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案例报告范文
南京大学生外出聚餐对人际关系建构的影响
在中华大地上,聚餐请客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聚餐请客是中国人之间联络感情的一种 传统方式,也是中国人社交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开放,以及社会结构 的复杂化,饭桌上的礼尚往来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了。然而时下,目前尚没有经济能力的髙 校学生体却过早地被卷入了聚餐请客的浪潮之中。髙校学生之间的请客与聚餐行为已经变 得相当常见,高校附近餐厅的生意也总是异常火爆。同学过生日、同乡间聚会、领到奖学金、 到新兼职,事情无论大小,统统都可以成为聚餐的由头:此外,拉拢关系、求人办事、偿 还人情等问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也倾向于用请客吃饭来解决。
那么这些大学生聚餐过度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被过分夸大的?当下大学生的聚餐 行为究竟具有什么特征?作为“人情交易场”的餐桌,究竟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构中扮演 着怎样的角?这些都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该领域的很多研究倾向于将聚餐作为一种独特的消费行为来探讨它在 经济领域内的特征(单梁、杨光军,2013王宁,2014孙香玉,2010),而较少把聚餐行 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来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换句话说,现有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怎么 花钱”的探
讨上,而较少有单独关注聚餐在人情、人缘的探究。同时,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 聚餐现象已有关注,然而体现方式大多是媒体领域的新闻报道与媒体评论(于浩洋,2010 胡航宇,2013),极少有专门对此问题所进行的理性严谨的学术研究。此外,现有的关于聚 餐现象的研究基本限泄于职场、商场、政府人士及其他成年朋友体内(松、边燕杰, 2015边燕杰、刘翠霞、林聚任,2001),很少涉及大学生体。
因此,本文作为一个从社会角度分析聚餐行为的、基于调查数据的、着眼于大学生体 的研究,将描述南京市高校学生聚餐行为的现状,以及聚餐主体与聚餐行为各自的特征等, 从聚餐者之间的关系、聚餐动机、聚餐过程与结果等方而分析南京大学生聚餐行为对人际关 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希望能促进大学生们做到在学习生活 上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聚餐,在聚餐中妥善处理同学们 的情感关系与经济关系,从而有助于理顺同学关系,促进大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英次此次 研究希望能让非学生体更加理性地看待学生聚餐这种行为,尽量纠正部分人对当代大学生 标签化、片面化的偏见与误解,更加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转变固有观念, 彼此能够实现更加顺畅的沟通。
二、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依据的资料均来自于笔者20165月对南京市六所大学以及髙职高专进行的问 卷调查。这六所院校分别是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前两所髙校是国家“211”工程院校,中间两 所是普通本科院校,后两所是专科院校,兼具了各个档次的髙校。
(一)    调査对象:
本次调査将南京市十个城区所有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与专科生设泄为总体,采用多段随 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具体的调查对象。实际的操作步骤为:首先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gaokao. chsi. cn/)中南京市的髙等院校完整名单为抽样框,并将抽样框中的所有院 校按照英特征划分为“国家'211'工程本科院校”、“非'211'工程普通本科院校”以及 “专科院校”三个组;之后在每个组中各随机抽取2所院校,三个组合计抽取院校6所;在 每所抽中的院校中,按照该校所有教学楼的平而图,随机抽取10间教室,并依照被抽出的 先后顺序排序:最后依照上一步中教室的排序依次进行整抽样,直至在每所院校各抽满 100人为I匕。这样在六所院校共抽取本科专科各年级学生600人构成本次调査的样本。
第一步中将髙校分成三组的操作,一是因为若不先将总体进行分类的话,将不便于后期 的调查分析:第二,学校档次是任何一所高校都具备的特征,明显易辨;第三,因为同城髙 校之间同质性较髙,学校档次是较有可能与研究结果相关的一大影响因素,同时样本颯布并 个档次的学校,也力求可以在一立程度上增强样本的代表性。第三步中,之所以采用进教室 调查而不是进宿舍调査,一是由于南京髙校宿舍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限制了这一设想的可行 性,二是由于课堂和宿舍都是学生到场率极髙的场所,学生个体间的异质性相较于图书馆、 体育场等地更高,代表性也相对较高。
(二)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的是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共由24道题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的一些个 人基本情况、聚餐的频率、对象、消费情况、动机等方面,以及聚餐过程中以及聚餐后聚餐 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等方而的问题。被调査学生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南京大 学新闻传播学院15级的12名本科生分成3个调查小组深入各髙校实施和完成。所有问卷均 为现场填写、当场收回,实际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苴 中有效问卷为5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 7%0实际调査的样本构成中,城镇戸口学生298人, 农村户口学生294人;独生子女322人,非独生子女270人。
(三)    问卷设计:
问卷共有24个问题,前6题为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即性别、年级、专业、户口、是 否为独生子女、平均每个月的消费总额;后17个问题,一方面基于聚餐本身,包括聚餐的 时间、聚餐地点、外出聚餐频率、聚餐动机、聚餐对象、餐饮费用支付方式、聚餐消费量等: 另一方而是由聚餐行为本身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岀聚餐时是否饮洒、父母是否支持、 聚餐时的聊天范用、是否愿意主动请别人吃饭、聚餐对同学之间感情的影响等等:最后一个 问题是表格题,内容涉及可以进行聚餐行为的亲密性门槛以及聚餐是否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等 方而的问题。
(四)    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纸质问卷资料由调査员核实确认之后进行编码,然后由笔者利用Epata将数据输 入汁算机进行问卷信息的录入,最后使用SPSS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貝中资料分析以单变 量的描述统汁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为主。
三、大学生聚餐行为基本特征
根据研究人员得出的数拯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大学生聚餐行为的态度和特征, 笔者在此摘取一些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态度与特征指标,为后文的结果与分析部分提供数据 基础。
(一)聚餐频率
就“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外出聚餐几次”这个问题而言,在回收过来的592份有效问卷中, 勾选选项“每月1-3次”的南京市大学生占比最高,达到了62. 2%而选项“每月大于等于4 次”的占比最小。不难看出,聚餐在当代大学生体之中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了,超 过半数的学生每个月出去聚餐两到三次,少部分不经常聚餐的同学30. 1%)每月至少也会 聚餐一次:只有7. 7%的同学每月聚餐次数超过4次,意味着差不多达到了“一周一局”的程
度。
1单•丿J聚餐次数
次数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是什么歌
比例
W1
30. 10%
1-3
62. 20%
4
7. 70%
因此总体来说,在大学生体中聚餐已成一种常见而普遍的现象,且大多数人聚餐频率 正常合理,基本维持在每月1-3次之间。
(二)聚餐消费额
根据问卷中针对月消费总额问题的反馈,月消费额低于1000元的学生占17. 7%月消 费在1000-2000元的区间内的学生数量最多,占70. 9%而另有9. 6$的学生月消费在 2000-2999元之间;只有1. 7%的极少数学生的月消费额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整体来说, 现在绝大多数南京市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与经济状况尚可,大多数学生具备适当安排聚餐活动 而不给自己增添生活负担的经济能力•因此也具备了拥有乐观经济预期的条件。
2月均总消费额表    表3外出聚餐占生活费比重
生活费
比例
聚餐消费情况
比例
<1000
17. 70%
很少
31.60%
1000-1999
70.90%
适中
64. 90%
2000-2999
9.60%
很多
3.50%
>3000    1.70%
结合问题“外出聚餐占生活费多大比重"的数据统讣,64. 9%的学生自认为自己的聚餐 消费额比较合理,偶尔聚餐调步心情,沟通感情,也不会陷入“财政赤字”的境地:31.6% 的学生花在聚餐上的钱较少,聚餐频率不高。当然不乏少量学生因为聚餐过于频繁而受到生 活费用不足的困扰。可以说,抽样所在的南京市髙校大学生们对于自己生活开支的安排比较
合理和理性,消费观与消费风尚尚可。
(三)聚餐对象
对于这个问题,调査人员在问卷中设置了一道多项选择题,题肢列举了普通大学生相对 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体,力求能够尽可能全而地将其囊括在内。此外,这些选项的设置秉持 着''互不交叉,关系有別”的原则,保证所列举的体之间尽量不存在交叉的情况,而且一 个人与每个选项所列举的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尽相同的。在做好这些后,调查人员进行了 问卷调查,根据从问卷之中统汁到的数掳,有25. 2弔的学生勾选了 “男友或女友”这个选项、 89. 1%的学生勾选了 '‘室友或同级同学”这个选项、26. 6%的学生勾选了 “其他年级同学”这
个选项、21.7%的学生勾选了 “外校朋友”这个选项、1.8%的学生勾选了 “老师”这个选项、 6. 5%的学生勾选了 “家长或长辈”这个选项、5.1%的学生勾选了 “其他”这个选项。
4聚餐对象统计
聚餐对歛
比例
男友女友
25. 20%
室友或同级同学
89. 10%
其他年级同学
26. 60%
外校朋友
21. 70%
老师
1. 80%
家长或长辈
6. 50%
其他
5. 1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主要和“室友或同级同学”一起聚餐的学生在数量上遥遥领先,达 到了 89. 1%,而其他的选项占比均未能突破30%。因此可以初步看出,南京市髙校学生的聚 餐对象比较多元,基本涵盖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所有体,苴中最主要的聚餐对 象为大学生们的室友以及他们的本校同年级同学,由此也可以间接看出南京大学生的聚餐行 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单纯。
四、结果与分析
(一)聚餐行为对于大学生建立新的人际联系的作用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工具,而餐桌上的闲聊往往是增进聚餐双方感情的 重要途径,语言上的交流多了,才有关系亲密的可能。鉴于餐桌上的闲聊比吃饭本身更能够 影响人际关系,我们将问卷中原本针对''建立亲密关系”的设问改为了关于"聚餐过程中的 聊天”的设问,一是为了尽量将抽象的概念操作化,便于统计,二是为了能够在准确达意的 基础上改变措辞方式,使得题目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切合生活实践,使被试能够更加轻松准 确地提供实验数据。
5聚餐过程中你通常与谁聊天
交谈对彖
比例
只和熟人交谈
69. 10%
会主动与初次见面者交谈
29. 90%
不与人交谈
1.00%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聚餐行为对于“巩固与增进固有人际联系”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 对“藉此建立新的人际联系”的促进作用。抽样所在的南京市高校学生对于在餐桌上主动和 陌生人交谈这件事的认可程度并不太高,只占到了被调查者中的29. 9%,说明在聚餐的场合 下,大部分南京大学生们还不是很能在陌生人面前放得开,因此就为在餐桌上初次建立新的 人际联系增添了困难。因此可以推断:大学生的聚餐行为对于巩固与增进固有人际联系的促 进效果较为显著,而对于借助聚餐活动建立新的人际联系则效果一般,大学生们大都是在平 日里的其他活动中相识相熟建立联系之后,再通过聚餐来进一步沟通巩固感情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