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话将清明节与端午节串
用一段话将清明节与端午节串
篇一:清明节
清明节
————李少楠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起源传说: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
山高路险,树木茂密,
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
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
天定为清明节。
融合寒食节习俗
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
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寒食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
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
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
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假期变迁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有些地方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
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
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
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全国性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代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篇二:清明节的由教案
《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龙台小学安晋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介子推的崇高精神。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为了晋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
苦,宁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
的血书的含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首诗
完全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感人肺腑
的传说《清明节的由来》出示课件2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出示课件3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示学习指要,学生自学。(出示课件4)
(1)、学生自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并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讨论:介子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①、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边默
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介子推语
言、行为的句子。在你所划的句子旁写上你的理解。可以是一个词、
一句话,或是一段话。
②、在小组内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进行点拨。)
2、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清明节的由来。出示课件5
3、学生交流:从忍痛割肉的情景看出介之推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4、指导朗读介之推忍痛割肉的情节。出示课件6
5、学生继续交流:从劝谏的话语中感受到介之推是个不求回报、爱
国的人。
6、指导学生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贤
明国君”。初步理解“贤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
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
谈出自己对“贤明国君”的理解。
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出示课件7
7、继续交流:,介子推拒绝做官,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不图回
报的人。(指导生读相关的语句)出示课件8、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