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西庄镇井溢村师姓名人
韩城市西庄镇井溢村师姓名人
一.千古功臣师彦公
师彦公(1741-1800),字槐山,自号朴园,清乾嘉间人。少警敏,读书务求融会贯通,历任通判、同知、淮徐海兵备道、淮扬观察使等职。先后30年,察吏安民,赞治精勤,治水有方,功绩卓著。每次调任,旋即审度水势,或豫筑以决其患,或储料以待其需,每于他人不虞之时购积之,因而能抢险之勋费少而功多。上官奇其才,凡险工皆委其治,任淮阳、淮徐道期间,督理宣防卓识,伟略不惟同例取,暑雨祁寒,绝无懈怠,因而千里河堤,数年无虑,两岸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四十九年(1784),皇帝南巡,召见彦公,颁赐频仍,彩锻锦囊荣佩,厚礼相待。后诰授“中宪大夫”,并“三世如其官”。
彦公身居高官,不忘造福梓里。乾隆四十三年(1778)韩城大灾,捐粮500石,赈济灾民。乾隆末年(1795),利用法王庙古柏售银千两,征得社会人士赞助,历一年,于井溢村五大夫祠西侧建起“古柏书院”。状元王杰为作碑文。从此,县北寒士肄业称便。辞官归里,置义田500亩(其子孙仅留100亩),办义学;给文庙捐银5000两,资助韩邑贡生赴试;还建造龙门铁柱、铁环,免舟覆溺。
热血江湖韩飞官加点
彦公逝后,位列名宦祠、乡贤祠。韩城历代志书皆为其立传。他的姻弟作铭文曰:太华之精,灿为列宿,江淮立勋,永企司副,移孝作忠,德辉日富,兆以佳诚,荫森王窦。
二.荣禄大夫师长治
师长治,字理斋,韩城人①。由举人捐内阁中书,改知县,选浙江上虞。道光二十一年(1841),再选湖北崇阳,莅任甫②百日而及於难。先是,县胥役③催徵钱漕④,久为乡民害。生员锺人杰、金太和等起而包输纳,不数年皆骤富,与县胥分党角立。前令折锦元愦⑤不治事,一惟胥役所为,致两次閧⑥漕。援巡抚伍长华批牍“漕石加徵一斗”语制扁送县,毁差房。武昌知府明俊务调停姑息,於是奸民日肆。锦元旋劾罢⑦,以金云门权县事,擒太和置武昌狱,势少戢⑧。
其年九月,长治至,人杰闻上游檄捕急,疑其仇生员蔡绍勋所谮⑨,纠党数百人篡取之。至则绍勋遁⑩入城,蹑⑾追抵城,门闭,内外鼎沸。长治登城谕,不退,持竟夜,质明,人益众。逾缺入,大索绍勋,不得,迫长治申状,言绍勋作乱,人杰倡义捕反者,并请释太和。时明俊以事至蒲圻,距崇阳一日程,长治先期遣长子怀印潜出,请明俊莅县镇抚,而明俊急返武昌。众益张,长治骂不屈,遂遇害。妾吴氏及侄女皆自经⑿。家丁曹彬被杀。
时十二月十二日也。
人杰以长治始至,无可归罪,乃槥敛⒀而哭祭之,言己以报仇仓卒,误戕⒁良吏,事不获已,遂据城叛。胁众逾万,陷旁近数县。明年正月,人杰等伏诛,恤世职。弟长镳⒂,官参将。於咸丰七年,援剿安徽,与贼战婺源⒃之横槎,阵亡。
(转自《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九列传二百七十六忠义三)
注释:①韩城市井溢村。②甫,刚刚。③胥役,小官吏。④钱漕,赋税。⑤愦,音kui,昏乱。⑥閧,音hong,起哄。⑦劾罢,罢免。⑧戢,音ji,收敛。⑨谮,音zen,诬陷。⑩遁,逃。⑾蹑,音nie,追随。⑿自经,上吊。⒀槥,音hui,小棺材。⒁戕,音qiang,杀害。⒂镳,音biao。⒃婺源,婺音wu,地名。
三.外科名医师荆茂
师荆茂(1902—1972),又名普田,字蕊馥,排行老五,人称“五先生”。16岁从父专司中医外科,行医50多年,誉满韩城北塬。
他看病的特点是:简、便、速、廉。所谓“简”,器械简单。疗法简捷。外出仅带药囊,多以偏、单、验方治病。“便”即方便患者。慢性病、顽固性外科疮疡,让患者带药自换,或自己送药上门。“速”即疗效迅速。不少屡治不效的外科病,经他诊治,莫不很快痊愈。“廉”即药费低廉。荆茂身居农村,深体民艰,不仅出诊、处方、换药免收费用而且制剂全为中药,花钱少。他用药,既遵古又创新,善察患者特点施治,所研制的去腐生肌散,疗效显著,为病人及医界称道。
师荆茂性情耿直,重义轻财,要求子孙、门生:“要有真学问,真本事”,“不分贫富,不怕脏,不贪钱财坑病人,救死扶伤是本分,要作医界老实人”。
四.书坛巨擘师承德
师承德(1907-1993),又名桂庚。出身农家。青年时期,任小学教师多年。1933年,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发动的分粮、废债和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并散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1938年,参加抗敌后援会、读书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开展募捐活动。1947年春,他在任国民党盘惠乡副乡长期间,秘密接待中共地下武装工作人员孙石亦(后任韩宜支队队长),明确表态竭力保护革命工作人员,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是年,县北山区爆发游
羽毛球 规则击战争,他奉命“搜山”,对国民党当局采取表面应付的态度。次年春,游击队中队长李俊生,秘藏承德大嫂家(与李有亲戚关系)养伤,他不时抽暇探望。解放后,他于1950年2月加入中国民主共盟;先后在县文化馆、剧团、市医院工作。1977年离休。
承德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潜心研究中国历代书法名家风格,青年时期的艺术功力即誉满韩原。中年钻研北魏书体。晚年,专心致志学练于右任书艺,以行草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世人称道的有《韩城革命烈士纪念馆》牌匾等作品。韩城北原到处可见到他书写的门楣题字和照墙格言。在他的教诲和影响下,一大批中青年书法爱好者茁壮成长。尤其传为佳话的是,祖孙三代同台参加韩城市书法表演。他多次参加省、地、市书法联展,获得奖证书和荣誉证书上百次。作品被选入1998年出版的《咏华山书画篆刻集》。生前曾任韩城市书协名誉主席,渭南地区书协会员和陕西省右任书法协会会员。
油卡充值
他为人耿直,宽厚谦谨;对事业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以书联谊,团结众。凡有求字者,从不拒绝,更不收礼,总“以求者为知己”,即使在拮据之际,亦不以书作价,真正是境高、品端、德贤。他把书法看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崇高事业,总是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激励求书者爱党爱国。他的子孙中,因受其书艺熏陶和言传身教,书法成就亦为众
人所瞩目。有人吟诗赞场其几代人的书艺,曰:“书法门第多精英,前赴后继出新星,中华瑰宝得弘扬,德艺双馨树高风”。他在晚年,仍坚持每天看书看报,记笔记,练书法,使书艺更臻完美,精神境界与时俱新。星际争霸秘籍大全
2007年9月7日,承德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韩城市文化馆为其举办了遗墨展。虽然这天下着蒙蒙细雨,纪念会又是露天举行,到会的人仍很多。市政协的领导、市书协负责人和生前友好均先后讲了话,盛赞先生的书艺及品德。参观遗墨展的书画界人士当场挥笔题字,以表敬佩之情。
书协负责人杜穆生先生书赞其“传承中华翰墨艺,德润韩原学子心。”孙尔慧先生一首《调寄<水调歌头>·泰斗》的词语中这样写道:井溢土脉厚,瓜香引凤鸾。房寅彦公屈大,民间美名传。“你和司马同乡”,领袖惊呼赞叹,师哲巨人边。悠悠千古事,代代出高贤。承德公人谦和,书法擅。基因惠及子嗣,“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今重现。笔力雄健秀美,挥洒蜿蜒自如,“于体”0(指于右任书法)得真传。媲美汉三公,墨宝珍韩原。
墨展会后,出刊了《师承德先生遗墨选集》,其佳作得以广泛传承。起步停车步骤
五.革命先驱师哲
师哲(1905-1998),曾用名维允、懿德。出身农家。少时聪颖,刻苦读书。1925年春,投笔从戎,参加国民二军。后被选送前苏联留学,先后学习、工作达15年之久。1926年10月,于前苏联的基辅加入共产党,并任中共旅俄支部书记。军校学习结业,即长期在前苏联西北利亚内务部工作。1937年,任赤国际救济会第二儿童院院长兼教务长。1939年起,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秘书。其间,他日以继夜地将国内寄来的的文章、谈话记录和各项声明等,翻译成俄文,介绍给各国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康生利用前苏联扩大化而关押了一批中国同志,师哲为其逐一甄别平反,并把大部分人送回国内。1940年初,他受共产国际派遣,随同周恩来、任弼时一道回国。
师哲长期在前苏联和共产国际学习和工作,加上他个人深厚的造诣,被誉为党内少有的“苏联通”。回国后,先后担任任弼时的政治秘书,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政治秘书办公室主任,中央编译局局长,俄语专修学校校长,外文出版社社长和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并兼任等中央领导人的俄语翻译。在身边工作18年之久。1942年,在延安多次与师哲畅谈,了解前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情况。他侃侃而谈,得到的赞许。建国前后多年,师哲参与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外事活动。1949年1月,前苏共派米高扬到西柏坡秘访;1949年7月,刘少奇率团到前苏联秘访;1949年9月,前苏联派团
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1950年初,、周恩来赴前苏联访问,与斯大林两位历史巨人的会见,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合作条约》;1954年4月,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等等,党和国家的十余次重大的外事活动(详见附录),师哲作为各次代表团的顾问或政治顾问,协助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会谈和签约,均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在为师哲的回忆录作序时写道,师哲也“命运多舛”。从1959年开始,他受康生迫害,冤狱、流放达19年之久。在狱中的10多年,他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狱中图书馆的中文版《列宁全集》,从头至尾地校对了一遍,发现误译甚多,有的批在书上,有的作出记录,出狱后即告诉编译局。1979年,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做出了最后结论——“经13年审查,没有政治问题”。后调回北京,任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顾问。
师哲一生在外地工作,但仍心系故土。1954年,一次就买了200多本农村通俗读物,寄回井溢村,从此,村上办起了图书室。他非常关心韩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曾为司马迁祠墓护坡工程等奔波效力。1985年,他携女儿等回到阔别60年的故乡,与井溢村乡老座谈,摄影留念;与市上领导同志亲切交谈,提建议;并到几处学校参观,勉励办好教育,振兴韩城文史之乡。1990年6月,他为《韩城市志》的出版发行撰写了别具风格的序言。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师哲生前的最后十多年,虽年老多病,仍以惊人的毅力,潜心撰写了回忆录,以他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党和国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一出狱,就在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整理出了上百万字的回忆录,交到中央文献办公室。并于1991年和1997年分别整理、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和《峰与谷》,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为人们展示了巨幅的历史画卷,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师哲于1998年8月17日逝世于北京,党和国家对他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韩城报》均刊登讣告。他的业绩将永远载入党和国家的史册。附图6师哲故居
六.师门三乡贤
井溢村历史上乐于扶贫济困的人世代均有,韩城地方志有载者,或碑文纪事者,除《史话》中有传者外,突出的还有下列三人:
师文璻:字昆云,师姓第九世师勋的长子。清雍正间人,太学士,敕赠承德郎。见人危难,必施救济。雍正十年(1732)夏,大旱,不少村民不得饱食。文璻一面发粮赈济,一面粜粮减价救市,四乡饥民颂其德,县衙朱公旌其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