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这道阅读题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同时兼顾了阅读方法的引导,能比较全面的反应是否落实了语文课程目标.这道阅读题也没有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而是突出了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因此,这道阅读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的相关要求。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浅析2010—09-3015:07:12|分类:教学讲座|标签:语文学生考查命题积累|字号大中小订阅.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发挥着反馈、诊断、激励和帮助等功能,起着促教促学的作用.不难看到,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都十分重视考试。遗憾的是,不少试卷命题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有的过多注重了双基,忽视了能力的考查;有的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有的“面目”呆板,甚至“艰涩”,偏题、怪题让学生摸门不着;有的考查层次失衡,全面关注不够;有的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有的偏离生活,缺乏人文……
要想明确怎样进行考试命题,首先要知道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课程标准里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
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就是说,考试已从单一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发展成为同时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发展功能等.因此我们在出试卷时要注意指导思想是:要有利于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目标达成水平;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语文课标评价建议,及以前命题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命题时就应该注意体现以下几点:
(一)、关注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
读音、字形、重点字词的理解等基本知识,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运用语言的能力,仅仅靠考前的几次“强化”和“冲刺"是不行的,因此,应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读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或解释,以期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正音、正字、解字的基本功。
(二)、凸现价值——注重文本积累的积极有效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但大量的实践证明,一味的为积累而积累,
不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运用并加以内化的积累是徒劳的,是无效的。因此,我们的试题应该追求语言的积累的思维过程,在考试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转化成一种永恒的语文能力,很好的体现语言积累的应用价值。
(三)、引领生成——注重课外迁移的积极有效
一直以来,教材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老师只是简单、机械的阐述和传递这些内容,这样,教学之路就逐渐被堵塞。因此,作为教学导向的试题,就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把相关的知识向课外迁移、派生.这种有一定价值取向的命题,往往也会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
在命题方向上我们要依据课标,立足课本,注意“七性"。
科学性试卷在命题策略上要追求科学性。对照课标要求,准确把握课本中各个知识点的分布、目标达成度。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应该与年段要求、学生的实际、新课标的要求相匹配.注意分清考核和考查的区分度,合理实施。
基础性语文的基础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学生
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取决于基础的扎实与否.基础性是学生学习能力逐步形成的首步,它包括对工具书的应用能力、常态下书写的规范程度、拼音字词的掌握、句型的转换等。基础知识的检测应该涵盖级段要达到的标准。我们在出试卷时在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中应比较全面,从多角度进行测试,既注重文本,又加以拓展和应用,充分检验学生双基的功底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做到”易而不死、易中求活”。我们看这样几道题:
1:请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词语。
quánlì
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确,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行使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    ),(    )维护社会弱势体的合法(    )不受侵犯。【参考答案:权力,全力,权利】
2:我能用“幽"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夜晚,我顺着( )的乡间小路往前走,来到了小镇的街心花园。那里环境( ),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的月光给街心花园镀上了一层神秘的洁白。【参考答案:幽静,幽雅,清幽】
题例1改变了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的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同音词的积累与运用情况,用灵活的形式考察基础知识。
题例2意在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情况。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夯实语文基本功,不是要死记硬背,不是要生吞活剥,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
人文性即以考试为平台,把学生当成主体和富有个性展示的具体化.使考试不再是机械的、凝固的、冷却的、纯粹的应试过程。在试卷中渗透对话精神,使考试更多地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并尽可能体现出平等对话的氛围,应当说是新课改下对考试改革的要求,也是构建新型考试文化的重要内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