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音乐诊疗体系(转贴)
《黄帝内经》中的音乐诊疗体系(转贴)
《黄帝内经》中有一些关于音乐诊疗的内容,尽管他们的分布比较分散,但归纳起来则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音乐诊疗体系。为了系统的全面的继承这一内容,本文将《黄帝内经》中有关音乐诊疗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对有志于中医音乐疗法的朋友有所益处。
一.    《黄帝内经》中音乐诊疗的内容、概念和意义
1.   《黄帝内经》中音乐诊疗的内容
《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内容与音乐诊疗相关,将哪些内容纳入音乐诊疗体系是首先要考虑的。我们认为有以下三方面是属于音乐诊疗范围的:
(1)  语音诊疗部分
这里将语音纳入了音乐诊疗体系理由有三:1)语音与乐音一样是组成歌曲的元素;2)语音与乐音的物理性质相近;3)中国乐音的起源与语音相关。
五常指的是什么在理论上《黄帝内经》讲述了五声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在临床上《黄帝内经》讲述了声音变化的诊断内容。
(2)  乐音疗法部分
乐音疗法是《黄帝内经》音乐疗法的重点内容,在理论上讲述了五音与五脏、五经的关系;六律与六腑、六经的关系;古十二律与十二脏腑经络的关系;二十五音与经络及其上下左右分布的对应关系,在上重点介绍了二十五音的双音疗法。
(3)   音乐疗法部分
严格来讲《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完善的音乐内容 ,有的只是几首由双音疗法进一步发展而成的简单曲的雏形和可用于音乐的情志原则。
2.   中医音乐诊法的概念
中医音乐诊法属于中医四诊的闻诊范围。医生通过听察病人的语音变化和引起某经共振乐音的变化,来判断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虚实。
3.   中医音乐疗法的概念
中医音乐疗法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用语音、乐音、歌曲和乐曲等方法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和情志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4。研究《黄帝内经》中音乐疗法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中讲述的音乐疗法内容基本上属于现代音乐疗法理论中的共振部分,其共振的受体是人的脏腑经络。在语音方面:单音的应用是六字诀一类疗法、多音的应用是诗疗一类疗法;在乐音的方面:单音的应用是钟疗、磬疗等,双音的应用 是古琴的和弦;在音乐的方面:是具有脏腑经络共振效果和调整情志作用的乐曲。因此,研究《黄帝内经》中音乐疗法的现实意义便是:探索和完善已经失传两千多年的中医音乐疗法理论,以便指导现存各种中国古代音乐疗法的应用;用这种理论结合现代音乐疗法的研究成果开创出更多的、更好的音乐疗法和仪器。
二.   《黄帝内经》中的语音诊疗内容
1.  五声
《黄帝内经》中唯一提到五声的是《素问.   针解》“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哪么五声到底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音字的解中说道:“宫商角徵羽声”。《素问.  金贵真言论》关于五音的注中说:“角,木声也;徵,火声也;宫,土声也;商,金声也;羽,水声也。”《素问.   五常政大论》在论述不足时的运气中讲了其声角商…其声徵羽…其声宫角…其声商徵…其声羽宫。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五声就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字的语声。历史上乐器的发明要晚于语言很久,故我们认为五声的出现要早于五音。
2.   五声与五脏相应
《黄帝内经》中有四篇文章记述了五声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它们是:《素问.  金贵真言论》、《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素问.  五常政大论》和《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注:由于当时音与声常混称,故此四处的音实为声)。具体对应关系是角—肝;徵—心;宫—脾;商—肺;羽—肾。
3.   五声与五音六律相应——通经络
《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声合五音,合五行,脉合阴阳。”;《素问.  针解》说:“
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五声应五音六律”。它们的中心意思是说五声和五音相应(频率相同),因此它们都具有诱发相应经络感传的功能(五音诱发经络感传后述)。
4.   五声调式不同诱发的经络感传不同
如上所示五声不但可以诱发五音所能诱发的经络感传,亦可诱发六律所能诱发的经络感传(“五声应五音六律”)。具体的方法是:人声应音,即平声应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即上声和去声应六律。
5.   五声的变化可以诊断脏腑经络的病变
《素问.  五脏生成》说:“五脏相音,可以意识”。注解中说:“音,谓五音也。夫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此其常应也。然其互相胜负,声见否臧,则耳聪心敏者,犹可以意识而知之。”在《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具体的介绍了五脏偏虚时的声音变化情况:肝虚——其声角商;心虚——其声徵羽;脾虚——其声宫角;肺虚——其声商徵;   肾虚——其声羽宫。
6.   语音及相关器官的解剖、生理、病理记载
《灵枢.  忧恚无言》介绍了人发音器官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如:“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气分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也。此文也同时讲述了人猝然无音的病理机制是:“寒气客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7.   语音诊疗的发展
从现在已知的语音诊疗内容(如:六字诀、数字疗法和诗疗等)看,与脏腑经络相关的语音并不只有五声。研究结果认为几乎所有的汉字发音都与人的脏腑经络相关,特别是十二经脉。但由于汉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几部分组成的,它们均可单独的影响人的脏腑经络,所以许多汉字的发音可以先后引发一至三条经络的感觉传导。将这一研究成果用于诗疗和歌曲的创作和应用,那是最理想的事了。
三.  《黄帝内经》中的乐音疗法内容
1.  乐音
现代音乐理论认为:“乐音是物体(多为乐器)震动状态规则的音;《说文解字》音字的解中
说道:“丝竹金石匏革土木音也”。因此,这里的音就是指乐音。
2.   《黄帝内经》中的乐器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几种乐器,如:《素问.   玉机真藏论》说:“如按琴瑟弦”;《素问.  阳明脉解》说:“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
3.   《黄帝内经》中的标准音和标准器
最原始的乐音标准音的确定方法是以脏腑经络的共振来确定的。在《灵枢.   经别》中说:“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者也。”这里是说五音、六律和古十二律这些标准音都是与人的脏腑经络相对应的,或者说是以正常人的脏腑经络感传来确定的。当然在发明乐器之初也曾用声音来做标准,如《管子.   五行》说:“审核其声,修十二钟。”但是以上这些方法都有个体差异存在,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更为突出。所以当乐器发明以后人们便更推崇用乐器作为标准器,如:“竹管律”、“铜管律”、“均钟”和“编钟”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