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重点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扑救凉山州森林火灾过程中有30人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愿30位英雄一路走好。
B.亚洲文化嘉年华整体舞台设计上采用的“天地矩阵”格局精美绝伦地呈现,融汇着主创人员着力创新、精益求精的可贵“匠心”。
C.“一带一路”搭起了一个规模庞大、极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平台,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蓬勃生机,人们将看到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繁荣。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咏雪》
B.野芳(香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茂盛,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湖中焉得更(还)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D.中间(夹杂)力拉(用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是天津“村村通客车”工作的“完善提升年”,各涉农区正在对存在的短板进行完善整改,打通入村最后一公里。
B.“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公安南开分局八里台派出所里几位居民拉着指挥调度室主任陶勇和民警王治红的手不停地感谢。
C.据一项针对湖北省和山西太谷、安泽、虞乡三县的统计显示,只有3%的“士”,能通过科举取士完成从体制外向体制内的流动。
D.只要一提起中国,蓬佩奥就变成了话痨。絮叨到什么程度呢,吃瓜众表示,我们都听累了。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防疫春耕两手抓,一列列钢铁巨龙昼夜兼程,飞驰在大江南北,为广袤的田野带去无限希望。
B.爱心人士高飞和她的朋友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广西山区,给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包”。
C.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流连山水,俯仰古今兴废,感慨深沉,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浓烈情思。
D.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中国几艘航母6.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高凤林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精确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周永和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天眼”,将FAST射电望远镜多达40多万块反射面板逐一编号,烂熟于心;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生活艰窘,蜗居30平方米斗室30年,却创造了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次品的奇迹。
(摘自央视专题片《大国工匠》)
(材料二)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到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从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到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中国科技在各个领域不断开拓,多点开花,突飞猛进。中国创造正以昂扬的姿态惊艳世界,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打造世界创新之高地。
(摘自《今日中国》2019年第2期)
(材料三)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工作态度马马虎虎、工作标准是“差不多就得了”、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甚至“商人精神”横行,能投机取巧赚到钱就行,不愿意放下身段从事体力劳动或钻研技术。如果人心出了问题,人心浮躁,工匠精神追求的从精致到完美的精神内核将不复存在。
(摘自杨乔雅著《大国工匠——寻中国缺失的工匠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工匠精神”具备哪些精神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说说现实生活中缺少工匠精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就倡导工匠精神,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词默写默写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课文填空。
①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③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________________,善之善者也。(传统文化·《孙子兵法》)根据提示默写。
①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捧菊,一抹情,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②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中,用对比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志趣高洁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总之,这种动物的举止很有条理,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判断正确。因此我最后断定
它们一定是两个魔术师,用了一种法术把自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就这样来寻开心。他们见到一个人,无论服装、外形、面貌和住在这个遥远的国家的人完全不同,当然会感到惊奇。我想来想去觉得有道,就大着胆子对他们说了以下的话:先生们,如果你们是魔法家,——我敢相信你们是的,你们肯定能听懂任何语言,因此我要冒昧地告诉你们两位,我是一名可怜的、不幸的英国人,由于遭遇不幸漂到你们这海岸上来了,我请求你们中哪一位允许我骑到背上,就像是骑一匹真马一样,把我驮到一家人家或者一座村庄,那样我就可以得救了。为了报答你们的恩惠,我愿意把这把刀和手镯当礼物送给你们(说话间我从衣袋里把刀和手镯取了出来)。我说话时,这两只动物默默地站在那儿,好像在极注意地听。我说完了这些话时,它们相互嘶叫了好一阵子,好像在一本正经地谈着,我清楚地观察到,它们的语言很能表达感情,那些词儿不用多大劲就可以用字母拼写下来,那比拼写中国话还容易得多。
(B)如果有一头母牛因年老或者意外事故死了,“慧骃”还没来得及把它弄给自己的“耶胡”吃,附近的“耶胡”便已经成的来争夺了,这样就会像我描述的那样引来一场战争,双方被瓜子抓得一塌糊涂,不过因为它们没有我们发明的那种方便的杀人武器,倒是很难得会互相残杀。有时候,附近几处的“耶胡”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也会这样大打一场;一个地区的
“耶胡”瞅准一切机会,趁另一个地区的“耶胡”还没有准备好,就向对方发起突然袭击。要是他们发现偷袭计划失败,就跑回家去,敌人没有了,就进行一场我所说的那种内战。
1.请简要概括选文(A)中格列佛“遭遇不幸”是指什么事?
2.请分析选文(B)中“耶胡”的性格特点。
3.作者把理想中的国家写成这种动物统治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唐多令
[宋]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经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写。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词的上片前四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夏江图。
B.词的上片后三句极言词人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天涯”极言词人流亡之远,以表现其欲归不能的哀怨。
C.词的下片后三句寥寥儿笔,便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
D.全词感情沉郁,风格清奇,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词的起始两句运用对偶,描绘了-幅明丽的图景;而接下来的两句却描绘了一-派凄凉的景。
B.“堪恨西风吹世换"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明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暗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
C.“燕人谁家”一句,借燕子飞人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在词人的悲慨之中,蕴含深深的嘲讽。
D.词人通过雁、明月、芦花三个意象,营造了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蔡襄《乞③用韩琦②、范仲淹》
注:①支:通“肢”。②乞:乞求,请求。③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
②固不病矣(_____)
③使良医不得尽其术(_____)
④不惮改作(_____)
2.两文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的建议有什么相同之处?
3.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宋春光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