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家的二小》:在叛逃父爱与父权中闪烁光辉
《费家的二小》:在叛逃父爱与父权中闪烁
光辉
第28卷第2期
2007年4月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V0】.28No.2
Apr.2007
《费家的二小》:在叛逃父爱与父权中闪烁光辉
赵慧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从细读文本入手,着重分析张兆和《费家的二小》的思想艺术价值.张兆和以诗意的笔墨深入描写
了农村女性二小对父权的叛逃;作品对父爱与父权纠结的揭示,细致而精准,呈现出艺术上的相对成熟及独特
的审美价值.二小因其对女性存在价值的自觉,在对父爱与父权的叛逃中闪烁动人的光辉.
关键词:张兆和;父爱;父权;叛逃
中图分类号:I207.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34(2007)02—0108—05 《费家的二小》是张兆和二十三岁(1933年)
时的作品,1934年1月刊载于有着强大的编辑
和撰稿人阵容的纯文学刊物《文学季刊》创刊号
上,与同期杂志上登载的《冬儿姑娘》(冰心),《一
千八百担》(吴组缃)等作品相比,自有一份既清
纯温润又不失深刻厚重的美.
1941年,张兆和短篇小说集《湖畔》收入巴金
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七辑,其中收录了四篇小说, 第一篇即是《费家的二小》.1999年11月,由孙晶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湖畔》.孙晶在其前言《荷香一缕清幽无限》中,认为"《费家的二小》全篇充溢着一派田园风韵,牧歌情怀","像一
幅水墨浅泼的画,画出乡间大地那份近乎空白的
朴质生活,画出一个少女的美与梦"【】1.这个评价是从审美层面对作品的准确把握.让人惊讶的
是,除了孙晶的概括性评说,极少有对这么一篇
优秀作品的其他关注.无论是最初发表,还是半
个多世纪以后的再版,《费家的二小》都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更一直被中国现代文学史所
忽略.这篇作品,一如费家悄然消失的-d,姑娘,
不再被人提及.
事实上,像张兆和的其它作品一样,《费家的
二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值得我
们一读再读.特别值得肯定的是,-d,以其对
父爱与父权的决然叛逃,与现代文学中其他农村
女性形象拉开了距离.
费家的二小是一位十六岁的农村姑娘.她美
丽,善良,勤劳,懂事,很小就失去母亲,跟父亲和
哥哥过着简单淳朴但快乐幸福的生活.到了婚嫁
的年龄,父兄都舍不得她,几乎是不近情理地拒
绝所有提亲,想尽办法拖延.二小在禁锢中感觉
到痛苦了,终于有一天离家出走.没有了二小的
家,也就没有了快乐美满,家散了架.
显然,作品中着力描写的是费老爹与哥哥对
-
d,的"爱".这种爱,既有亲情的真挚,又有一份
自私.由于亲情的合理,所以那份自私就不太被
人注意,直到货郎杨五的出现,费家生活的平静
突然被打破,父兄"爱"的自私才凸显出来.
实际上,这"爱"的自私性在一开始作者就屡
有暗示.张兆和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爹爹和哥哥在
-
d,婚姻问题上的固执:所有的提亲都被两人同
心协力地回绝.这种回绝,父子俩有充分的理由:
收稿日期:2006一10—30
作者简介:赵慧芳(1971一),女,安徽砀山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
代文学.
1O8
二小是光明的(是家里的"一盏灯"),是美丽的
(是"一朵花"),是快乐的(是"一簇欢欣");①她
温厚得像位母亲,在这个失去妻子和母亲的家庭
中,她就是个能干的主妇.三人组成的家庭,已是
个美满的整体,而二小又是这个整体的"核
心","灵魂","快乐的源泉",也不怪老爹觉得提
亲的人是"见不得他有这么个女儿,要来对付他,
把女儿讨去折磨".为了极写费家父子这种心理,
作者又用了一个具体事例,写父子俩在五月的田
间劳作时,镇上兴德堂药材店的老板秦三,来替
大云集的刘财主提亲.秦三被拒绝回去后,父子
两人有一段对话:
儿子问:"什么要紧事?"
"鬼知道什么要紧事,还不是鬼主
意!"
停了一歇,二小哥哥问:
"那家?"
"大云集刘财主."
"喔,那个猪!看他那肥头肥脑就不
像个人!"
"是的,心也不是人心.去年陈三娘
上吊,不就为欠他七十块钱,一时还不
出,硬把人家老板押将起来,哀求无门,
急得人上吊!北乡这一带穷苦做田人,
那一家不受他的害.人家女儿生得端正
点,就想方设法买去当丫头;当丫头,
谁知道,鸟七八糟!"
"狗!"一锄头下去,因为用力
太猛了点,锄头落了柄.
这段对话,显示出父子对媒人和刘财主的憎
恶中暗含的不愿嫁出---/1,的私心.一看到爹爹不高兴,--4,哥哥自然明白是为什么,尽管爹爹没
说清楚秦三他有什么事情,但两人61N不宣, 所以直接问:"那家?"哥哥的咒骂也显得没理由, 爹爹则把刘财主的"恶"抖落出来.这里似乎有爹爹的有意无意的夸大其词,比如陈三娘上吊,是因为欠刘财主钱,丈夫被刘家押起来了.但这里的"不就欠他七十块钱",似乎又有意容许读者作叉开费老爹的逻辑的解读:七十块钱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个很大的数目,"不就"这个词则把欠债的程度有意弱化了.费老爹的激烈反应,正突出_『他对女儿的担忧.哥哥也正是因为这人对妹妹的觊觎而大骂"狗",气得把锄头柄都砍断了.这
个情节极写了费家父子在遭遇提亲时的焦灼心理.
父兄在爱中堂皇地融人自私的成分而不自
觉,且能够成功抵挡提亲的压力,这与乡土中国的伦理传统,封建父权密切相关.在乡村,封建的伦
理观念依然沿袭下来,民国时期与满清甚至更早时代没有根本性的不同.但是,在具体的家庭里, 又各有些微差异.比如,传统中的父权与婚嫁习俗,是具有普适性的.父亲是绝对的权威;儿女婚
事须由父母作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重男轻女; 等等.这些准则规范着乡村人的生活.但在具体的家庭中,也可以有不违背基本准则的变通.费家就在这些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做了微调.费家主妇去世早,所以"母亲还没来得及溺死二小".这是一个微调:按照规则,贫困家庭留男溺女,但--4,因母
亲过早去世而幸存下来.第二个微调是,--4,在家中的地位比一般家庭的女儿高.由于母亲去世早, 而-/J,又美丽,勤快,懂事,她在家里的角就不
仅仅是女儿是妹妹,有时更像一位家庭主妇.所以父兄在很多方面要听二小的,父兄自动地部分放弃了家庭权力.第三个微调是,由于家庭贫困,哥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是什么歌
哥娶不上媳妇,所以大男未能婚娶.这又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1,的地位——两位单身男子更加娇宠--4,.虽然这些微调因与社会规则有矛盾而不
能够完全被接受,乡邻们为--4,叹息着急并埋怨
费老爹就表明了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即,在这些微调中,根本的规则依然存在, 并且在关键时候依然有强大的规范制约力量.在爱的表象下,父权牢牢坚守着阵地——二小的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