学价值之意。王安石晚年退居林下,淡然自得,泊然无为,他对于水中影的欣赏,正反映了他在这种特殊的心境下对于虚静的审美理想的追求。
3.学生读:“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4.教师讲解:“纵”,纵然,即使。“绝”,绝对,一定。“南陌”,南边的路上。“作雪”与“成尘”分别是高尚
与污浊的象征。春风吹作雪,这一笔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比喻生动。诗人却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鲜艳的花瓣纵然被春风吹落,飘撒在清澈的春水上,其纯洁的芳魂却一无所玷,春水上涨,也许还会有机会“暗随流水到天涯”,又不失其远大之志,而那开放于车水马龙的南陌杏花,最终将被车轮马蹄碾得粉身碎骨,变成尘土,这是多么可悲!“纵被”、“绝胜”,语气坚决悲壮。这两句对偶精当,托物言志,耐人寻味。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六)写作特点
1.学生再次品读诗句,分小组讨论本诗的写作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
(1)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
(2)寓悲壮于闲淡。表现了诗人傲视权贵,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壮烈气概。
(七)欣赏解读
请学生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八)本诗小节
本篇为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傍水的杏花。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可以说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