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学丨《吟猱论》丁承运(上篇)
琴学丨《吟猱论》丁承运(上篇)
古琴书论操缦,多转载有传为唐代曹柔的有名的一首《指诀》:“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把浩如烟海的古琴左右手的演奏方法,概括为吟猱绰注、轻重疾徐八个字,可谓要言不烦。其中尤以吟猱居首,吟猱(读nao)即今之所谓吟音,俗称颤音、揉弦(相当于西方音乐的vibrato),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音乐表演技巧,有人说不用吟音就无法唱歌,弦乐、管乐器更是无时不在使用着吟音,中外皆是一理。但中国古琴的吟猱指法无论在变化、表现和使用上又与西方的vibrato有着很大的差异,具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极富表现力。它的显而易见的特点表现为:一、历史悠久——一千三百年前的琴谱《碣石调·幽兰》与《琴用指法》卷子中就记载有吟、獳等指法;晚唐的陈拙在他的古琴指法论述中,就记载了各种吟猱指法及不同的组合变化,如吟、振、撼、猱、敦等计四十一种,足见其渊源之久远,非少数人所能杜撰。二、蔚然大观,极尽变化——吟猱不但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变化方式,且各有专名,迄今为止,有名可据的吟猱指法就有六十种之多,成为世界乐坛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中国古琴文化之博大精深,于此可见一斑。但吟猱之精髓与特,又远非上述的两个数字所能概括,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为便观览,分为上下两篇论述,上篇专论指法,下篇则探讨其功能特点与审美意义。
吟猱的含义
从发声来讲,吟猱是由原音与稍低或微高一点的音迅速交换而产生音的“波动”的演奏方式。关于吟、猱二字的含义。“吟”,琴书称“若吟哦然”,或喻之为“寒蝉吟秋”,这是以其音响效果接近于人声或蝉鸣的自然波动而得名的。“猱”,原字义是猿类的一种。宋田紫芝《太古遗音·手势图》解释说,“若猿猱升木,躋攀而吟号也。”猱字取其动作之曲折往复,如猿猴爬树,伸缩自如。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有:“攀躋分寸不可上”之句,最为猱法传神。又似急水行篙,水湍篙颤,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吟和猱奏法的区别,一般的说,是以吟动幅度小而轻灵园活者为吟;幅度大而方折苍劲者为猱。其间界畔疑似处,则更以吟动的部位(徽下为吟,徽上为猱),运指的方向(吟从绰、猱从注)来区分。自宋代琴书就以吟猱并列以统称所有的吟猱指法,本文也沿用这一传统名称。
如前所述,晚唐的陈拙在他的古琴指法论述中,就记载了各种吟猱指法及不同的组合变化,
如吟、振、撼、猱、敦等名目和承声吟、见声吟、声前吟、声后吟、上猱、下猱、夹徽猱等方法,以及动作的要领,活用的原则,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它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弹拨乐器演奏水平。
自宋代以降,古琴的左手技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着重细腻的吟猱。琴史上称之为“韵多声少”,吟猱指法也因之而更加系统化。许多琴谱都有较详细的叙述。如《大还阁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等,莫不条分缕析,各有精义。近代琴家彭庆寿在他的《桐心阁指法析微》中,就收入了吟猱指法四十八种,近世琴谱所习用的吟猱方法业已大备。
纵观一千多年来的吟猱指法,从方法到使用上都不断在发展,有名目又有成法可据的就在六十种以上。这么多的指法,要了然于心中已非易事,要掌握起来更非朝夕之功。学者如不潜心探求,则难以得其窍要。又由于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吟猱指法分散在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谱本、文论中,难免存在着不同以至矛盾的地方,有名同而实异者,有名异而实同者,有差别细微难以缕分者…,须据实际演奏,加以必要的考订,有所折衷。为便观摩,兹将传世的吟猱指法择要依其变化规律列类表,以为执简驭繁之法。表中收录常用吟猱指法四
十八种,以吟猱提其纲,下依其变化方式分为缓急、大小、迟早、长短、特征、组合等六类,变化虽多,大率不能出此范围矣!
吟猱指法类解 
吟猱的音乐形态与变化方式 
以上已就各类作了简要的解释,下面再分别对各类变化方式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缓急类——吟猱波动速度的变化
吟猱波动速度缓急的变化,是吟猱变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吟猱指法中的缓吟、缓猱、急吟、急猱,是是相对常规的吟、猱而言。以常吟每秒波动三、四次计算,缓吟每秒一、二次、急吟五、六次左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