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屈原《楚辞》中的《天问》
千古奇文:屈原《楚辞》中的《天问》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首诗,堪称千古第一奇文,全篇都由问句组成,一口气问了173个问题,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的所有人哑口无言。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辞》中的一篇,作于怀王末年,屈原遭谗被疏流于汉北之时。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在写法上,全诗纯以问句构成,构思新奇,形式独特,古今独步。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感情激越,格调高古,气势磅礴,奇气逼人。全诗基本为四言句式,或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
虽然全用问语,但语句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因而不显板滞,仍然铿锵上口。
在思想上,诗人对夏商周三代历史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命运遭遇等等天道人事提出疑问或责问,表现了对传统天道观念的怀疑,同时也蕴含着诗人的忧愤与不平。同时,诗人对宇宙的初生、洪荒的开辟、天地的构造、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岳河流的分布、奇花异木珍禽怪兽的特异等天象、物象、山形、地貌提出疑问,寻解答,表现了在科学上大胆怀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下面对《天问》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曰遂(suì)古之初,谁传道之?
l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l 曰:试问。遂(suì):通“邃”,指远。谁:何人。传:传述。道:古人思想观念上的“天人之道”,具体指古人对天象、地物和社会人类行为的认知。之:语助,犹“的”。
2.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l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l 上下:“上”指天,“下”指地。形:形成。何由:由何,从何处。考:考察。
3.冥昭瞢(méng)暗,谁能极之?
l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l 冥:幽暗,指夜。昭:光明,指昼。瞢(méng):目不明,模糊。暗:昏暗。极:穷尽,穷
究根底。
4.冯(píng)翼惟像,何以识之?
l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l 冯(píng):满。翼:盛。冯翼:盛满之貌,指宇宙浑沌时“元气”充盛弥满的样子。惟:语气词。像:指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实在的无定形感觉或现象。何以:凭什么。识:辨识。
5.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l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l 明明:前“明”指白天,后“明”指明亮。暗暗:前“暗”指夜晚,后“暗”指黑暗。惟:发语词。时:通“是”。何为:为何,为什么。
6.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l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l 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指阴气和阳气。三:通“参”。阴阳三合:即“阴阳参合”,指宇宙初始时的阴气与阳气渗合而衍生万物。何:何者,哪一个。本:本始。化:化生。
7.圜yuán则九重chóng,孰营度duò之?
l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l 圜(yuán):同“圆”,指圆穹形天盖。则:规则,形制。九重(chóng):九层。圜则九重:指圆穹形天盖的形制在纵向空间上有九层。孰:何人。营:通“环”,指环绕。度(duò):度量,测量。
8.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l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l 惟:发语词。兹:此,指九层天。何:何等。功:功业。孰:何人。初:最初。作:制作。
9.斡(guān)维焉系?
l 天体轴绳系在哪里?
l 斡(guān):旋转,指旋转着的圆穹形天。维:地维,指四方形平地的四个角。焉:怎样。系:联缀。
10.天极焉加?
l 天极不动设在哪里?
l 天极:天的极点,指最高层天的顶端。焉:怎样。加:安放。
11.八柱何当(dāng)?
l 八柱撑天对着何方?
l 八柱:指地上八根支撑天的柱子。当(dāng):对着。何当:指对着天的何方。
12.东南何亏?
l 东南为何缺损不齐?
l 东南:大地的东南方。何:为何。亏:缺损,此指低陷。
13.九天之际,安放安属(shǔ)?
l 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
l 九天:古人从横向空间上把圆穹形天盖分为九块,中央一块、八方八块,合称“九天”。际:边际。安:怎样,如何。放:放置,设置。属(shǔ):连接。
14.隅(yú)隈(wēi)多有,谁知其数?
l 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
l 隅(yú):角落。隈(wēi):弯曲处。隅隈:指九块天连接处的交角和曲边(详见本书解析篇。数:数目,数量。
15.天何所沓(tà)?
l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
l 天:指天盖。何所:何处。沓(tà):冒,显露,指显露出地面。
16.十二焉分?
l 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l 十二:即“十二辰”,指太阳与月亮在天空黄道上的一年十二会。焉分:如何划分。
17.日月安属(shǔ)?
l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
l 日月:太阳和月亮。安:怎样。属(shǔ):系属,附着。
18.列星安陈?
l 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l 列:各。列星:众星宿。安:如何。陈:陈列。
19.出自汤(yáng)谷,次于蒙汜(sì)。自明及晦(huì),所行几里?
l 太阳是从旸谷出来。止宿则在蒙汜之地。
l 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l 出:出发。自:从。汤(yáng)谷:即“旸谷”,神话传说中东方日出之处。次:止息,停宿。蒙汜(sì):即“昧谷”,神话传说中西方日落之地。自:从。明:亮,指天亮。及:到。晦(huì):暗,指天黑。行:行走,指行走的路程。
20.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l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l 夜光:指月亮神。德:通“得”。何德:即“何得”,指得到什么灵丹妙药。则:而。育:生。
21.厥利维何,而顾wū菟(tù)在腹?
l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l 厥(jué):其,指月亮神抱只老虎在怀里这件事。利:利益,这里指贪图。维:语气词。何:什么。顾菟:即“於菟(wūtù)”,指虎。腹:怀抱。
22.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l 神女女岐没有配偶,为何能够产下九子?
l 女岐:传说为女神“九子母”,系由尾宿“九子星”衍变而来。合:匹配,婚配。夫(fú):彼,指女岐。焉:如何。取:取得,这里指生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