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泉水文化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素以泉城闻名天下,是我国文化历史名城之一。济南泉水数量众多,七十二名泉是众多泉水的代表。作为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市,也一定有属于它自己的泉水文化
七十二泉
泉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
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七十二泉之说,源于《齐乘》一书所载的金代《名泉碑》,所谓趵突、五龙、百脉、豆芽、金线、皇华、柳絮、卧牛、东高、漱玉、无忧、石湾、酒泉、湛露、满井、北煮糠、散水、溪亭、濯缨、灰泉、知鱼、朱砂、 刘氏、云栖、登州、望水、洗钵、浅井、马跑、舜井、珍珠、香泉、鉴泉、杜康、金虎、黑虎、东蜜脂、西密脂、孝感、玉环、罗姑、混沙、灰池、南珍珠、芙蓉、滴水、灰湾、悬清、双桃、温泉、汝泉、龙门、染池、悬泉、都泉、柳泉、车前、煮糠、炉泉、白虎、甘露、林汲、白泉、金沙、白龙、花泉、独孤、醴泉、浆水、南煮糠、苦苣、熨斗、鹿泉、龙居,和章丘百脉,总七十二。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历史上关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共有三处:元代至元年间于钦《齐乘》转述的金代《名泉碑》;明代崇祯年间刘敕《历乘》载晏璧作于明永乐年间的《济南七十二泉诗》;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所载郝植恭作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济南七十二泉记》。 三处记载的七十二泉均不尽相同,先后被列入72泉名单的泉子共有110多处。其中《济南七十二泉诗》中有13个不同于《名泉碑》中所列泉名,并将《名泉碑》中灵岩寺独孤泉、黉堂岭醴泉,移到了历城县天麻岭和康王山。《济南七十二泉记》中又有27个泉名别于《名泉碑》,明《七十
二泉诗》所增13泉仅录3泉,而又新增了24个名泉,改名称1处。 经过历史的沿革变迁,有的泉子已经不到地址,有的则已经干枯消亡。为保护名泉,自1998年9月开始,济南市就决定根据泉的地理位置、喷涌量、周边环境、旅游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从全市城乡共733处泉水中评定新的七十二名泉。2004年04月评出的新“七十二名泉”名单中,既包括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历史上已有的名泉,又有琵琶泉、玛瑙泉、九女泉、饮马泉等新增的名泉,酒泉、香泉、金虎泉等历史上的名泉因消失而除名。
.
济南泉水的形成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济南泉水众多是由于其特有的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地下有一层石灰岩,该岩层本身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形成孔隙、裂缝和溶洞,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到济南以后受到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不能前进,就越积越多。最终,地下的孔隙、裂缝成了它们排泄之门。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着这些裂缝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这些泉水千姿百态,有的是白浪翻滚,如同银花玉蕊,有的晶莹温润,就像明珠璎珞。
济南泉水的分区
趵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实际上济南泉水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四大泉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济南市在重新审定七十二名泉的同时,从地理和旅游的角度划分了十大泉。它们是济 南市区趵突泉泉、黑虎泉泉、珍珠泉泉、五龙潭泉以及市区以外的济南东郊白泉泉,章丘明水百脉泉泉,历城彩石玉河泉泉,历城柳埠涌泉泉,长清万德袈裟泉泉,平阴洪范池泉。十大泉均属广义的“济南泉”,同时自东向西依次划分为明水泉域、白泉泉域、济南泉域、长孝泉域四大泉域。
趵突泉
黑虎泉
五龙潭
珍珠泉
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划分,以趵突泉为代表的市区“四大泉”实际是一个泉,属狭义的“济南泉”。它们同一个水源、同一个补给区,统称“趵突泉”,其补给区称“趵突泉泉域”。柳埠和涌泉泉万德袈裟泉位于市区“四大泉”的补给区,即趵突泉泉域,各个小泉子彼此没有水力联系,两个小泉之间也没有水力联系,但这些泉水沿河道渗漏,最终流向市区泉。
济南泉水的形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