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王财贵 2007年9月13日讲于成都问心斋
(赵志宏、孟丹梅整理,王财贵润饰)
(掌声)各位朋友:什么叫做文化呢?什么是中华的文化呢?中华的文化有什么特质?乃至于跟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何区别?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区别?还有,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做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如何来了解我们文化的处境?它将来的展望如何?我们如何参与?今天,我想就这几个要点,说说我的基本看法,就教于各位。
首先,什么叫做文化?现在,“文化”这个词语,被用的很氾滥!什么都可以有“文化”,吃饭有吃饭“文化”,跳舞也有“文化”,甚至赌博也有赌博“文化”;当然这是一种广义的使用,不是它的原义,或最精确的使用。要知其确义,我们可能必须回到这个词语的来源,我们追究它的来源,或许可以从中认取它的基本意义,乃至于它的价值所在。文化这个词语啊,可以追述到《易经》,《易经》的贲卦,山火贲,是由下卦是火-离,上卦是山-艮;下离上艮这两个小卦合成一个大卦,称为贲卦──山火贲。
这个贲有白的意思,有日光的意思,引申为光明的意思,当然也有大的意思,合起是:“光明广大”的意思。贲卦的彖传有一段话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后这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先生语气强调),古人简约成“人文化成”四个字,“人文化成”又简约成“文化”两字。于是,“文化”一辞的本义,其全文是“人文化成”,而“人文化成”,是由“观乎人文,化成天下”而来,而“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是因著「文明以止,人文也”而来的。“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化成天下”,则是对照著「刚柔交错,天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而说。所以我们要了解“文化”两字的原义,应把这一大段文章的意思都包涵进去才行。
为什么说“刚柔交错”?因为离卦是属于柔卦,而离卦代表光明,艮卦属于刚卦,所谓柔卦是两阳一阴,刚卦是两阴一阳,离卦是一阳一阴一阳(先生手势示意由下往上排列),艮卦是一阴一阴一阳;贲卦是由刚卦和柔卦结合,当然也可以解释说这卦里有阴爻有阳爻,这叫做“刚柔交错”。说“刚柔交错,天文也”,什么叫做“天文”?就是阴阳造化的表现的文章,天地万物所表现的丰彩。所以这个“天文”,不是对宇宙星体及其运行的研究的那个“天文学”的天文,“天文学”中的对象,虽然也可以说是老天所表现的“文章”。但是我们现在所说“刚柔交错天文也”中的“天文”,意义比较广,举凡天地万物自然界的各种表现,都是“天文”,这里的“天”,
是“自然”的意思。比如说虎豹的纹路,跟犬羊它的毛不同,山河大地,草木鸟兽,各有其特质,那是自然如此,叫做“天文”。“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我们对天地间各种自然现象,观其变化,可以明其理则,可以因时因地有所对应。
接下来,“文明以止,人文也”中的“文”,是对比上面的“天文”说下来的。我们普通说“文”,往往连著另一个字,说“文章”。文章就是“非常丰富的表现”,例如我们说一个人做文章,什么叫文章?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交错的图案,就是内容丰富的意思,“章”就是表现彰显的意思;所以要做文章,必须主旨明白内容丰富,否则就不成“文章”,甚至结构不精巧,声气不显扬,也不算好文章。因此有“文”必定有“章”,“章者,明也”,也可以说有“文”,就有“明”,从天文的表现的丰盛多采,叫做“文明”。天地间有“文”有“章”,因“文”而“明”。“文明以止”,“止”,就是“止于至善”那个“止”,不是“停止”,而是“安住、安止”的意思。那“文明”安止了,安止在哪里呢?我们从上下文可以明白,是“安止在人的生命中”,其实就是“安止在人心中”。
本来是天地有文有明,而“天之文明”何以能安止于人心?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天之文明,是不能主动来安止的,而乃是人使之安止。也就是人心从眼前的天地万物之鲜明,察其
理则,体其次序,人心体贴到天地“光明的作用”,于是继承了天地的“文明”,而开发出人特有的“文明”。这种“人类”自我开发的“文明”,叫做“人文”,所以说“文明以止,人文也。”各位!你要知道这是一种很“不得了不得了”的观念(先生加重语气)!人类在这里表现了很高的智慧!为什么?因为天地万物所有表现都只能是“天文”,唯有人,可以吸纳天文而转出“人文”。你可以想一想,猫跟狗,虎跟豹,它们都有天文,但我们很少听到过“猫文”、“狗文”、“虎文”、“豹文”的,我们只听说过有“人文”,因为只有人,才能使“文明以止”,而开出“人文”。
有了“人文”,接下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个“观”就是观照,观照即能体会,体会则能发扬,体会发扬了人的光明,叫“观乎人文”。人都是天之所生,都在天文与人文之感应中,所以能“观乎人文”的贤哲,就可以拿“人文”来“化成天下”。“化”是教化,“成”是成就。教化成就什么呢?使天下之人都变化其气质,以合于天文与人文。人有天文啊!你长的五官四肢百骸,如何做最好的使用?人有人文啊!你的人性有光明也有黑暗,有聪明也有愚昧,应变化其黑暗以趋向光明,改善愚昧使趋向聪明。
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观乎天文,了悟人文,我们称为圣贤。而他所了悟到的道理,原来是人心通于天心。而且每个人的人心都是一样的,都可以通于天心,只不过有的未尝开发,所以
有先觉后觉之分,孟子所谓“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本于人心之同然,所以人文就能够“教”,能够“教”就能够“化”。化除人类心性的驳杂而归于纯净,也可以说化除险恶的人心而归于天性叫做“教化”。古文尚书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心是很隐微很微妙的,道心难以把握的,人心呢,是很不隐定很危殆的的,人心往往会随波逐流。那么你在人心惟危之处受到教育而起变化,使你常以道心为主,使这个非常微小微妙的道心得以发扬光大,这样岂不是因著人文而还归成天道吗?这样的“人文教化”,才是“文化”一辞的本义! 有智慧的老师,必定会将他所悟得的“人文”,教他的徒弟;有智慧的父母必定会将他所悟得的“人文”,教他的子孙。这样,师授徒,父传子,这样一代“传”一代,而成“统”绪,叫做“传统”,叫做“文化传统”,只有“人文教化”的“传承统绪”,才可以称为“传统”,这又是“传统”的本义。
假如有人从心灵中证悟了高度的智慧,又深透到纯净高明的境界,就是所谓的“圣人”,他以“先知觉后知”,成为民族心灵的导师,所以所有“圣人”,都是“教育家”,而且是永远的“教育家”,像孔子,像释迦佛。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圣人,那这个民族就没有“文化”,没有“传统”可言。一有了“文化”有了“传统”,假如这民族不绝灭,因为人心不死,这个“文化”就不会死,“传统”就不会断,而且可以流传外族,流传到全世界去。“文化不死”、“传统永续”,这是“文化”和“传统”两辞内涵中必有的意义。
一个民族要出圣人是不容易的,不一定每个民族都有圣人的,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的我们,请你想一想,我们的民族出没出现过圣人?假如没有,那可以从你开始,你也能够文明以止,你也能够开创圣贤事业;假如有,我们有圣人,那你就要体贴这个圣人;你体贴圣人,原来是体贴你的人性,你体贴圣人之心,就是体贴天心。因此圣人的教导不是来告诉你他的所思所想所成就,他只不过是来启发你!所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教导叫做“启发”,何必害怕圣人!圣人跟我们是最亲切的朋友,因为他所开发的就是我们的本心,他的心同于你的心,他所开发的人文,就能教你,就能让你变化,叫做“文化”,“文化”的活动,随时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必定流传,流传必定有统绪。比如儒家统于孔子,道家统于老子,佛家统于释迦牟尼佛。追溯“传统”的源头,一定是从大智慧中流出来的,而其子孙的传承,一定要归宗到原初的智慧。严格来说,有“智慧”才有“文化”,“有文化”才有“传统”,不是什么东西都有“文化”,都有“传统”!(如果你说)我们四川有“吃辣椒的文化”,有“赌博的传统”,那算什么文化,什么传统?(众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