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老山界》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
第3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根据注音写汉字。
军(fá)_____咀 (jué)______(hān) ______然入梦 悬崖峭 (bì)____
答案:阀|嚼|酣|壁
解析:分析:“嚼”多音字,咀嚼读jué;嚼子读jiáo。注意区分形近字“墙壁”和“璧玉”。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中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平时多比较,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2.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出来,然后改正。
a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璧,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低下。
_____改成_____    _____改成_____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弛,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
_____改成_____  _____改成_____
答案:璧|壁|低|底|宏|洪|弛|驰
解析:分析:(1)注意区分“绝壁”和“璧玉”;“脚底”和“低头”。(2)注意区分“洪大”(指声音)和“宏大”(指规模);“奔驰”和“张弛”。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3.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浑身紧张__________
不可捉摸 故弄玄虚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__________
杀生成仁 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__________
美好景致 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__________
答案:涯→崖|饥→肌|生→身|洌→冽
解析:分析:注意区分“悬崖”和“天涯” “饥饿”和“肌肉”, “凛冽”和“清洌”多记忆,多积累。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4.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军阀 道谦 惊惶 酣然入梦 刺入饥骨
篱笆 疲倦 苯重 悬涯峭壁 苛捐杂税
答案:谦—歉 饥—肌 苯—笨 涯—崖
解析:分析:注意区分“道歉”和“谦虚” “笨拙”和“苯”, “天涯”和“悬崖”。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
时应多读、多记。
5.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a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________________
b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着勇气前进。
鼓: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准”态度严厉,来不得半点含糊,充分表现红军的严明纪律。| “鼓”含有战胜自身某些弱点,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解析:分析:读句子,理解句意,从而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一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二要结合具体语境。
6.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
骨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滚动。这里是滚下去的意思。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关注注释,多积累,多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一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二要结合具体语境。
7.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_________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_________
(3)罕见的美好景象。_________
(4)甜美、畅快地入睡。_________
答案:澎湃|绝壁|奇观|酣然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勾画词语,关注注释,理解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平时多查字典,多积累,多记忆。
8.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a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队伍的最后
解析:分析:读句子,理解句意,从而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一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二要结合具体语境。
9.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___________
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___________
c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比喻|对比|比喻、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1)“叹息”赋予敌机人的情态,运用拟人。(2)把“山峰”比作“巨人”,运用比喻。(3)“”与“”,“ 洪大”与“细切”,运用对比。(4)每一个句子是比喻句,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呜咽”运用拟人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10.仿照下列例句写话。
例句: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a林中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水中欢快的游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它是那样的欢跃哪!|好像湛蓝天空的飞鸟,它是那样的灵动哪!
解析:分析:读例句,前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后句写出事物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一要仿句子结构;二要仿修辞方法。
二、选择题
1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咀(jué) 篱(bɑ) 呜(yiè) 惊(huánɡ)
B.然(hān) 骨(lu) 湃(pénɡ)壁(qiào)
C.立(chù) 越(yú) 点(zhuì)扶(chān)
D.谈(pān) 畏(jù)疲(juàn)摸(zhuō)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中“呜咽”中的“咽”正确读音应为“y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
12.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民(yáo) 脚(xī) 军(fá) 租(jiǎo)
B.捐(kē)欺(wǔ)谈(pān)煮(zhōu)
C.饭(shéng) 壁(qiào) 碌(gū) 咀(jué)
D.点(zhuì)澎(bài)疲(juàn)斜(qīng)
答案:B
解析:分析脚读xīe,饭读chéng,澎读pài。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的认读和正确书写。平时多读多记,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1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瑶民歇脚缴租
B.欺诲攀谈煮粥
C.盛饭骨碌诅嚼
D.点啜澎湃倾斜
答案:A
解析:分析: B欺诲→ 欺侮; C诅嚼 →咀嚼; D点啜→点缀。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中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平时多比较,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14.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答案:C
解析:分析:A.景观泛指自然景,景象B.壮观: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C.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D景象:指景;情景。根据句意,强调罕见,而且饱含赞叹之情,所以选C
点评: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一是理解词语含义,二是结合具体语境。
15.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答案:D
解析:分析:D是拟人,A是比喻句, B是比喻句 C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1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第六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C项中第二个冒号应删掉;D项“茶缸煮饭吃”后应为逗号。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记住常用标点符号的名称、写法、作用。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从表达的语气,表意是否完整等方面判断。
17.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攀谈答案: C
解析:分析:A“远”和“近”,“ 洪大”和“细切”是反义词。B “忧”和“喜”是反义词。D“上”和“下”是反义词。
点评:本题考查反义词。
18.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答案:C
解析:分析:红军战士夜晚翻山,山路崎岖陡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战士们还能说笑,充分表明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