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山东适用)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人民的文化需求更加丰富多样,文学的“人民性”的具体表现自然也会有新的特点。当中国人民尚未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工农兵的文化需求,跟无产阶级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当中国人民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成果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民众的文化需求,跟社会主义敌人的斗争仍然是文学的“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当中国人民投入社会经济发展之时,文学的“人民性”扎根于人民众的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当中国人民充满自信地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则要扎根于广大人民众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表现形态更加复杂,其复杂性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
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表现形态之所以更加复杂,首先是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更加关注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单纯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次是因为人民的文化需求本身就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娱乐需求与“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直观的:娱乐需求主要体现在身体层面上,而审美、求知、沉思等“提高”需求则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上。一些文学作品仅仅满足了人民的娱乐需求,而不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再次,相对于之前的社会目标,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更加宏伟、复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新的转变。在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文学去“配合”社会发展往往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而在新时代,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就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就是“人民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是什么歌侧重于娱乐的文学遵循的是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侧重于形式探索和深度感悟的文学已经成为少数人的文学。在传播媒介繁多的今天,文学早已不是讨论公共话题的主要阵地,甚至连
次要阵地都算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沿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关于文学“人民性”的话语模式,就不合时宜了。
我们可以把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表现形态分为两种:文学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只是“人民性”的初级表现形态,而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高级表现形态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感悟,这显现了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另一个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悲剧经验的沉思,这显现了个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能力。这两个方面最能体现文学所承载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文学形式的积极政治功能也越来越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人民众的物质生活步入小康之后,如果能够把对物质生活的过多欲求转化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社会无疑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而在丰富人民众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纯粹的审美比单纯的道德训诫要有效得多。在当今娱乐文化流行的背景下,试图通过道德训诫的方式去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几乎是寸步难行。而在各种各样的审美活动中,对文学形式的审美最接近理想的审美状态,最能涤除各种功利性的侵扰,因而能够成为人民众精神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
(摘自王天保《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新解》)
材料二:
当下的中国作家、文艺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文学艺术的方式去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关于人民性就非常重要了。但是人民性又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工农兵的标准,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人民性的内涵,要与时俱进。根据习总书记的阐释,他在提倡人民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民族性的问题,强调了要处理好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我们有千百年的伟大的文学传统、文化传统,我们是有很深厚的文化血脉的,这个里面体现出来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过程中,当我们强调人民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做文学评论,包括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是说简单地去写那种美化现实、回避现实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也要敢于直面社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和人民众休戚相关、反映人民众的喜怒哀乐,包括他们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的东西都要加以强化。新的人民性,不仅仅是广义上的社会上的广大人民众,它要和民族性,还要和人类性、人性结合起来。人民性是有血有肉的,并不排斥我们经常谈到的人性的概念,所以我们不能把人
民性的概念完全变为政治的符号,它和人性、民族性乃至于和人类性都有关。在新世纪的背景下中国要崛起,都要处理好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关系,要处理好我们的民族和全人类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关系。我们的文学创作,包括文艺评论,也要抬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来认识。
学术界,包括当代文艺理论界和创作界,很多人都在谈“双创”的问题,即怎么样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在新世纪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新时代形势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命题,就是当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该怎么样从传统文化里面寻资源,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当下中国活跃在文学艺术界中的不同代际的作家,从“50后”到“80后”,包括网络作家,大家都很注意到传统中去寻资源。
(摘自李遇春《从“新人民性”到“话体批评”》)
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新时代文学“人民性”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时代“人民”的内涵出现新的变化,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因此,文学的“人民性”也就相应的出现了新的特征。
B.新时代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具有复杂性,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文学“人民性”表现形态的单一性特点有所不同。
C.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表现分为初级表现形态和高阶表现形态,初级表现形态为文学只需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
D.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不是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工农兵标准,而是要与时俱进,需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人民性的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