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纵八横时代十大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
【中国】八纵八横时代十大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工学校了解到现今中国十大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排名主要依据国家定位、地理位置、高铁通达省会数量以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影响等因素,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在修订版中个,广州州替代南宁入选十大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感谢各位网友的建议!
  【第一名:郑州】 
郑州米字型高铁网 
  作为一个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地处我国中原地带,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十几个省的货物,郑州在普铁时代的辉煌无人能及。自2005年郑州局被分拆,郑州“中国铁路心脏”的地位一度弱化。这种尴尬局面因高铁而改变,伴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郑州成为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框架也由此搭建。“八纵八横”时代,郑州接入了京广通道、欧亚大路桥通道、呼南通道三个干线通道,郑州将夺回高铁时代的老大位置!因为郑州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上天赐予的,不是可以人为抹去的!2016年10月21日,随着太焦(郑太山西段)开工建设,郑州将成为第一个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
  国家定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八个重点建设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十一五”规划》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
  建成通车:郑西高铁(徐兰高铁郑州-西安段,2010年2月6日开通)、石武高铁(京广高铁石家庄-武汉段,2012年12月26日通车)、郑焦城际铁路(2015年6月26日开通)、郑徐高铁(徐兰高铁郑州-徐州段,2016年9月10日开通);
  在建高铁:郑万高铁(预计2019年10月开通)、郑合高铁(预计2020年上半年开通)、郑济高铁(预计2020年开通)、太焦城际铁路(郑太高铁太原-焦作段,预计2020年开通)、郑青高铁(预计2020年开通);
中国最大的城市  十三五规划建设:郑银高铁,作为郑焦铁路的一条线上的延长线已开展前期工作。
  【第二名:西安】
西安米字型高铁网 
  普铁时代,西安枢纽地位弱于兰州,只接入了陇海线一个主干道;在“四纵四横”时代也只接入了徐兰客运专线;但进入“八纵八横”时代后,西安成为路桥通道、呼南通道、包海通道三个主干道的交汇。
  国家定位: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八个重点建设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
  建成通车:郑西高铁(徐兰高铁郑州-西安段,2010年2月6日开通)、西宝高铁(徐兰高铁西安-宝鸡段,2013年12月28日通车)、太西高铁(大西高铁太原-西安段,2014年7月1日开通);
  在建高铁:宝兰高铁(徐兰高铁宝鸡-兰州段,预计2017年底通车)、西成高铁(预计2017年底通车)、西银高铁(预计2020年通车);
  十三五规划建设:包西高铁(包海高铁包头-西安段,预计2020年通车)、西武高铁(预计2020年通车);
  远景规划:渝西高铁(正在比选方案中,争取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西合高铁(已开展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
 
  【第三名:合肥】
合肥米字型高铁网 
  “十一五”以前,贯穿安徽省中心地带的铁路干线少,覆盖面小,主要干线铁路基本上从安徽外围横切而过,安徽铁路只是一个通过式的交通节点,看上去就像一段段的“盲肠”,合肥也没有形成铁路枢纽。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安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2014年1月,合肥南站投入运营,标志这合肥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合蚌客运专线、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合福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合肥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武汉,3小时到长沙,4小时到北京、福州的高铁交通圈。“十三五”期间,合连(连云港)青(青岛)高铁也将开建,加之沿江高铁、京九高铁的规划,合肥已经成为承接整个中国四维八方的中心城市,全国高铁枢纽的地位已经名副其实。
  国家定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
  建成通车:沪宁城际铁路(沪汉荣高铁上海-南京段,2010年7月1日开通)、宁合铁路(沪汉荣高铁合肥-南京段,2008年4月18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合武铁路(沪汉荣高铁合肥-武汉段,2009年4月1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汉宜铁路(沪汉荣高铁武汉-宜昌段,2012年7月1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宜万铁路(沪汉荣高铁宜昌-万州段,2010年12月22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渝利铁路(沪汉荣高铁重庆-利川段,2013年12月28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合蚌高铁(2012年10月16日开通)、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沪汉荣高铁合肥段,2014年10开通),合福高铁(2015年06月28日开通);
  在建高铁:合安九高铁(预计2019年开通)、郑合高铁(预计2020年上半年开通);
  十三五规划建设:合青高铁(预计2017开工,2020年开通);
  远景规划:西合高铁已开展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 
  【第四名:武汉】
武汉米字型高铁网 
  武汉枢纽始建于1899年。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原平汉、粤汉铁路连成一体,形成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之汉丹、武九等新线的兴建,武汉枢纽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普铁时代,无论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上,武汉也无法与郑州相提并论的。“十一五”期间,武汉抓住机会,加快发展自身的高铁线路,多条动车高铁的相继开通,武汉逐渐取代郑州的位置的趋向,进入全国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行列,奠定了中原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新枢纽地位。在“八纵八横”时代,除了已经开通的京广高铁,武汉还多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沪汉蓉干线(沿江通道),地位其实是升级的。但其枢纽地位相对被削弱的关键原因在于城际铁路。由于当年要发展武汉城市圈,匆匆规划了武冈、武黄,武咸,汉孝四条250的城际铁路,造成现在无法再规划350的高铁。在面对郑州与合肥高大上的米字型图案,武汉的确有一点自愧不如的观感。
  国家定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八个重点建设铁路枢纽之一,《铁路“十一五”规划》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之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
  建成通车:武广高铁(京广高铁武汉-广州段,2009年12月26日通车)、石武高铁(京广高铁石家庄-武汉段,2012年12月26日通车)、合武高铁(沪汉荣高铁合肥-武汉段,2009年4月1日开通)、汉宜铁路(沪汉荣高铁武汉-宜昌段,2012年7月1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宜万铁路(沪汉荣高铁宜昌-万州段,2010年12月22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渝利铁路(沪汉荣高铁重庆-利川段,2013年12月28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
  在建高铁:武九高铁(预计2017年通车)、西武高铁(预计2020年通车);
  远景规划:武贵高铁(已开展前期工作,争取部分路段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武杭高铁(前期规划中)。
  【第五名:重庆】
重庆米字型高铁网 
  普铁时代的几大干线表现为“五纵三横”,重庆没有直接接入任何一条干线。进入“八纵八横”时代后,重庆一跃成为沿江通道、厦渝通道、包海通道三个干线的交汇。除了已经通车的
有成渝城际铁路、即将通车的渝万城际铁路和已经开工的郑万高铁,“十三五”还规划建设渝长高铁、渝汉高铁(沿江通道重庆至武汉段)、渝昆高铁、渝西高铁(包海通道西安至重庆段)、达开万城际铁路。至此,重庆往北到西安,往西到成都,往西北到兰州,往南到贵阳,往西南到昆明,往东南都长沙,往东都武汉,往东北到郑州,都将有高铁,从而形成米字型铁路。在西部地区,重庆的枢纽地位可与成都相提并论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家定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八个重点建设铁路枢纽之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
  建成通车:汉宜铁路(沪汉荣高铁武汉-宜昌段,2012年7月1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宜万铁路(沪汉荣高铁宜昌-万州段,2010年12月22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渝利铁路(沪汉荣高铁重庆-利川段,2013年12月28日开通,200公里/小时,规划350公里/小时新线)、成渝高铁(沪汉荣高铁成都-武汉段,2015年12月26日开通)、兰渝铁路广渝段(2015年底开通,250公里/小时);
  在建高铁:渝黔高铁(预计2017年底开通)、渝万城际铁路(预计2016年底开通)、郑万
高铁(预计2021年开通)、渝昆高铁(预计2020年开通)、黔张常城际铁路(渝长厦高铁黔江-常德段,预计2020年开通)、兰渝铁路兰广段(预计2016年底开通,250公里/小时);
  十三五规划建设:渝黔城际铁路(渝长厦高铁重庆-黔江段,预计2020年开通)、长益常城际铁路(渝长厦高铁长沙-常德段,预计2020年开通);
  远景规划:渝西高铁(正在比选方案中,争取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渝广高铁(理论论证中)。
  【第六名:成都】
成都米字型高铁网 
  在普铁时代,成都是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在“八纵八横”时代,成都成为兰广线、京昆线与沿江通道三大干线的交汇,再次巩固其西部铁路枢纽的地位。不过,随着重庆的强势崛起,成都的相对优势没以前那么大了。
  国家定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八个重点建设铁路枢纽之一,《铁路“十
一五”规划》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之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主要铁路枢纽节点之一。
  建成通车:成渝高铁(沪汉荣高铁成都-武汉段,2015年12月26日开通)、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贵高铁成都-乐山段,2014年12月20日开通);
  在建高铁:西成高铁(预计2017年底开通)、成贵高铁(预计2018年底开通)、成兰高铁(预计2019年底开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