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风物(36)一县何以有两个“八景“(邹永前)
长宁风物(36)一县何以有两个“八景“(邹永前)
我们知道,“八景”之源在湖南潇湘八景,以《潇湘八景图》而著名。据沈括《梦溪笔谈·书画》记载:“北宋大画家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传之。”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诗人米芾就是这好事者中影响最大的人。当时,他见“潇湘八景图”笔墨洒脱、秀中浮动,情景文融,气象万千,一下动了诗心,也挥毫作诗配画,称为潇湘八景图诗。其后,宋宁宗赵扩读后也丹笔御书八景组诗,一泻情怀。以后宋、元、明时期不少文人仿照潇湘八景”定出了当地的“八景”。从此,“八景之称便风行各地。
为何是“八景”,不是 “九景”“六景”。此源自道教“八采之景”。如: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唐·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虽说有时儒家文化已完全居于正统,道已渐为旁门,但作为“道”的隐逸性文化特质依然为中国文人所推崇,因此,文人们在集一地景中从道教之“八采之景”借过来形容地方美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长宁自唐羁縻以来,县境内有过监、镇、军、州的建置,征夫戍旅、文人商贾、贩夫走卒不
绝如缕,不绝于途。开放的胸襟,恢宏的气势,孕育了丰厚的人文,涵养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无论是《舆地纪胜》,还是元清的“地理志”“一统志”,均有颇多记载。如“小桃源”。“八景”则是:以县城(今长宁县双河镇)为中心形成的“长宁八景”,以安宁桥(今长宁县城)为中心形成的“安宁八景”。
关于“长宁八景”,据民国版《长宁县志》载:明朝正统年间的邑人周洪谟就曾诗赞“长宁八景”。这也就是说“长宁八景”始成“八景”的年代最迟应当是在明初。此“八景”为:嘉鱼清泉、淯井晴烟、笔架文峰、宝屏秀、棫山霁雪、桃源仙洞、石笋削岩、泾滩瀑布。“安宁八景”则有:溪口归帆、长州渔火、星山夕照、东林晚钟、飞来屏障、南岸晓烟、碧鲤春涨、江楼望月。此八景之名可以说完全源自“潇湘八景”,而且,就品味讲“安宁八景”较之“长宁八景”也确实逊了许多。
为什么在一县境内有两个“八景”并存呢?这与一地建置沿革相关联。历史上一区域由两个建置单位合并而成,或在一个建置单位(区域)中先后以两地为治所的情况。合并的虽说合了,但于市民仍心存芥蒂;曾先为治所的城(镇),虽在失去了治所地位后无可奈何,但心中总是不服,于是一有机会便要展现自己。远的,大的,如河北保定于今之省会石家庄:近
的,小的,如近代李庄接纳同济大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由之一即是,当时,同济联络人最初联系的是南溪县城,然而南溪的士绅们不愿接纳,于是李庄这个古为僰侯国,南朝时期曾为南广县治所、戎州府治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服南溪县城的气了。慨然接纳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不说,还“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抢了南溪县城的彩不说,既偶然又必然地成为了中国抗战文化中心之一。也成就了今日李庄文化古镇旅游的辉煌。
淯井、安宁桥两镇曾先后或同时为建制所在地。而且就当时“长宁八景”和“安宁八景”形成期看,两“八景”均大约形成于明初中叶,此时安宁县(治在现长宁县城)于明洪武七年才并入长宁县(治在今长宁县双河镇)也就不过几十年时间。安宁镇的居民,尤其是士绅文人们不服气也就必然,于是,你县城那班文人们搞了个“长宁八景”,那对不起,我也来一个“安宁八景”与你争彩头。长宁一县之境域就既有了“长宁八景”,又有了“安宁八景”。
所以,我们说“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
(曾经的“安宁八景”之“长州渔火”——黄钢摄)
(曾经的“长宁八景”之“石笋削岩”——毛智摄)
附:老“长宁八景”和“安宁八景”简介
长宁八景
嘉鱼清泉:又名葡萄井,地处双河镇东郊,建于宋代,历代加以修葺。泉水出自石砌方井,
石井面积二十余平方米,四周雕花青石围栏。泉水清洌,净澈见底,气泡从井底纷纷涌出,扶摇而上,连珠累累,串串相连,晶莹剔透,乖巧玲珑,状若珍珠,又若葡萄。旧时,邑人多来此放生,因而井内鱼蟹颇多。葡萄上挂,鱼儿下游,相对成趣,蔚然奇观,故名嘉鱼清泉,实乃名实相符也。据《舆地纪胜》载:碑文为王通判所撰,称泉水酿酒甚美,有“兵厨之酒,冠于东州”的赞语,可见竹海盛产名酒, 君子酒、竹海酒均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是有历史遗传基因秉承。井上有霁雪斋、临流阁、信乐亭、风云楼。泉水一年四季不断,冬天暖气融融,夏日清凉砭骨,来此避暑纳凉休闲放松者甚众。以嫩绵凉香驰名的双河凉糕名小吃,便在井畔。
淯井晴烟:宋代盐制规定:“大为监,小为井”。监由官家经营,井听土民斡。淯井监为宋代四川主要的产盐之地,其地,北门有东西二溪汇合,东溪,又名鳌流,全长3.7公里,由三水汇合而形成;西溪,全长7公里,由四条溪沟组合。两溪汇合而成淯江,曲折北流75公里至江安入万里长江。淯井四面环立葱翠青山,山下均是一马平川的坝子,溪流纵横交错,盐井均临水而凿,井架林立参天,绳缆绵延匝地,晴日的早晨,东西两溪交汇处的河坝中,盐井口热气上涌,煮盐铁锅蒸气上冒,在绿波粼粼、碧水荡漾的淯水上空氤氤纠结,一轮朝阳,从晴烟山岚里折射出赤橙黄绿蓝靛紫七光彩,云蒸霞蔚、紫气东来。怎的不动人心魄,扣
人心弦。这就是八景之“淯井晴烟”。有明按察副使颜正诗《盐井坝堡》为证:“雉堞连云虎豹关,南宁形胜控诸蛮。蓑衣荷锄朝耕云,箬叶包盐夜市还。渔艇素横溪上月,酒樽清映屋头山。惭余独忝干城寄,烽火无惊鼓角闲。”一马平川
笔架文峰:城西北五里开外山脉高大平缓温柔,中部奇崛兀立跃然与珙县连界,山胍层峦叠翠,峰罗列,有三峰并连宛如笔架。明朝中朝有一位巡阅使到此,赞美三峰为长宁文峰笔架,也是长宁历代诗人说的县城四周文房四宝之一。(注:长宁文房四宝是:登云亭为笔,县城为砚台,万卷书为书库,五车书为纸)。长宁文脉源也。是的,有牌坊为证:两榜眼坊、七进士坊、兄弟联科坊……林林总总达十八牌坊,仅明代就有如此众多令人骄傲的俊彦,怎不使乡亲自豪地把它列入八景之一。
宝屏秀:双河城北正对一山,山呈圆锥形,陡峭,如一道天然屏风横亘北面,名宝屏山。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说:每岁九日太守领客登高,后筑亭其上,名登云亭。四时常产奇花……。山之表面绿树环绕而亭独高耸云端,文静秀美,气宇轩昂,为古城增添光。亭年久失修而圯,屏障和烽火台的残迹还历历在目,仍让人时时想起那时的双河曾为军事要塞,于宋建置长宁军,军政合一,辖叙南六属,环羁縻十州四十六县,领六寨堡,并署武宁
县,“西径马湖,南控乌蛮,东介安溪,北接绵水”。如斯壮美的景,如此深邃的历史,自令文人赋诗赞颂。“云母屏风百尺开,雨余山意送青来。武侯旧日曾临眺,为说钟灵产俊才。”这是颜正《宝屏山》中的诗句;“置身原立最高峰,况复亭登第一重。万里青云生足底,为霖咫尺快从龙。”则是周永隆《登云亭》的感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