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味赏年俗手抄报内容文字
品年味赏年俗手抄报内容文字
1.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3.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压岁钱简介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作用。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6.春节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今天,拜年的习俗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形式。
7.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月二十三(或十四)小年节起,人们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淋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8.传统习俗
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窗花与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团圆饭”,长辈给孩子分发“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节还有娱乐活动:舞狮、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等。
9.欢乐中国年
一到过节,家家户户在门上都贴起了春联,而且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小朋友们也都穿上了新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过春节就代表着崭新的一年到来,也预示着我们又大了一岁。贴完了春联,我们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饺子,刚吃好了一半,爷爷奶奶就从口袋里掏出了压岁钱给了我,特别开心。
10.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样如意。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