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姓姓氏源流和历史名人
顾姓姓氏源流和历史名人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
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
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
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
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
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
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
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
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
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
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
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
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
但是,综观顾氏家族史,从古至今,其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江浙一带,因此,顾姓
历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苏。例如: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西晋时支持司马睿的
江南士族领袖、顾雍之孙顾荣;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元朝画
家顾安、文学家顾瑛;明朝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明、清之际的思
想家、学者顾炎武;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清朝词人顾贞观、学者顾栋高、校勘学家顾广圻等,都是今江苏人。唐朝诗人顾况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画家顾宏中为江南人;明末农民
起义军将领顾君恩为湖北人。
在古代顾姓名人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顾恺之,和清代思
想家顾炎武。顾恺之,东晋义熙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
后人评其作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等,对中国
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顾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学识渊博,在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在音韵学方面,有承前启后之功。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是我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学者之一。
在近现代史上,顾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现代史学家顾颉刚,曾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学技术界有顾济之,任《辞海》水利科副主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审稿工作;顾震潮,大气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对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艺术界有著名沪剧演员顾月珍;钢琴演奏家顾圣婴,曾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被誉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
一、概览
《乐安顾氏宗谱》清道光三年木活字本
《暨阳顾氏宗谱》民国14年绳武堂木活字本
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
《暨阳平阔厚丰顾氏宗谱》民国16年植嘉堂木活字本
《靖江顾氏宗谱》民国22年经畲堂木活字本
《南通顾氏宗谱》民国20年南通翰墨林铅印本
《舶口阜顾氏宗谱》顾庄等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刻本
《吴江顾氏族谱》明顾绍业、顾绍龄纂修民国7年柳弃疾南社丛刻红格钞本
《上海顾氏家乘》顾德溥等纂修清乾隆十年刻本
《上虞西华顾氏宗谱》顾霁等纂修清宣统三年格思堂木活字本
《宜兴阡塘顾氏宗谱》庄拱辰纂修民国31年永寺堂木活字本
《无锡顾氏大宗世谱》清同治十三年佑敦堂木活字本
《无锡南河顾氏宗谱》清·顾璋清等纂修清光绪元年木活字本
二、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1、顾氏谱系考一卷:明,顾炎武纂。清蓬嬴阁刊吴县朱记荣增刊,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汇印本。该谱对顾姓从夏末顾国、秦汉越人顾余侯开始,至明代作者一系的顾姓历史、源流和分布详加考订辨正。由于作者是杰出的学者,学识渊博,因而此书是历史传记与谱系一类著作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四库总目提要》对此评价较高。该谱没有现代刊行本,旧本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杭州大学、武汉大学、福州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图书馆,与上海、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甘肃、山东、青岛、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武汉、江西、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公共图书馆可供查阅。
2、武陵顾氏宗谱汇编七卷首一卷,清,顾步清等纂。八册,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刻本。该谱以战国末年东瓯王安朱为一世祖,第三十世南朝顾野王为始祖。顾野王生五子:
盛南、鸿南、夏南、周南、允南,五子之后裔世居江南各地。该谱为吴地顾氏八十支之汇编,包括了太仓沙头支、崇明西洲支、昆山给事支、昆山金陵支、常熟衙前支、吴山祖墓支、无锡全桥支等等。卷首谱序、碑记、乡贤、科第、孝子、节妇等,卷一、二为人物列传,卷三之首为世系总图,余为各支世系图谱。谱局设于苏州,作者顾步清为吴山支后裔。馆藏编号:JP562
3、武陵[顾氏]宗谱汇编七卷:首一卷,清,顾步清等纂。十册,清光绪十年1884年
少年仙人在异世常熟顾时中传抄嘉庆十八年刻本。此谱为《武陵[顾氏]宗谱汇编》清嘉庆十八年刻本之抄本,其中一册为所附《分常支谱》,记载家传、世表,以万历间监察御史顾其国为第一世,世居苏州。谱为其侄顾文诏所编。馆藏编号:524991—5000
4、顾氏重汇宗谱不分卷:顾心毅纂修。46册,民国稿本,书名据版心题。此谱以安
朱为一世祖。安朱秦时出任闽中郡长,其孙期视,汉文帝时为顾余侯,后遂以顾为姓。至
十八世为三国吴丞相顾雍。三十世为南朝顾野王。野王生五子:盛南、鸿南、夏南、周南、允南。至第四十五世后,顾姓分出宪、鉴、坚、铿、铭、时敷、临、鸾、凤、襄等十二宗,时当北宋中叶。嗣
后宗又分支、支又分派,支派繁衍。该谱系汇集十二宗散居江、浙、沪
之各支而成。编纂者为崇明一支,属于宪宗。宪,原籍句容县,北宋末年官于汴,南渡后
居崇明镇西沙道安乡,为始迁祖。谱初修于乾隆三十六年顾一元修,续修于嘉庆十九年,
此为民国时又续修者。一至十一世册依次记载谱序、宗法、族人著述、家传、墓志、碑记、寿序、像传赞、科第、仕宦、封典、褒奖,其余都是记载世系。馆藏编号:JP552
5、顾氏重汇宗谱九卷:顾哲城抄本。8册,民国24年1935年,书名据书衣题此书为顾心毅修《顾氏重汇宗谱》之部分抄本。书末记云:崇明萃龙一元《汇谱》刊印于乾隆三
十七年,珍藏者大都缺而未全,民国13年重汇新抄之谱藏于上海大西路伯威宅,“民国
24年秋蛰城于庆宁寺上川公司公余录藏”。卷一谱序、碑记、跋、凡例,卷二为得姓考、汇谱说、里居考,卷三至卷九宪、铭、临数宗下部分支派世系。内有钱大昕撰祠记。馆藏
编号:911662—69
6、[上海]顾氏家乘六卷:顾德溥等纂修三修。4册,清乾隆十年1745年刻本。始迁
祖邦宪,元代为避兵祸迁居松江府上海县横沔之左,至正元年建大圣寺,子孙聚居于侧。
该谱卷一为谱序,卷二其分别为世系、宗规、祭田记、像赞、家传、述略等等。馆藏编号:924233—36
7、上虞西华顾氏宗谱三十二卷:顾霁等纂修。32册,版心题越南派九修,清宣统三
年1911年格思堂木活字本。始迁祖迁,宋哲宗时自浙江嵊县顾港徙居上虞西华里。五世
以后分为前、后、东宅等支,是谱为各派合谱。卷一为姓系考、祖像,卷二为谱系、诰命,卷三为科举志、官籍志,卷四是宗贤传、妇行传,卷五、六为墓志铭、诗文,卷七徙居考、行第考,卷八至三十为世系,卷三十一同源谱、考辨、传记,卷三十二附录崇明、海门、泰国景点
京那巴鲁公园
萧山谱。馆藏编号:916018—49
8、重修[上虞]顾氏宗谱不分卷:清顾起文辑录、顾奕杭抄辑。1册,清嘉庆六年
1801年抄本。参见顾霁修《上虞西华顾氏宗谱》条目。此谱为十九世孙起文所辑中宅谱。中宅十九世又有胜祚迁居杭州,其孙洪乾隆年间自杭州宦于四川,卒于成都,洪子奕杭遂
家焉。此本系奕杭至上虞所辑录者。谱载历代顾氏名贤、宗贤考、徙居考、世系表。卷末
附顾洪年谱。馆藏编号:JP561
9、顾氏[上虞]越南宗谱十六卷:顾霁等纂修。32册,九修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格思堂稿本。参见顾霁修《上虞西华顾氏宗谱》条目。此谱为该谱之稿本。卷一为得姓考、
宗谱序;卷二凡例、诰饬等,卷三宦籍等,卷四传,卷五至卷十六为世系。馆藏编号:长267458—89
王源参加中考10、[江阴]顾氏重修宗谱十卷:顾儒华等撰修。10册,民国8年1919年裕昆堂木活
字本。始迁祖兰,明天顺间自本县白鹿迁至长泾之巷路。卷一序、敕命,卷二至七世系图表,卷八遗像,卷九赞、序、传、记,卷十祠图、墓园家训。馆藏编号:922200—209
11、顾氏宗谱:江阴清怀远堂木活字本,3册,存卷 14、16上、20。记事至清光绪间。存卷载世表。亦收散居无锡、阳湖支派。馆藏编号:3250
12、如皋顾氏宗谱九卷:清·顾庄等纂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刻本。2册。始迁一世祖太乙,元季自苏州阊门迁于如皋,居江赶之摩诃山。第十世萸,明时始迁居葭埭。卷
一纪姓世系图、卷二纪世系考,卷三至九世表。馆藏编号:911538—39
13、顾氏族谱:不分卷:吴江明·顾绍业、顾绍龄纂修。民国7年1918年柳弃疾南
社丛刻红格钞本。3册,卷端或题与稽斋藏板。是谱载吴江顾氏二支。其一,一世祖信,
三国雍三十六孙,元代自昆山徙晋陵,其孙华三自晋陵赘居吴江,后居于胜墩村。华三之
孙瑜复徙城中北塘。其二,一世祖义,亦雍三十六世孙,居吴江之北。谱载英贤纪略、像赞、宗谱图、家传、仕宦志、迁徙考、墓志铭、列传、纪、诗等。馆藏编号:长006033
14、顾氏世系表:不分卷,附撰述表:吴江明·顾绍业、顾绍龄纂修。民国7年1918年柳弃疾南社丛刻红格钞本。1册。参见民国7年钞本《顾氏族谱》三册条目。此册仅录
世系图,卷未有钞录者柳弃疾记,云此谱成于明末清初,绍业、绍龄皆其时人。馆藏编号:长006053
15、顾氏族谱:不分卷:[吴江]顺寅方纂修。民国9年1920年柳弃疾南社丛刻红格
钞本。1册。参见民国7年钞本《顾氏族谱》三册条目。本支一世祖为华三之十一世孙子学,始迁于芦墟。存谱载序、系图。馆藏编号:长006057
16、同里顾氏世系表:一卷:[吴江]/清修。民。国11年1922年柳弃疾南社丛刻红
格钞本。1册。表以三国顾雍为一世祖。芦墟顾氏,悉出三十三世孙亨,其后又别为三支:北墟支祖义,县市支祖信,同里支祖仁。谱载世系。卷末弃疾记云,所钞系康熙四十二年
务本堂本。馆藏编号:长006039
17、武陵[顾氏]宗谱:六卷:吴江清·顾道永纂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文远斋
刻本,6册。三国顾雍三十五世孙全,入赘梅社,谱以全之孙升一为梅社支一世祖。升一,元末明初人。升一弟升二之曾孙琮迁于洞庭阴山,此谱兼载阴山一支世系。卷一序、像赞等,卷二至四世系图、全传、艺文,卷五、卷六艺文、墓图、迁徙考。馆藏编号:长471788—93
18、顾氏族谱:不分卷:[青浦],民国钞本,1册。一世祖文魁自青邑之施家浜迁居
朱家阁之漕巷滩,时概在清中叶。册载先代传言、墓图、传记、世系等。世系记至第七世,皆出生于清光绪间。馆藏编号:3252
19、重修唯亭顾氏家谱:十四卷,附三卷:长洲清·顾来章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刻本。工6册。始迁祖升世为吴县人,明成化间始迁长洲之唯亭。卷一世系,卷二诰敕,卷三思遇,卷四志书,卷五杂撰,卷六传文,卷七行略,卷八墓志,卷九艺文,卷最新的喜剧电影
十政绩,卷十一园亭,卷十二祭文,卷十三祠宇,卷十四墓图,附卷庄规。馆藏编号:长471990—2021
20、阡塘顾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宜兴]/庄拱辰纂修,民国31年1942
年永寺堂木活字本,4册,八修本。始迁祖逸三,元末自江苏昆山徙居宜兴阡塘。卷首谱例、祠规、家训、族约,卷一序,卷二至五世系、世表,卷六至八传、跋、记等,卷末古
礼五宗图等。馆藏编号:9]2774—77
21、荆溪湖洋渚顾氏宗谱:十六卷,祀田记四卷清·顾鸿福等纂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启堂木活字本,20册,书名据签题。始迁祖佑三,祖居本县原坂顾塔桥,明初
入赘湖洋渚谈氏,为本族一世祖。卷前为序,卷一敕命等,卷二至九世系图、世系表,卷
十至十六传略、寿序等。馆藏编号:3257/A
22、南通顾氏宗谱:十卷,首一卷顺祖培等纂修,民国20年1931年南通翰墨林铅印本,4册。始迁祖昌,元末避兵乱自吴郡寓居高邮,旋迁通州,居于城西。卷首受姓记原、远代志略,卷一像赞,卷二至七世系表,卷八列传,卷九古训,卷十别录等。馆藏编号:920368—7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