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蛇入草的意思]惊蛇入草
[惊蛇入草的意思]惊蛇入草

    (1) [惊蛇入草]黄庭坚《论书》解读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出苏轼门下,与苏齐名,世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书法擅行草书,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风韵妍媚自成一格,为著名的“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留世。
    《论书》是从《山谷文集》摘录的关于书法理论的片段文章。黄庭坚的书法思想与苏轼主张差不多。他主张学书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现人的性情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艺术观点。他讲求书法创作上要进行禅宗功夫的修炼,尤其是对草书的创作,要潜心冥会,先除去俗气,然后上逼魏晋人书法所具有的逸气,达到超俗绝尘的境地。
    上篇
    [原文]
    《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⑴,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⑵。今世学《兰亭》者,
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⑶。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⑷。要之右军二言,言之长也。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⑸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⑹。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⑺。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⑻,徐常侍之小篆⑼。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如人眩时,五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⑽;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⑾,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书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⑿。
    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⒀。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⒁。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乃入微耳。
    [注释]
    (1)周公: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姓姬名旦,又称周公旦。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其摄政,史称“周公辅成王”。睿圣:圣明,明智。
    (2)蔽于一曲:蒙蔽于片面,受限于一隅。或说因一叶而障目。
    (3)鲁之闭门者:《诗·小雅·巷伯》传云,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暴风雨至而室处,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人。居柳下,谥惠。相传有一次他夜宿郭门,见一女子受冻,便用衣服裹着她,抱着坐了一夜,却未生之心。这里借鲁之男子“闭门不纳”和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说明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学习书法当师古人之意,而莫拘于形迹。
    (4)以开字中眼目:指将“永”字的八种笔画,作为汉字构成的基本部件,以此作为汉字书写的规范。
    (5)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见本刊上期《苏轼〈论书〉解读》注释⑷。
    (6)《东方朔画像赞》:小楷法帖,为王羲之所书。《乐毅论》:王羲之所书小楷法帖。《兰亭禊事诗叙》: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7)《瘗鹤铭》:著名的摩崖石刻,字势雄强秀逸,是隶书向楷书转变时期的重要刻石。它是一方悼念仙鹤的摩崖石刻。《中兴颂》:即《大唐中兴颂》,唐刻石,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李斯峄山刻》:即《峄山碑》,李斯书,字形较长方,笔画均匀,为小篆法书。
    (8)杨少师:即杨凝式。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今属陕西)人。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
    (9)徐常侍:即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字学家。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10)窘于法度:受制于法度,受技法的约束。
    (11)《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9年)刻。虞世南撰并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作品。
    (12)墨池笔冢:见本刊上期《苏轼〈论书〉解读》注释⑿。
    (13)元常:即钟繇。字元常,三国时魏书法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人称“王右军”。
    (14)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丰腴的字要有笔,瘦硬的字要有墨。
    [译文]
    《兰亭序》虽是楷书与行书的范本,但不必一笔一画都作为准则。正如周公、孔子不能没有过错一样,但小过错不影响他们的圣明,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善于学习的人,连圣人的过错都学,所以容易固守一隅。今天学《兰亭序》的人,多是这样。鲁国那位闭门不纳邻居嫠妇的男子说:“我将用不让妇人进屋的办法,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精神。”有了这种“以吾之不可学人之可”的认识,就可以学习书法了。
花枝招展的意思
    王羲之书法,被认为如同以锥画沙、用印印泥一般。重要的是他在书写时中锋藏锋,意在笔先。师承王氏的人总是以《兰亭序》开头的“永”字作为楷模,这样容易拘泥于法,形成俗气。重要的是明白王羲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这两句话,这是我们值得师法的。
    苏东坡先生说:“大字书写难以达到结体严密不散,小字书写难达到结体宽绰疏朗。”像王羲之的《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等就是这样。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紧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大唐中兴颂》、李斯所书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文的《峄山石刻》等。近人能够兼有二美的,如杨凝式的楷书与行草书,徐铉的小篆。这虽然不被俗人认可,但书法毕竟应当如此。正如人在目眩之时,五难辨,等到神情安静,意定神闲之时,青黄皂白,就自然分明。学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细细品读,做到心领神会,才能到达妙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学习书法过分强调端正,则受制于法度;侧锋能求得妍美,但往往容易左工而右病。古人临《兰亭序》、《孔子庙堂碑》,都以淡墨临摹一遍,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如何用笔,如何回腕收笔,藏锋蓄势。如果是浓墨临摹,仅得其笔中意趣罢了。今人只见浓墨帖本,用笔多半是收笔蓄势,锋不外露,所以用秃笔临摹,岂不知古代书家作书时,笔锋尖锐,这恰是古人没
有传给后人的秘诀。
    作书时意在笔先,心使手,手运笔,写出来的字才能合乎书者心意。古人作书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只是用笔熟练罢了。
    草书的妙处,须学书人自己体会,学得久了,就会明白。池水尽墨和用笔成冢的故事,并非胡乱编造出来的。
    作书要宁拙毋巧。当前年轻人学书,宛如新娘子梳妆打扮,花枝招展,到底缺少贞女烈妇的端庄稳重之态。
    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再广泛吸收圣贤哲人的学问,作品才能成为可贵。如果胸无点墨,即使笔墨达到钟繇、王羲之的水平,也只是一个写字匠而已。我曾经说过:读书人做什么都可以,只是不可俗气,一旦庸俗便不可救药了。
    写字有笔法,就像禅诗中有“诗眼”一样,具有把握诗眼的能力,才算懂得诗。凡学习书法,要先学会用笔。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或回腕执笔法,掌要虚,指要实,用无名指抵住笔管,这样才有力。古人学习书法不全在于临摹,他们将前人的字张贴在墙壁上,直到看得入神,下笔就会轻松自然。字写好了,加上自身学养的提高而无世俗之气,然后进行创作,则可作为别人学习的范本。学习书法须熟读魏晋书法墨迹,心领神会,自然可得古人笔
法。要学习草书,须精通楷书,知道下笔向背,这样就会懂得草书用笔和结字法则,写好草书就不算难事了。
    肥腴的字要有笔,瘦硬的字要有墨。古人学习书法,兼学这两方面,今人学习书法,肥与瘦都是病,还常学某人拙劣的东西,像今人学颜体就是如此,让人感慨不已。
    楷书要如快马入阵,有草书的爽快,草书要出规入矩,有楷书的法度,这是古人书法的妙处。书法的工拙因人而异,但毕竟阅历深厚、笔法娴熟、心意恬淡的人,才能进入精妙之境。
    下篇
    [原文]
    余在黔南,未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⑴。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
    元符二年三月十二日,试宣城诸葛方散笔,觉笔意与黔州时书李太白《白头吟》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⑵。后百年如有别书者,乃解余语耳。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⑶: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艺工史同功矣。
    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⑷。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⑸,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2) [惊蛇入草]带蛇字的成语
    我们知道,中国成语以其源远流长、凝练浓缩、概括力强、涵盖面广而历久弥新、久盛不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蛇”字在第一位的四字成语有8个: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蛇影杯弓: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二、“蛇”字在第二位的四字成语有20个: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画蛇著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
    三、“蛇”字在第三位的四字成语有17个: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壁间蛇影: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鲸吞蛇噬: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四、“蛇”字在第四位的四字成语有15个: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长虺成蛇: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封
    (3) [惊蛇入草]带蛇字的成语大全
    一、“蛇”字在第一位的四字成语: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蛇影杯弓: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二、“蛇”字在第二位的四字成语: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画蛇著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
    三、“蛇”字在第三位的四字成语: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壁间蛇影: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鲸吞蛇噬: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四、“蛇”字在第四位的四字成语: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长虺成蛇: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