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拓展专题——中国古典节日大盘点(S版)
【考点解析】
1、 相关节日的时间;
2、 相关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3、 相关节日的古诗。
【知识点梳理】
节日排行榜(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清明节 ( 阳历四月五日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初九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除夕(农历的最后一天)
重点节日的民间传说(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每个节日都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考点演练场】
一、填空:(20分,每题1分)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个节日都有其( )、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众基础,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3、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俗称(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4、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 )活动。
5、春联起源于( )。
6、唐朝以后,人们又把( )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7、我国有三个年画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 )和山东潍坊。
8、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原是( )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的盛大节日。
9、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旨在祝福全家( )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10、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源于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 )。
11、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它也称端五、( )、重五等。
12、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 )的节日。
13、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 )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4、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 ),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彩的一个节日,是古代女子最为重视的日子。
15、民间习俗,七夕坐看( )星。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16、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 )、季三个部分。
17、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8、中秋节吃( )的民间传说与朱元璋起义联系在一起。
19、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 )节。因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也叫重九。
20、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饺子还有( )之意,非常吉利。
二、选择题:(40分 每题2分)
寒食节有什么风俗活动1、( )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
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A祭敖包 B那达慕大会 C赛马节 D古尔邦节
2、1225年,成吉思汗战胜花剌模,为庆祝胜利,曾举行过隆重的那达慕盛会。古时的那达慕主要进行男子三项竞技赛,这三项比赛不包括( )
A叼羊 B赛马 C射箭 D摔跤
3、古尔邦节,又叫( )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A开斋 B晒佛 C圣纪 D宰牲
4、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七律( ),就是写重阳相关习俗的名篇。
A《望岳》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登高》 D《春晓》
5、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老人的节日。
A家人团圆 B登高远眺 C舞狮子 D荡秋千
6、到了( )朝,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被人们重视。
A唐 B宋 C明 D清
7、在中国仅次于春节的( )节,也很隆重。
A元宵 B端午 C中秋 D情人
8、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和( )为主要内容。
A祈求丰年 B招财进宝 C孝敬老人 D大吃大喝
9、春节的主要习俗有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 ) 和拜年。
A守岁 B团拜 C磕头 D打扑克
10、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 ),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A、舞狮子 B踩高跷 C猜灯谜 D扭秧歌
11.端午节别称多达二十多种,例如端阳节、重五节,是所有传统节日里最多的。那么,下面哪个也是端午节的别称呢?( )
A 团圆节 B 天中节 C 穿针节 D乞巧节
12.在山西民间流行着一首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是个哪个节气的民俗活动呢?( )
A 惊蛰 B 谷雨 C 立春 D春分
13.杨万里在《寒食上冢》中写道“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描述了节日的景象和诗人的愁绪,请问这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清明 B 中秋 C 重阳 D 端午
14.古时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在这一天,百姓们不起火做饭,只吃凉食。这是为了纪念哪个先人? ( )
A 屈原 B 晋文公 C 介子推 D晋献公
15.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哪项不属于元宵节民间习俗?( )
A 猜灯谜 B 踩高跷 C 佩香囊 D吃汤圆
16.“乞巧”是指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这说得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
A 中秋 B 七夕 C 端午 D重阳
17.“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描写了重阳时节,诗人的思乡之情。请问这个诗人是谁? ( )
A 王维 B 陆游 C杜甫 D李白
18.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之作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请问他的绝笔之作是哪个?( )
A 《离骚》 B 《怀沙》 C 《白虎通义》 D 《九章》
19.在端午时节,民间有穿五毒服(既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图案)的习俗,取驱除之意。请问下列动物哪个不是传统中的五毒之一?( )
A 蜈蚣 B 壁虎 C 青蛙 D蜘蛛
20.哪国人过端午节时,母亲会背着不到一岁的小女孩出门,在外边跳圈圈舞,类似于中国带孩子回外婆家的“躲端午”习俗? ( )
A 朝鲜 B 日本 C 韩国 D新加坡
三、阅读理解:(20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
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对不仅仅指事物是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
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