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小坏去溧阳
明代汤显祖,是著名的戏曲家。他的戏曲《临川四梦》,尤以《牡丹亭》最受后人追捧。汤显祖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著有《玉茗堂诗》16卷。不过,戏曲方面的成就,掩盖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涪汤显祖的诗歌,我只说与溧阳有关的。一首是《溧阳洞山》。“瓦屋如云春作花,华阳绛气属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这是吟青龙山奇妙景的诗。“洞山”即青龙山,在竹箦镇北界,瓦屋山的东侧,山上有青龙洞,故称洞山。华阳指的是茅山华阳洞,传说与青龙洞相通。一首写青龙洞山胜景的七绝,饱含对溧阳山水的深深赞美。可惜青龙洞在十多年前毁于采石,遗憾啊。
一首为《送王小坏去溧阳》诗。“阳羡山光春气流,平陵东望曲坛幽。即知金碧明湖上,细雨能开大小浮。”“王小坏”(“坏”同“丕”或“坯”)为何许人,已不可考。从诗中看,好像是一位颇有名望的艺人。阳羡、平陵,乃宜兴、溧阳古名。大小浮是指长荡湖中大涪(浮)山与小涪(浮)山,曾有诗人将涪山比作“青莲”(荷花)。送别诗借景生情,期望王小坏的技艺能似大小涪山一般,成为永远盛开的曲坛之花。
还有一首是《送周起西去溧阳》。“到日芙蓉花满池,高斋残烛醉还移。三山客梦潮生早,十月飞鸿雪下迟。去矣自饶歌《白袀》,凄其吾欲系青骊。江关一别能相忆,春市桥头听雨时。”“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长江边,李白有“三山半落青天外”诗句。“白袀”系流行吴地的歌舞名。李白诗有“吴歌《白袀》飞梁尘”句。春市桥,又名春雨桥,在溧阳城内,今称东风桥。这首送别友人周起西的诗,惜别之情缠绵悱恻。江边送别,愁绪万千,联想到溧阳春市桥边听淅沥雨声的感受。
从这几首诗,可以看出汤显祖非常熟悉溧阳。对溧阳的湖山胜景、先贤在溧阳的唱和,乃至民谣、传说,可以说了如指掌。据考,汤显祖在南京经南试中进士,又在江宁府(南京)任职。当时,溧阳属江宁府管辖,他有机会来溧阳。而汤显祖对溧阳的熟悉,大概是因为溧阳古邑山水秀美,民风淳朴,深深吸引着他,公务之余,常常来溧阳游览,甚至梦中也萦回溧阳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