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分类教学之山水田园诗》学情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针对七年级学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1、知识储备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字词,对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学习并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但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划分等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虽有一点积累,但知识分散不够系统,积累与运用方面,既需要量的充实,又需要能力的提高。
2、能力储备
进入初一的学生,有的已经初步养成了圈点勾划的自主预习习惯,但大部分还需要老师细致指导;自学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很薄弱,还不能够理顺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发掘文章主题,需要逐渐培养。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发表议论的愿望,具备了学习和写作记叙文的基础。对各类文言现象、古诗词仅有初步了解,大多数学生还不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独立赏析经典古诗词,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3、生活经验储备
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磨砺,大部分学生已经十三四岁,但仍然有部分学生还未完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缺少急迫感。但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能够用脑思考生活了,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仍旧稚嫩和单一,需要不断的引导和学习。
涧怎么读基于本册教材的重点和学情,我们在处理课程内容时就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还注重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古诗文分类教学之山水田园诗》效果分析基于本校“古诗文分类教学”的实验课题探索,我在山水田园诗专题教学上与同事们研讨之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诵读:明分类;赏析:明重点;探究: 归类;应用:收获”为教学目标,通过“预习检测、学习赏析、拓展运用、课外提升”四步,引导学
生学习人教版七下语文课本附录中的四首山水田园诗,希望培养孩子们的归类学习意识。
我力求做到环节清晰,每个环节的目标都能突出重点,课前的预习学案,注重了文学常识的巩固,了解了不同作品的背景,这对了解山水田园诗打下好的基础;课内探究案在激情导入后引导学生在赏读中感知意境、感悟情感、知人论世。精选经典诗词,在赏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加强诵诗的力度,可以让
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更透彻。在知人论世之后,动笔写下自己的心语,水到渠成,由学到赏到悟到感,一步步达成。而课外相关专题的拓展阅读的设计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对诗歌与人物的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持续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满腹经纶。写作也会文思泉涌。
观课后,同事们从不同的观察点评价这节课,大家一致认为:课容量较大,既有读,又有赏析技巧点播,学生活动丰富多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老师的诱导,学生合作的热情,都足以达到高效,这样把看似零散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多彩的、充满感情的山水田园画卷,课上得流畅,引导的及时,教态自然,突出重点。原本难懂无趣的古诗文就如此简单地进入学生的头脑。
同时大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古诗文教学中,定位再明确一些,整合一类,不是单纯上一首诗,分析一篇文言文,而是上出一类的东西,定一个调子,不论再散的知识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融为一体,容易让学生掌握的更好。
我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迁移运用能力。当我读着学生课后的“我写‘山水田园诗’”随笔和古诗仿写时,发现他们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赏析、感悟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泛泛而谈,而是结合背景,联系景语、情语,更深入地了解诗人,我觉得我的尝试是成功的,也许还不够成熟,但这种分类教学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会与教研组内的同事们继续探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在我们团队精诚合作之下,古诗文分类教学的研究必定梅香四溢,泌入孩子们的心里。
《古诗文分类教学之山水田园诗》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90多首古典诗词,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我们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把这90多首诗歌整合成几大类,以某册书上的某一类诗歌串起这六册书上的同类诗歌进行鉴赏,开出好几个小专题,归类汇总,同时进行海量拓展阅读,形成了独具特的校本课程资源。
我们整合出的类别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