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部分姓氏堂号及出典之三十汪
百家姓部分姓氏堂号及出典之三十汪
第一、堂号及部分堂号出处
平阳堂、婺源堂、世德堂、世泽堂、同源堂、越源堂、越国堂、越荫堂、耕荫堂、振绮堂、惇义堂、惇叙堂、惇彝堂、惇(敦)睦堂、敦伦堂、敦实堂、敦本堂、大本堂、立本堂、笃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惇本堂、一本堂、三锡堂、三辉堂、四维堂、六桂堂、六州堂、七公堂、万年堂、聚德堂、醇德堂、敬德堂、明德堂、达德堂、滋德堂、德基堂、宝善堂、宝庆堂、馀庆堂、集庆堂、积庆堂、培元堂、景徽堂、教忠堂、忠勤堂、忠厚堂、延风堂、承恩堂、永恩堂、永俊堂、永承堂、永伦堂、永和堂、义和堂、世和堂、崇和堂、中和堂、安居堂、平安堂、精卫堂、润辉堂、述古堂、诒燕堂、光裕堂、孝友堂、孝思堂、朝宗堂、龙溪堂、西麓堂、生花堂、鼎立堂、麟书堂、佑启堂、亦政堂、爱敬堂、敬爱堂、敬敷堂、树彩堂、存著堂等堂号。其中平阳堂乃以郡望为堂号。唐代汪华封越国公,明代汪广泽封忠勤伯,其后裔分别以“越国”、“忠勤”为堂号;五代时翁乾度6子别为洪、江、翁、方、龚、汪6姓,后同举进士,时人誉为“六桂联芳”,因共以“六桂”为堂号;明宁州知府汪宪,爱藏书,名其书屋为“振绮堂”,子孙因以为堂号。
第二、来源及名人
汪姓为中国第60大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48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36%。约37.1%分布于安徽、湖北2省(其中安徽省最多,约占24.1%),30.7%分布于江西、四川、浙江、江苏、河南5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汪姓为安徽歙县第1大姓,安徽舒城、浙江开化第2大姓。望出新安郡、平阳郡。 
国庆节放假去哪玩汪姓来源一直存在着争议。《广韵》最先提出汪姓出上古汪芒氏之后说。以后,《姓解》《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氏急就篇》等都附和此说。汪芒氏,一作汪罔氏,釐(僖)姓,为防风氏的一支。防风氏发祥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以豨(野猪)为图腾的封豨氏与以凤鸟为图腾的风夷大风氏一支目+目(qú)夷氏联姻产生的氏族。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在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反山、瑶山一带建立了良渚文化。相传防风氏之君,守封、禺之山(即今浙江德清县西南封山与嵎山)。禹会诸侯于会稽,防风氏来晚了,禹就将他杀了。防风氏的一支汪罔氏(汪芒氏)后来北迁到了今天的山西、山东境内,与其他部族融合,称长狄氏。春秋时建立鄋瞒国,活动在今山东济南以北(一说高青)地区,曾袭击齐、宋、鲁等国,公元前616年败于鲁,公元前607年为齐所灭。汪芒氏改汪氏乃后人附会之说,
先秦文献不到任何的记载,各地的汪氏,也没有一家自认出于汪芒氏之后。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汪姓来源比较可信的说法有3种:
①春秋秦宁公封其侄于今陕西大荔县境,国曰汪,伯爵,其后公族以汪为氏。西周早期青铜器■(汪)白卣,就是汪国器。
披荆斩棘的哥哥成团夜播出时间②汪氏,姬姓,春秋鲁成公次子公子汪之后。公子汪,生公孙挺;公孙挺之子诵以汪为氏。春秋鲁哀公时有汪踦(?-前484),即汪诵之后。
③五代十国时有翁乾度,本闽国补阙郎中。南唐灭闽,为避战乱,隐居莆田竹啸庄(今福建莆田荔城区北高镇竹庄村),将6个儿子改为洪、江、翁、方、龚、汪6姓。宋初,兄弟6人同列进士,时人誉为“六桂联芳”,因共以“六桂堂”为堂号。第6子汪处休,宋雍熙二年(985)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
还有人提出其他一些来源:①古代有一条河叫汪水,发源于今湖北麻城五脑山,最后流入淮河。居住在汪水河边的人有的以汪为姓。②秦汉时期今甘肃玉门、阳关一帶有一个羌族
建立的汪野国。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西征,汪野国归附汉王朝,其国民或以汪为姓,后融入汉族。这些说法有没有根据呢?没有。
更离谱的是,有人居然提出这样的说法,说汪姓源于隋末唐初歙州刺史汪华之后。汪华只能说是安徽、江西、浙江一些地方的汪姓始祖之一,并不是汪姓的得姓始祖,怎么可以说汪姓出于其后呢?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汪姓:①金代的女真族古里甲氏(夹谷氏)、汉姓曰汪。金亡后一部分人改姓汪姓,渐融入汉族。②金末有巩昌盐州(今陕西定边)人汪世显(1195-1243),本鞑靼黄掴氏(汪古氏),后降蒙古国,为巩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总帅,封陇右王。长子汪忠臣、次子汪德臣、4子汪良臣,德臣子汪惟正、汪惟和,都是蒙古国及元代名将。③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浙江山阴(今绍兴)举人汪金刚奴,本蒙古人。子孙融入汉族。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汪姓,例如:①蒙古族汪姓,本姓完颜氏、弘吉剌(弘吉剌惕)氏、汪古(汪古惕、汪古特)氏、汪古沁(汪古勤)、汪古津(敖恩古津、奥恩高津)氏、希日努特氏、宝日楚惕(孛尔楚惕、宝如沁、鲍日沁)氏、吉雅德(吉雅图)氏、汪扎尔氏、汪拉佳氏、忙高德氏、明嘎德氏、晃给热德氏。②藏族有汪姓:四川石棉藏族汪姓,本姓肉挖;四川
越西藏族汪姓,为清代四川宁远府越嶲厅老鸦漩(今越西县境)藏族土百户汪氏之后。③苗族汪姓,本姓卯荡、卯当、孟达。④彝族有汪姓:云南昭通一支彝族汪姓,本属土比氏族。⑤满族汪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完颜氏、汪佳氏、汪拉佳氏、汪扎布氏、瓜尔佳氏、瓦勒佳氏,以及融入满族的八旗蒙古汪扎尔氏,八旗汉军汪氏;又满族汪姓,或出清末民初京剧名伶汪笑侬(1858-1918)之后。汪笑侬,本名德克金。清末因为官清廉刚正被劾罢官而改学戏曲,名伶汪桂芬讥之,后发愤更名汪笑侬。⑥瑤族有汪姓。明御马太监汪直(?-1483),广西桂平人,即瑤族。今云南麻栗坡等地瑤族就有汪姓。⑦傈僳族汪姓,本属汪扒(旺扒、望扒)氏族,即鱼氏族。⑧台湾高山族之一支邹人有汪姓,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等地。⑨土族汉姓。其先蒙古族,元西宁州海子沟土官汪南木哥之后。南木哥,成吉思汗八代孙,明初归附,官西宁卫指挥佥事。自明至清,子孙世袭,入民国,为青海湟中海子沟土司,1931年废职(《中国土司制度》)。⑩回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傣族(花裙傣)、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东乡族姓等民族也有汪姓。
汪姓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人物,除了前边提到的外,还有:①汪文和,东汉建安中会稽令,始居新安(治今浙江淳安西),为新安汪氏始祖。②汪华,隋唐之际新安人。唐初授歙州总管,子孙居歙州(今安徽歙县),安徽汪姓多出其后。③汪伯彦(1069-1141),徽州祁
门(今属安徽)人,宋高宗宰相(正议大夫、右仆射兼中书侍郎)。④汪藻(1079-1154),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⑤汪元量(1241?-1317?),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南宋诗人。本是宋宫廷乐师。元灭宋,随三宫被虏北去,基于亲身体验,写了很多纪实诗篇。后回钱塘为道士。⑥汪大渊(1311-?),江西南昌人,元代航海家。曾两下东西洋,撰有《岛夷志略》1卷。⑦汪广洋(?-1379),南直高邮人,明洪武中右丞相,通经史,善篆隶,工诗。因胡惟庸(?-1380)毒死刘基案牵连被诛。⑧汪元亨,江西饶州(今鄱阳)人,元末明初散曲家。⑨汪廷讷,南直休宁(今属安徽)人,明戏剧作家、小说家。⑩汪昂(1615-?),安徽休宁人,清代医学家。其编著之《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流传甚广。汪琬(1624-1691),江苏长州(今苏州市)人,清初散文家。各民族服装⑫汪士慎(1686-1762?),原籍安徽休宁,居江苏扬州,清代书画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汪由敦(1692-1758),安徽休宁人,清乾隆中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书法家、诗人。汪启淑(1728-1900),安徽歙县人,清代藏书家、印章收藏与鉴别家。汪辉祖(1730-1807),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昭东大义村)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湖南善化县令,史学家、藏书家、校雠家;子汪继培(1751-1819),嘉庆十年(1805)进士、吏部主事,藏书家、校雠家。汪中(1745-1794),江苏江都(今扬州市)人,清代
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端(1793-183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初女作家、诗人。汪士铎(1802-1889),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清代学者。汪康年(1860-1911),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末报人。先后创办《时务报》《昌言报》《中外日报》和《京报》。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汪桂芬(1860-1906),湖北汉川人,清代京剧名伶。(转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