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李小庆《树碑》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碑墩怎么读
李小庆
福爷安静地坐在村东头的树墩上,脸上的皱纹和树墩那皴裂的树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夕阳的余晖里成了一尊雕像。树墩的后头便是一所学校。一所只有9个孩子的学校。福爷是这所学校的看门人,其实也没啥可看的,除了一些缺胳膊断腿的桌椅板凳,便是小李老师。再说那扇所谓的大门,就是福爷从山上砍来些碗口粗细的树枝,用麻绳捆上,再些废旧的细铁丝牢牢地拧住,随意地靠在一人高的墙上,等孩子们放学走了,福爷就把这扇门立在门口,隔断了学校与外界的通道。暮在空寂的操场上不动声地弥漫着,只有福爷坐在树墩上的身影逐渐地模糊在夕阳里。这所学校具体存在多少年,小李老师不知道,福爷也不知道,他说他就在这所学校念了几年书。在这儿读过书的还有福爷的儿子、孙子,当然也包括小李老师。没事的时候,
小李老师就喜欢坐在福爷的旁边,听福爷讲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陈年旧事,包括小李老师在二年级的时候,因为不敢和老师报告去厕所而尿裤子的事。小李老师便哧哧地笑,他说他才不信福爷呢,二年级还尿裤子?鬼才信!来来来,还是下一盘棋堵堵您的信口开河!乒乒乓乓的棋子碰撞声并没有堵住福爷的嘴,福爷说你小时侯蔫淘蔫淘的,你娘走得早,你爹一个人拉扯你们四个,顾上这个顾不上那个,村里哪家的饭你没吃过?你学习好,愣是让学校减免了你的学杂费!啧啧,加一起可好几块钱呢!为这,满儿他娘还到学校也要减免学费呢!哧!也不看看满儿那成绩!回回大鸭蛋!不嫌臊得慌!不过那时可真热闹啊!嘿,那个叫啊、闹啊,大半个村子都能听到……满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谁像你这个傻小子!念了大学,转个圈又回这个山沟来!看你那点儿出息……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我不晓得!福爷闷闷地回了一句,把脸扭向有些模糊的远山,流动的夕阳把福爷斑驳的身影扑倒在破旧的棋盘上。小李老师知道,福爷又想起了五儿。小李老师也想五儿。五儿是山那边的孤儿,每座山的那边都有几个娃来这所学校上课,那时小李老师还是人们嘴里的李三儿。五儿和李三儿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大学毕业后,五儿回到了村里,当上了村小学的老师,李三儿不解地看着五儿如花的笑靥说,好不容易走出来,
见了世面,还要回到山沟沟?我要守着咱们的村子!也要守着这所学校!五儿指着书声琅琅的教室说,好看的眼睛被风吹得眯成了两条缝,但是却好像有两束阳光落在她的眼睛里。李三儿不敢看五儿的眼睛,转过身子,让自己逃离那两束阳光的捕捉,任五儿的身影在村头站成了一棵树。他回头看了看越来越模糊的五儿,向她挥了挥手。停在路边的小客车像一头巨鲸,一口将他吞进去,然后喷出一股黑烟,摇头摆尾地游进夕阳的光晕里。两年后,李三儿回到了村里,他没有看到五儿,也没有看到学生,只看到颓败的教室和在学校门口发呆的福爷。五儿呢?孩子们呢?五儿走了……福爷低着头,垂下了眼睑说,孩子们也都走了。当李三儿看到五儿的时候,那只是一张黑白照片,镶嵌在一块冰冷的石碑上,石碑立在学校后面一个孤零零的山坳里。那雨下得真大啊,水库的堤坝都快垮了,长这么大岁数都没看过发这么大的水!为了救落在水里的小四儿,她忘了自己不会游泳……福爷说,那个山坳里可以遮挡风雨,不会再让五儿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雨了,我替她守着……小四儿是李三儿的弟弟。李三儿在五儿的碑前站成了一棵树。他想起了他离开这个村子时,五儿是不是也这样泪流满面,那时候,五儿的心是不是有被碾轧的感觉?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把空无一人的教室变成了9个孩子的乐园,那是他翻山越岭才回来的学生。福爷安静地坐在树墩上,眯着眼打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树墩的四周冒出了一根根的枝条,嫩绿嫩绿的,随着教室里琅
琅的读书声欢快地摇摆着。站在讲台上,小李老师似乎能看到山坳里的五儿也在微笑着看他。夕阳的剪影里,有一个人。还有一块碑。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一开始点明学校简陋的桌椅板凳和树枝做成的大门,残破之象并没有看守的必要,暗示了福爷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
B.五儿说要守着村子时眼睛里的光,既是对教育的希望和情怀,也是对教育的坚守和执着,同时包含对李三儿的埋怨和指责。
C.五儿救落水的小四儿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李三儿的弟弟,更出于她作为一名老师对孩子的生命安全拥有着的那份守护的责任。
D.李三儿看到五儿葬在孤零零的山坳里,而福爷却说那个山坳可以遮风挡雨,二人感觉不同是因为对五儿的情感出发点不同。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中“一起”的重复排比,暗示二人既是青梅竹马的伙伴,也是志向相同的恋人。
B.把小客车比作巨鲸吞掉李三儿的表述,在修辞中暗含感情彩,既隐喻世俗社会观念的强大,也流露出对李三儿做法的否定。
C.福爷说小李傻、没出息是明贬实褒,闷闷地回话“我不晓得”是正话反说,表现福爷对小李回来的赞许和对五儿逝去的痛惜。
D.文章结尾树墩四周冒出枝条随着读书声摇摆,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象征着山区的学校教育得以延续并散发着活力的美好结局。
8.李三儿和小李老师在小说中是同一个人物却采用不同的称谓,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9.小说题目“树碑”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6.B
7.A
8.①称谓的转变代表着情节的转折和村民对小李老师的态度转变:小李老师放弃外面的生活回到乡村学校,得到村民的尊重和爱戴;②不同的称谓代表着小李老师身份和品质的转变:由之前仅为自己谋福利的离乡游子转变为甘为山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乡村教师。
9.①单独而言,与文中多次出现的树或者碑的意象相呼应,比如“站成一棵树”“山坳里五儿的墓碑”“福爷坐在树墩上像个雕像”等;②整体而言,树碑指守护学校一辈子的福爷:像雕像一样坐在树墩上看守大门,守护着山坳里五儿的墓碑;③树碑也指小李老师和献出生命的五儿坚守山村教育,其精神就像一座丰碑浩气长存。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对李三儿的埋怨和指责”错误。依据前文“李三儿不解地看着五儿如花的笑靥说”可知,五儿笑靥如花的与我对话,说明并没有对李三儿的埋怨和指责。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内容及艺术特的能力。
A.“志向相同的恋人”错误。依据“好不容易走出来,见了世面,还要回到山沟沟?”“我要守着咱们的村子!也要守着这所学校!”可知,二人最开始志向并不一致。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构思技巧的能力。
李三儿和小李老师在小说中是同一个人物,但称呼不同,代表着他身份的不同,也体现着村民对其态度的不同。
身份方面:
“那时小李老师还是人们嘴里的李三儿”“五儿和李三儿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此时的李三儿是个学生;
“李三儿不敢看五儿的眼睛,转过身子,让自己逃离那两束阳光的捕捉,任五儿的身影在村头站成了一棵树”,此时的李三儿是一个为自己谋福利的离乡游子。
“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把空无一人的教室变成了9个孩子的乐园,那是他翻山越岭才回来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小李老师似乎能看到山坳里的五儿也在微笑着看他”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转变成了甘为山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乡村教师。
村民的态度方面:
将其称为“老师”,除了符合“李三儿”的职业外,更多的是尊重与敬佩,说明小李老师放弃外面的生活回到乡村学校,得到村民的尊重和爱戴。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结合“福爷安静地坐在村东头的树墩上,脸上的皱纹和树墩那皴裂的树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夕阳的余晖里成了一尊雕像”“任五儿的身影在村头站成了一棵树”“当李三儿看到五儿的时候,那只是一张黑白照片,镶嵌在一块冰冷的石碑上,石碑立在学校后面一个孤零零的山坳里”可知,“树碑”首先指的是文中这些具体的意象。
结合“我要守着咱们的村子!也要守着这所学校”“为了救落在水里的小四儿,她忘了自已不会游泳……福爷说,那个山坳里可以遮挡风雨,不会再让五儿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雨了”“
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把空无一人的教室变成了9个孩子的乐园,那是他翻山越岭才回来的学生”可知,“树碑”指小李老师与五儿那般的坚守山村教育的精神。
结合“暮在空寂的操场上不动声地弥漫着,只有福爷坐在树墩上的身影逐渐地模糊在夕阳里”“福爷说,那个山坳里可以遮挡风雨,不会再让五儿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雨了,我替她守着”“福爷安静地坐在树墩上,眯着眼打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树墩的四周冒出了一根根的枝条,嫩绿嫩绿的,随着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欢快地摇摆着”可知,“树碑”也指如福爷般一生坚守着家乡,坚守着家乡孩子的奉献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