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
1. (1) 政治格局。当前世界局势发生五大新变化。“一超多极”格局虽未根本改变,但“一超”与“多极”差距缩小,大国关系“有张有弛”,国际间平等与民主的趋向在增长,中国担当更举足轻重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东方趋向和平。二、西方趋向紧张。三、中东更似泥沼。五、金砖四国崛起。
2. (2) 经济全球化向加强规范和治理方向演进。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深层次看也是全球化本身的危机,市场自行纠错的内在局限性无法引导全球化有序发展,导致全球化进程从“机遇期”进入“问题高发期”。在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主要国家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等途径加强全球治理,试图使经济全球化走上更健康发展轨道。
3. (3) 国际金融改革进程加速。国际金融危机令世界经济遭遇数十年来最大“寒流”。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暴露无遗,这也给国际金融改革提供了难得契机。在二十国集团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三届峰会上,如何“治未病”以避免金融危机重演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在多伦多峰会上,各方在强化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框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以及会计准则趋同等方面立场接近。此外,欧盟以及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希望继续推进基金组
织治理改革。2010年4月,中国、巴西、俄罗斯以及印度领导人在“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上强调,为使全球经济能有效地预防和抵御未来危机的冲击,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更可预见、更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2、经济全球化相关问题(经济全球化表现(P1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P20~25)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P26~29)。
3.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P20
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冷战结束之后,国际体系的结构呈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是一超,综合实力超出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中、俄、德、法、英、日等国可以称为多强。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体系的权力分布状态,美国一超的地位也没有受到根本的挑战。但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硬实力的损耗、金融危机对美国综合实力的负面影响等等,都对美国的能力和领导力提出质疑,使其软硬实力出现了走弱的态势。 与此同时,多强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欧盟一体化深入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虽然欧盟不
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但在倡导国际规范、制定国家制度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影响力。新兴大国整体力量上升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加显现。新兴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并开始进入国际体系的核心,这是世界权力消长和格局变化的明显标志,也是多极化雏形的实质性显现。尽管如此,一超多强格局还没有出现拐点。国际格局的变化也使得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冷战结束伊始那种基本上是西方大国垄断国际治理体系的模式开始松动。西方主导国际治理体系的态势还会持续,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实力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的要素。有形实力是力量,同时,制度是力量,文化也是力量,并且都是构成世界格局的要素。谁主导了这些力量,谁就占据制高点,谁就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发言权。
4.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26~29
5. 如何理解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实质?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体现哪些调整?
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布什提出要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其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调整:一、军事方面美国重回“多边主义”路线奥巴马叫停东欧反导系统,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奥巴马倡议建立“无核世界”,与俄罗斯签署协议共同削减核武器奥巴马酝酿从伊拉克、阿富汗抽身奥巴马改善与朝鲜等国家关系奥巴马政府大幅削减国防预算二、提升美国形象和影响力与小布什政府重点强调硬实力和先发制人不同,奥巴马政府将更加重视美国的软实力,战略目标是提高全世界对美国的好感,扩大美国的影响力。三、奥巴马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优先次序加以调整小布什政府时期,反恐几乎成为主导美国全球战略的最重要的事务。但经济危机的爆发,奥巴马不得不考虑首先要恢复国内经济。
6.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调整的特点及原因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失业率超过10%,创历史新高、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后重建举步维艰以及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的急速攀升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美国正处在深刻的国内政治与社会变化的历史性进程之中。这一进程究竟将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美国是变得更加强大、还是开始一个缓慢的衰落进程,现在断言还为时尚早。但至少2000-2009年新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被称为美国近40 年来最糟糕的十年。[1]奥巴马政府对世界局势和美国相应外交政策调整的紧迫感是过去10 年最突出的,这给美国的战略调整倾注了巨大的动力。奥巴马
上台已经一年,美国对外安全战略调整的基本走向和目的也已较为清晰,这一调整究竟将如何演变,显然将对世界局势和美国外交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野去布什化冶倾向十分明显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外战略调整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 (1) 首先,在“变革外交”的旗帜主导下,奥巴马政府在一系列传统的美国对外安全战略重点上“求新求变”,以便摆脱布什政府两届任期内因为单边主义和军事反恐而招致的美国在海外的战略性困境,以合理的成本来赢取合理的海外战略目标。这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进行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的突出特点。
2. (2) 其次,在“巧实力”理念的带动下,奥巴马政权软化了美国对“失败国家”、“流氓国家”和“潜在对手国家”问题上的对抗立场,从布什时代的以施压为主、防范为主、以压促变为主的策略,转向了在全面对话、加强接触、谋求妥协、软硬兼施基础上实现美国战略目标的新策略。
3. (3) 奥巴马政府在战略上和外交上对东亚的重视程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4. (4) 第四,通过“无核化世界”政治构想和重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核裁军谈判,缓和美俄关系,为解决伊朗核问题以及稳定东欧地区局势创造条件,从而结束2008 年8 月格鲁吉亚战争以来美俄之间的紧张关系。
5. (5) 第五,加强多边主义在美国外交与战略行动中的运用,改变布什政府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签署《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的保守立场,力主重塑美国在气候、环保、核裁军以及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等全球议题上的主导地位,把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提升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建设以及呼吁推动“绿经济”列为美国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
7.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P124-128(结合实际)
中美共同利益在不断扩大且远远超过彼此分歧,两国合作的基础在持续加强。中美关系日益具有全球性影响和战略意义。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只要双方增进互利合作,妥善处理两国的分歧,中美关系就能保持健康稳健的发展势头。
8.欧洲一体化的历程P130~133、原因P135~137及前景。P147~149
欧洲未来的发展会面临许多难题 一、随着欧盟的扩大和一体化进程的深化,欧盟在政策协调上的难度增大 二、欧盟一直面临着机构改革的巨大压力 三、欧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存有一定困惑基于处境和利益的不同,欧盟各成员国对进一步一体化的需求和态度不尽相同,可能将出现不同问题上不同速度的一体化发展。这将导致欧盟内部出现若干个一体化程度不同的集团,呈现一个多样化的联合体。
9.如何认识日本的政治大国发展战略。P165-177
日本对政治大国的追求既包括外交政策,也包括国内改革的全方位的国家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积极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二、 推出新的防务政策三、 在历史问题上,试图尽快翻过战败的一页四、 试图日本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以及对政治大国的追求是日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正常需求,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健康的民族主义意识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但关键在于其在对政治大国的追求过程中能否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其对历史问题的模糊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周边国家的不信任感构成了日本走向政治大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就必须彻底清算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来说,要以平
常心态正式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客观现实。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亚洲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日本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对它否定战争历史,偏离和平发展方向的言行,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争、抵制;要区别政治大国和军国主义,对日本扩充军事实力要作客观的评估;对它要求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与经济实力相应的作用的意愿和要求,我们应视情况给予理解和支持。
10.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P250~253
11.结合中国国家利益,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P245-247 P254(国家利益)
结合中国当今的国际地位和面临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发展。P256-262
12. 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平发展)? ① 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②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 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④ 进一步加大经济外交力度,使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⑤ 外事工作坚持以人
为本的思想
13. 如何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非传统安全包括哪些内容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二、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虽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但人均GDP只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
14. 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什么是综合安全观?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的内涵与特征?
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要求改变传统安全问题占绝对主导地位时期的国家安全模式,这客观上有利于拉近和改善国家间的关系,在国家安全问题
上以合作的方式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带来的挑战。各国前所未有地大力开展环交,能源外交,加大了治理跨国犯罪及国际反恐合作的力度。
综合安全观:以新的视角审视安全问题,把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主体、以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概念,扩展和深化为以个体、国家、地区、世界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信息、生态、文化等多类型安全在内的安全理论。
内涵:互利、互信、平等、协作。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特征:一、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 二、新安全观以全方位的综合安全为安全视角 三、新安全观以合作安全为途径,实现普遍安全
15. 气候变化、国际气候谈判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
影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各
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的应对:中国将建设性推进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所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实施有力的国内政策、措施和行动。中国将本着对人类生存和世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
当前世界局势发生五大新变化。“一超多极”格局虽未根本改变,但“一超”与“多极”差距缩小,大国关系“有张有弛”,国际间平等与民主的趋向在增长,中国担当更举足轻重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