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所重点师范⼤学笔记
第⼀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节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教育的⽇常⽤法
作为⼀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种⽅法
作为⼀种社会制度
(⼆)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
后,“教育”⼀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理需要的满⾜及⼼理品质的发展。
3、⼆者的缺陷
社会⾓度:把教育看成⼀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发展⽔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性
D、社会性、历史性、⽂化性
⼆、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度认识)★★★
(⼀)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对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为的⼀种“规定”
(⼆)学习者
1、使⽤“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相⽐,“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有着不同的学习⽬的;
不同⼈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对于⾃⾝学习⾏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
形式:教育⼿段、教育⽅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形式化的程度)
⾮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员、机构及其运⾏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注意伊⾥奇的“⾮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
⾮学校化社会——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奇。他打出了“⾮学校化社会”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类所建⽴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类⾃我成长的责任⼼。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创造性的,依赖于对出乎意料的问题的惊奇、对事物的想象以及对⽣活本⾝的热爱。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主学习的“教育⽹络”。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般的看书了解就可
要充分地利⽤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
(三)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时间标准)
注意三⽅⾯:
1、⾸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产⼒、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2、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3、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在前⼀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种历史的连续性。
第⼆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教育的⽣物起源说(第⼀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以达尔⽂的⽣物进化论为指导。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类社会之中,⽽且存在于⼈类社会之外,甚⾄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完全来⾃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错误:没有把握⼈类教育的⽬的性和社会性,从⽽没能区分出⼈类教育⾏为与动物养育⾏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为的⾓度⽽没有从内在⽬的的⾓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物学化。
(三)教育的⼼理起源说
美:孟禄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童对成⼈⾏为的“⽆意识模仿”。
评价:离⽣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意识模仿是本能的,⽽不是⽂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类的类本能,⽽不是动物的类本能。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是什么歌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产劳动。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农业社会的教育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P12
2、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③学校教育与⽣产劳动相脱离
(⼆)⼯业社会的教育
1、⼯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P13
2、⼯业社会的教育特征(与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对应着记忆)
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②教育的公共性⽇益突出
③教育与⽣产劳动从分离⾛向结合,教育的⽣产性⽇益突出
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觉性都越来越⾼,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
⾰中的作⽤越来越⼤。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1、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致记忆)P14
2、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①学校将发⽣⼀系列变⾰:学校的⽬的;学校的类型;学校教育⽹络的
建⽴;学校市场化;班级授课制的改造;学校教育观念⽅⾯的改⾰。
②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化趋势都⾮常明显
③教育的功能将进⼀步得到全⾯解释。
⽣产性政治性、⽂化性
④教育的终⾝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的基本理念。
学龄阶段⼈的⼀⽣青少年所有社会成员。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
(⼀)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
(⼆)成果主要体现在⼀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学》、《师说》等
西⽅: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等
影响:1、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他们的教育活动。
2、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科学的产⽣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教育学的创⽴(17世纪到19世纪末)
(⼀)主客观条件:有三个
1、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般科学⽅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系
3、与⼀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也分不开
(⼆)创⽴标志:1、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3、⽅法:有了严谨科学的研究⽅法
4、结果:产⽣了⼀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三)教育学家
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法论基础;⾸次把教育学作为⼀门独⽴科学提出。
捷克夸美纽斯《⼤教学论》——近代第⼀本教育学著作。
书中:1、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2、提出了系统的学科教育思想
3、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且努⼒为教育措施寻理论依据。
德康德《康德论教育》
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的⾃然禀赋。
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普通教育学》——第⼀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理学和哲学。
创办了第⼀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此外,还有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 P19-22
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实验教育学
(⼆)⽂化教育学
(三)实⽤主义教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五)批判教育学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
1、教育总受政治、经济和⽂化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政治、经济和⽂化发
展的需求。
2、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以上五个⽅⾯都从代表⼈、观点、评价三个⽅⾯来考查,由于书上已经很明确、条理。因此在此不再重复罗嗦。⼤家在记忆时把握住主要观点和关键词就可以了,不需要死记硬背。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20世纪末)(⾮重点)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重点)
⼀、超越⽇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复习建议:本章属于教育学的基础章节,虽不重要但也是在认识上奠定基础的。最起码应知道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三要素,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这是重点部分。对这些基本概念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理解。另外,对于⼏位⼤教育家的著作,观点也应有⼀定程度的了解。⼤家在看书时,即要有针对性,⼜要兼顾到整体。重点的部分,应仔细地看,但这并不意味着⾮重点就不⽤看了,⾮重点也需要看⼏遍,只是不需要记忆。另外,在记忆时,⼀定要抓住关键词语,有些问题的回答不需要你⽤书上的原话,但也不能太⼝语化了,因此还是需要多看书,书上写的⽐较精彩的话可以记下来。
第⼆章教育功能(重点章)
第⼀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教育功能的内涵(基础)
(⼀)定义: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的各种影响和作⽤。内部外部
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是客观的结果。
(⼆)教育功能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1、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
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教育功能取决于教育本质,并随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变化⽽变化。本质回答“教育是什么”,功能回答“教育能够⼲什么”。
2、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
都是回答教育对⼈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区别在于:教育价值是教育应该发挥的作⽤,教育功能使教育能够发挥和实际发挥的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