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6杜甫五古《万丈潭》读记
杜甫五古《万丈潭》读记
(小河西)
万丈潭
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叠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何当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方舆胜览》:“万丈潭,在同谷县东南七里。《旧经》:昔有黑龙自潭飞出”。万丈潭在飞龙峡内。据说杜甫在同谷期间,就住在飞龙峡口。凤凰台和万丈潭都在杜甫暂居之处附近。(此诗应结合《凤凰台》一起读。)
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青溪:青青的溪水。《绿竹引》(唐-宋之问):“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桃源行》(唐-王维):“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合:全部,整个。《紫宸殿退朝口号》(唐-杜甫):“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冥寞:同“冥莫”。幽静貌;幽深貌;指阴间等。《文公讲堂》(唐-岑参):“丰碑文字灭,冥寞不知年。”《苏小小墓》(唐-权德舆):“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井泥》(唐-李商隐):“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显晦:明与暗;喻仕宦与隐逸。《天河》(唐-杜甫):“常时任显晦,秋至最分明。”《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
积水:《荀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蟠:盘曲。《答嵇康》(魏晋-阮侃):“潜龙尚泥蟠,神龟隐其灵。”《鲁郡尧祠送窦明府…》(唐-李白):“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大意:青青的溪水幽深死寂,神灵时显时晦。黑龙在深渊中盘曲,龙窟被压在万丈潭深处。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危一径尽,岸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跼(jú)步:小步。《北伐》(南北朝-刘义隆):“骀驷安跼步,骐骥志千里。”
垠堮(yín-è):悬崖;断岸;边际。《周仲章通判润州》(宋-梅尧臣):“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行视武夷精舍作》(宋-朱熹):“上有苍石屏,百仞耸雄观。崭岩露垠堮,突兀倚霄汉。”《观湖》(元-陈高):“上下宇宙混,东西垠堮无。”
烟霭:云雾,云气。《寻白石山人涧》(唐-许彬):“莓苔深峭壁,烟霭积层崖。”《五松平》(金-元好问):“苍崖入地底,烟霭青漫漫。”
前…却:《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唐-韩翃):“前临瘴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
虚无:虚无缥缈。《长恨歌》(唐-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澹瀩(duì):荡漾貌;物影晃动貌。《游张公洞》(宋-尤袤):“其南有空穴,澹瀩殷幽黑。”《晚行阁道》(宋-张嵲):“阁道自委蛇,林影常澹瀩。”
大意:在断崖上小步前行,侧着身子下到云气之中。前临水阔浪大的嘉陵江,旁立苍青的巨石。一条小路在高山尽头,两岸绝壁相对。崖壁如刀削下边虚无缥缈,崖壁的倒影在水中摇动。(同谷的东河和南河皆流入飞龙峡,也皆注入嘉陵江。)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叠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湾澴(huán):聚流水湾。《广韵》:“湾,水曲也。”《玉篇》:“澴,聚流也。”《法华小隐》(宋-周文璞):“湾澴合巨涧,横桥傍蒲柳。”《寄郑一》(宋-韩淲):“禅月台高冷,溪虚城背山。人烟知井络,鸟雀见湾澴。”
炯:《苍颉篇》:“炯,明也。”《寄平甫弟衢州道中》(宋-王安石):“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萝:藤萝。《游仙》(魏晋-郭璞):“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游琅琊山寺》(唐-韦应物):“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赠龙阳尉马戴》(唐-殷尧藩):“细草沿阶长,高萝出石悬。”
帷幄:《招隐》(魏晋-陆机):“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叠:《入龙丘岩精舍》(南北朝-江总):“阴崖未辨,叠树岂知重?”
嵌(qiàn)窦:山洞。《说文》:“窦,空也。”《园人送瓜》(唐-杜甫):“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
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水;急流。《说文》:“濑,水流沙上也。”《湘君》(先秦-屈原):“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魏都赋》:“石濑汤汤。”《和昭明太子》(南北朝-刘孝仪):“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
大意:水潭深处一片漆黑,水面清澈光亮细碎。孤云似从潭水深处飞来,飞鸟似乎总也飞不出潭外。高高的藤萝好像围成幕帐,寒天的林木似重叠的旌旆。远处的小溪弯弯流淌,崖下的石洞暗流湍急。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何当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造:本义是“到或往”。《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唐-李适):“闻君访远山,跻险造幽绝。”《宿终南翠微寺》(唐-孟浩然):“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酬微上人》(唐-齐己):“古律皆深妙,新吟复造微。”(臻于微妙的境界)。《族人同诸友问疾》(宋-杨万里):“语造极时全愈了,病知客去即重来。”(达到极高点)。
发兴:激发意兴。《园中秋散》(南朝宋-鲍照):“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题郑县亭子》(唐-杜甫):“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闭藏:封闭隐匿。《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博物志》(晋-张华):“秋冬闭藏。”《盐铁论-世务》(汉-桓宽):“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修鳞:可指鱼、蛇、龙和有鳞片的鸟类。此处指潭中之龙。《义鹘行》(唐-杜甫):“修鳞脱远枝,巨顙拆老拳。”(此处指鹘。)
蛰(zhé):《说文》:“蛰,藏也”。《淮南子-天文训》:“万物闭藏,蛰虫首穴”。
风雨会:风云际会。(会:际会。遇合。)《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论衡-偶会》(汉-王充):“良辅超拔于际会。”《夔府书怀》(唐-杜甫):“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浪淘沙令》(宋-王安石):“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知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大意:幽静已臻于无人之境,自然激发我的诗兴。华州辞官有很多遗恨,年老时才到如此绝妙之地游览。冬天了龙已经蛰伏藏身,出入都有巨石阻碍。当着暖天来临之际,就会有酣畅淋漓风云际会。(“暑天过”可理解为“暑天我经过”,也可理解为“暑天来临”。)
此诗28句。分3层。首4句为第一层。两个意思:一是“青溪”整个一片幽静死寂。二是积水深处有“神物”(龙),而且“神物有显晦”。接着16句为第二层。写青溪(万丈潭)“冥寞”。主要五点:一是青溪很长,“远川曲通流”但“前临洪涛宽”。二是青溪壁岸高峻陡峭如刀削,向下看雾气茫茫,虚无缥缈。三是潭深黑不见底,但水面“清见光炯碎”。四是周边“高萝成帷幄,寒木叠旌旆”。五是潭中倒影,“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这两句精彩。)全面细致描绘了“神物”(龙)的环境。总的是大山深处,悬崖之下,深不见底,周边怪石嶙峋藤萝密布旌旆林立。的确是“冥寞”之景。后8句为第三层。写“神物”龙。先从自己写起。说青溪的幽寂如“
无人境”,这引发我的诗兴。我华州辞官虽诸多遗恨,但却有幸看到如此“幽”寂之景。在如此幽寂的“青溪”,有神物在蛰伏在“闭藏”,他们现在出入当然不方便。但是一旦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一定会看到他跃出水潭游入江河呼风唤雨兴云吐雾风云际会!
显然杜甫的“神物”也有所指。在《凤凰台》中,杜甫以“无母凤雏”指代遭贬的清流士大夫。重点写杜甫愿为“无母凤雏”剖心洒血。在本诗中,杜甫以潭中蛰伏的“神物”指代的仍是遭贬的清流士大夫。他们只是因入冬而蛰伏而闭藏了。一旦气候合适,一旦遇到明主,他们一定会君臣遇合风云际会!这首诗重点表达的是杜甫对未来还有信心!按这个思路去读,中间的景语似乎也都另有深意。(比如“前临洪涛宽”就是铺垫,要风云际会当然要冲出青溪,跃入江河。再如“清见光炯碎”也是铺垫。当下潭中确实黑暗,但还有丝丝光明。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